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相的Na2WO4∶S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了其晶体结构,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用250~320 nm范围的紫外光激发时, Na2WO4∶Sb3+荧光粉可在410~550 nm范围内给出较强的光发射。其最佳激发波长为280 nm, 最强发射峰在470 nm处。Na2WO4∶Sb3+荧光粉的最佳制备温度为800 ℃, Sb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1。对Na2WO4∶Sb3+荧光粉的发光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固相法快速降温合成Sr3-2xSiO5:xCe3+,xLi+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荧光粉的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能。在1 420 ℃下煅烧得到四方相结构的Sr3SiO5:Ce3+,Li+。样品的激发光谱分布于270~500 nm的波长范围,有两个激发带,峰位分别位于328 nm和410 nm,表明样品可以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样品的发射光谱分布于420~650 nm,发射峰位于528 nm处。在410 nm左右的近紫外光激发下,宽带发射的峰位于528 nm。Ce3+的最佳掺杂量x(Ce3+)为0.8%,并且发光强度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出现浓度猝灭。根据Dexter能量共振理论,该浓度猝灭的原因是Ce3+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新型近红外长余辉材料Zn3Al2Ge2O10:Cr3+,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余辉衰减曲线等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Zn3Al2Ge2O10:Cr3+是Ge4+取代ZnAl2O4:Cr3+尖晶石中的部分Al3+而形成的固溶体。在397 nm光的激发下,发射光谱主要由两个明显的窄峰叠加在Cr3+离子的自旋允许跃迁4T24A2辐射的宽发射带上。发光强度随着Cr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和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出现浓度猝灭及温度猝灭现象。当Zn3Al2-xGe2O10:xCr3+中的Cr3+离子掺杂量x为2%且煅烧温度为1 350 ℃时,样品的近红外发光及余辉强度最大。材料的余辉持续时间超过300 h,余辉发射谱峰位与荧光发射光谱中的N线一致,均位于697 nm附近。最后分析了煅烧温度对样品余辉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的余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白光LED的Ca2Li2BiV3O12∶Eu3+新型红色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温度和Eu3+含量对合成样品相组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50~700 ℃能合成纯度较高、结晶度好的Ca2Li2BiV3O12∶Eu3+荧光粉,合成样品激发带覆盖200~400 nm,发射光谱的线状发射峰可归属于Eu3+5D07FJ(J= 1, 2, 3,4)特征锐线发射,Eu3+摩尔分数为14%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红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当下采用蓝光LED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红光-近红外光谱输出的器件结构而言,则普遍存在蓝光过剩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构筑Ce3+→Cr3+能量传递从而实现抑制器件蓝光输出的策略。以Ba3Sc4O9为研究对象,采用Ce3+/Cr3+共掺杂,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共掺杂的Ba3Sc4O9∶Ce3+/Cr3+同时具备了红光和近红外光发射能力,发射主峰分别位于585 nm和835 nm;Ce3+→Cr3+能量传递效率达50.92%。所封装的近红外LED器件的蓝光强度下降了78%,而Cr3+的发射强度增至181%。  相似文献   

6.
王细凤  夏威  肖志国 《发光学报》2009,30(3):405-408
固相法制备了碱土金属铝酸盐荧光粉CaAl12O19 : Eu,Mn,测试了样品的XRD及激发与发射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及其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考察了灼烧温度及Eu3+的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对Eu3+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该荧光粉能被波长短于550 nm的蓝绿光以及紫外和近紫外光激发,其发射光谱峰值在590,615,645,657 nm,其中前两个为Eu3+的特征发射,后两个为Mn4+2E-4 A2跃迁发射。该荧光粉的最佳烧结温度与时间分别为1 550 ℃和4 h,Eu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11%左右。  相似文献   

