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雪峰 《数学之友》2022,(23):57-59
运算能力是初中数学学习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当前教育背景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和培养,导致很多学生数学运算的基本能力较弱,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效果不佳.运算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算的精准性.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在“做中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学习,在发现和探索中获得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完成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文章以“折纸中的数学”的活动课教学为例呈现构建高效活动课堂的教学背景、教学目标分析和教学过程,并提出“做中学”理念下的数学活动课需讲究目标先行,关注创新设计,重视拾级而上,着意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满足于把知识点讲清楚 ,而现代数学教学注重的是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恰当构建课本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本文以函数奇偶性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1 构建知识探究过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 .1 构建知识探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1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再创造 ,他们在再创造活动中不断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创造新经验 ,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 ,不断形成数学的新认知结构 .这种形成的认知结构与掐头去尾烧中段…  相似文献   

4.
2005年,江苏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数学课堂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来创设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探究模式,开展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达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有效实现,促进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科学素养形成.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生长数学”理念下的结构化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体现了以生为本、让知识与生命共同成长的理念.生长数学结构教学,可以通过一图一课,促进自然生成;通过问题关联,彰显结构化教学;通过自主探究,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联席教学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有意识地综合运用知识、技术、技能、工具等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本文立足于跨学科教学理念,从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学习出发,描述跨学科联席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路径,以期通过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从知识培养转向跨学科素养培养,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验证,开阔数学视野,理解事物本质,提高数学素养与学习能力,扩展数学领域与认知,增强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探究是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的一种高效方式.从一般出发与从特殊出发是数学探究的两种基本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适合学生认知的探究方式,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探究方式的功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理念的实施者,应力求用更好的方式把课程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育界被誉为"点金术"的学法指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课文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蔡兆生 《中学数学》2002,(12):12-14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需要在一定情境下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亲身体验来实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取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的 ;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提取是以新旧知识经验间的联系为基础的 ;对提取出来的知识经验如何与新的信息产生作用是由情境来激发的 .基于上述认识 ,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享受成功体验、激发探索兴趣与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 ,给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和情…  相似文献   

10.
颜科 《数学之友》2013,(24):65-6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将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首次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则就提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娟 《中学数学》2012,(12):23-24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就一堂市级公开课的没计,浅淡在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探究活动前延后续,更好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进程中,数学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思维,还应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曲线积分为案例,探索题目的育人寓意:抽象的圆柱螺旋线曲线积分、成长轨迹与抗压弹能力.思考数学教育除培养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思维外,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思维中体会知识所蕴含的育人智慧,并把此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人文维度.案例可看作是数学文化与数学课融合的一个范例,仅是呈现数学知识另一功能的一种方式,更多潜在的功能需要不断的挖掘和认知.素质教育的推进重要的是育人理念和数学文化意识的融合.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多科知识与文化的融合,期待创设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螺旋式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娟 《中学数学》2012,(8):71-72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就一堂市级公开课的设计,浅谈在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渗透小组合作,引领学生探究,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相似文献   

14.
李海艳 《中学数学》2012,(10):75+77
随着我市课改全面铺开,从“三案,六环节”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发展,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尤为重要.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与兴趣为主要目的.教师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将课堂中的知识结构、数学逻辑、数学应用、学习态度等,依据数学逻辑结构构成“问题链”,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满足不同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以开阔、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为主要任务,以知识传授为主线,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此同时,设计问题链时应注意知识结构的延伸与拓展,  相似文献   

16.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若干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喜欢学习 ,具有能自主地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这已经成为各位数学教学同仁的共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 ,兴致颇高地探究数学问题呢 ?本人觉得以课堂为阵地 ,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 ,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 .它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最基本方法 ,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教学中,还未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运用.让学生死记一些结论,不注重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似乎还停留在刺激接受阶段,这种简单的操作方法无法让学生明白它的真正内涵,也没有通过学生生活中已建立起来的认知概念与数学内容的新认知结构进行联结.下面笔者就数学学习的联结问题作一些探索.一、数学学习的联结思想运用联结理论指"人类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前提,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这里的联想即为知识的联结过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  相似文献   

18.
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本思想是"将教学回归生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生活的直观表达.不过,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却一直是困扰着广大数学教师的难题,不少数学教师多番尝试,却收效甚微,毫无实质性的进展.初中数学知识中涉及各种各样的生活实例,教师需将这些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更生动、更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体验增强感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进而以高层次的思维参与,并以具体的问题为重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途径,聚焦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些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课本为本"的原则,深入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紧密围绕章节知识核心和核心思想组织教学,已是中学数学教学界的基本共识. 教材的知识内容是平面固化的,而实际的教学是多维灵动的,因此,坚持"以课本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反对"照本宣科"式的低级教学. 拓展数学教育内涵,增益课程教学价值,需要致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进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智慧,因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多维度地呈现数与形的美与理,需要在重现知识被创造的过程中融入教师个人探究数学和理解数学的经验与心得,需要概括并总结蕴含于知识内部的辩证规律、思想智慧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