7.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Ba2SiO4:xCe3+,yMn2+(x=0~0.2, y=0~0.15)荧光粉,研究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在紫外光激发下,Ba2SiO4:xCe3+的发射光谱为位于384 nm附近的宽带。Ba2SiO4:Mn2+样品的发射光谱位于376 nm的宽带较强,红光发射极弱。在Ce3+和Mn2+共掺的Ba2SiO4:xCe3+,yMn2+样品中,位于606 nm附近的红光发射较强,来源于Mn2+4T1(4G)-6A1(6S)跃迁。这说明Ce3+离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了Mn2+离子,有效地敏化了Mn2+离子的发光。当Ce3+的摩尔分数为0.2、Mn2+的摩尔分数为0.075时,Ba2SiO4:xCe3+,yMn2+荧光粉位于606 nm的Mn2+的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YAG: 0.02Cr3+,yYb3+系列粉末材料,研究了该系列材料在近红外区域的发光特性,主要包括Cr3+,Yb3+的发光性质、Cr3+: 4T2和Yb3+: 2F5/2能级辐射跃迁寿命以及其布居时间的比较,给出了Yb3+最佳掺杂量为10%。实验表明:通过Cr3+→Yb3+能量传递,实现了Yb3+在1 000 nm附近近红外发光的增强,这对进一步提高c-Si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800℃下制备出系列白色长余辉荧光粉Sr3Al2O5Cl2:Eu2+,Tm3+,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样品Sr2.91Al2O5Cl2:0.04Eu2+,0.05 Tm3+具有单一晶相和纳米纤维结构。该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两个很强的宽带发射(分别位于~448 nm和~590 nm)。它的余辉寿命大约是20 min。利用此种荧光粉所制作出的白光LED器件表现出很强的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10.
Cr3+:Al2O3透明多晶陶瓷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智江  杨秋红  徐军 《物理学报》2005,54(11):5445-5449
对透光性良好的Cr3+:Al2O3透明多晶陶瓷的光谱性能 进行了研究,其吸收光谱中吸收峰与单晶红宝石相一致,按吸收光谱和Tanabe-Sugano能级 图,算出其晶场强度参数Dq及Racah参数B分别为1792cm-1, 689cm -1,Dq/B=2.6,陶瓷中Cr3+离子所处格位的晶体场强 比单晶弱一些,但Cr3+:Al2O3透明陶瓷仍属于强场晶 体材料;当Cr3+掺杂浓度到达0.8wt%时,陶瓷的发射谱仍保持较好的R线发射 ;随Cr3+掺杂浓度的增大,激发峰位发生“红移”.在Cr3+:Al2O3透明多晶陶瓷的荧光谱上,发现一个波长为670nm的发射峰,经激发 谱确认为Cr3+的发射峰. 关键词: 氧化铝 透明陶瓷 离子格位 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aF2:xYb3+,yEr3+(x=0.1~0.8,y=0.01~0.08)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形貌尺寸,并探究了Yb3+和Er3+掺杂浓度对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立方相,球形颗粒,平均直径为 12 nm,敏化剂Yb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20%,而激活剂Er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6%。此时,绿光与红光的强度之比最大。  相似文献   

12.
杨秋红  曾智江  徐军  丁君  苏良碧 《物理学报》2006,55(8):4166-4169
采用传统无压烧结工艺制备Cr:Al2O3透明多晶陶瓷.测定了其退火前后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现在Al2O3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中,Cr4+的荧光发射也处在1100—1600nm波段的红外区间,荧光发射峰位于1223nm附近,类似Cr4+在四面体中的发光行为.同时由于氧化铝晶格常数较小,晶体场强较强,使Cr4+:Al2O3< 关键词: 4+')" href="#">Cr4+ 2O3透明陶瓷')" href="#">Cr:Al2O3透明陶瓷 光谱性质 八面体  相似文献   

13.
唐桦明  唐强  毛日华  谢建才 《发光学报》2018,39(12):1807-1813
为了分析材料在低温下的陷阱能级,获得更多有关缺陷结构的信息,研制了一套由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的低温热释光发光谱测量系统。设计了低温样品室,采用液氮冷却样品;STM32通过控制加热电流,实现样品以恒定速率升温,从而获得低温热释光发光曲线或三维热释光谱。温度测量范围为85~400 K,升温速率范围为0.1~10 K/s。设计了由STM32控制X射线及紫外光源的驱动电路,用于样品的激发。采用高灵敏度CCD实现对三维热释光谱的测量,采用单光子计数器获取二维热释光发光曲线。利用该系统测试了(Lu,Y)2SiO5:Ce3+(LYSO:Ce3+)单晶闪烁体与SrSO4:Dy3+粉末样品的热释光谱及辐射发光光谱。观察到LYSO:Ce3+在108,200,380 K左右的热释光峰,发光波长位于390~450 nm之间,是明显的宽带峰。在低温下由于基质的自陷激子(STE)发射所形成的发射峰在166 K时发生猝灭。在309 K时,Ce3+发射峰展宽为单一发射峰;SrSO4:Dy3+发光峰温度为178,385 K,发光波长由Dy3+离子的能级跃迁决定,在480,575,660,750 nm处呈现窄带发光峰。结果表明,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实验数据可靠,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绿色荧光粉NaCaPO4:Tb3+的制备与发光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适用于UVLED芯片激发的NaCaPO4:Tb3+绿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的发射峰位于418,440,492,545,586,622nm,分别对应Tb3+5D37F55D37F45D47F65D47F55D47F45D47F3能级跃迁。其中位于492,545nm的发射峰最强,样品发射很好的绿光。主要激发峰位于380~400nm之间,属于4f→4f电子跃迁吸收,与UVLED芯片的发射相匹配。考察了Tb3+掺杂浓度和Li+,Na+和K+作为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Tb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以Li+的补偿效果最好。NaCaPO4:Tb3+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绿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长余辉发光材料Mg3Y2Ge3O12∶Pr3+。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及热释光曲线等,对样品的结构、发光及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83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485 nm和609 nm处表现出两个较强的尖峰发射,分别归属于Pr3+离子的3P23H43P03H6能级跃迁。通过对Pr3+离子浓度的调控,有效改变了绿光和红光的相对发射强度,从而实现了发光颜色的多色化。此外,在激发光源停止后该材料同样具有多色的余辉发射,对于最佳样品(Mg3Y2Ge3O12∶0.015Pr3+)的余辉时间可达1 20...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NIR)器件的小型化和智能化需求推动了高效宽带近红外荧光粉的设计与发展。目前,Cr3+激活的宽带近红外荧光粉主要采用传统的多格位共占据策略设计实现。然而,由于处在不同晶体学格位的Cr3+热猝灭行为不一致和光谱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其实际应用受限。本文基于单格位占据策略,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宽带近红外荧光粉KSc1-xP2O7∶xCr3+(x=0.01~0.09),并对其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及热猝灭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x=0.03时,KSc0.97PO7∶0.03Cr3+(KSP∶0.03Cr3+)样品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出现浓度猝灭现象,该现象主要归因于相邻Cr3+-Cr3+之间的能量传递。在蓝光激发下,KSP∶0.03Cr3+样品光谱覆盖700~1 200 nm,发射主峰位于85...  相似文献   

17.
罗林龄  唐科  朱达川  韩涛  赵聪 《物理学报》2013,62(15):157802-157802
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制备了Ba1.99-x/2-2ySiO4:Eu0.012+, Lix+y2+, Euy3+绿色荧光粉, 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少量Eu2+, Li+和Er3+的共掺杂没有改变晶体结构; 其激发光谱分布在270–440 nm波长范围, 谱峰位于288 nm, 360 nm处, 可以被InGaN 管芯产生的36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 在36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 测得其发射光谱峰值在500 nm 处, 是Eu2+4f65d1→4f7跃迁的典型发射; 荧光粉发光强度随着Li+掺杂量的增大先增强, 后减弱, 当x=0.1时, 发光强度最大; 随着Li+, Er3+共掺杂量的增加(y=0.012), 出现位于530 nm和488 nm的发射峰, 对应于Er3+2H11/24I15/24F7/24I15/2特征发射, 同时分析了Eu2+→Er3+的能量传递过程.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2SiO4:Eu2+,Li+,Er3+')" href="#">Ba2SiO4:Eu2+,Li+,Er3+ 能量传递 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Sr2MgSi2O7:Eu2+,Dy3+是一种有效的蓝色长余辉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Si2O7,Sr2MgSi2O7:Dy3+,Sr2MgSi2O7:Eu2+及Sr2MgSi2O7:Eu2+,Dy3+,利用同步辐射研究了它们的VUV-UV激发特性.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在基质中发现了稍弱的位于385nm的发射带,在双掺杂的样品中,除了Eu2+的4f5d→4f发射带(465nm)外,还观察到了575nm处的发射峰;通过和Dy3+单掺杂样品的发射谱比较,发现它是来自于Dy3+的4f-4f(4F9/2→6H13/2)跃迁.在它们的激发谱上可以看出Dy3+与基质发射的有效激发均处于真空紫外区,在近紫外及可见区激发下未见到它们发光.另外在Sr2MgSi2O7:Eu2+,Dy3+中观察到Dy3+的发射也说明了Dy3+在该类长余辉材料中不仅作为陷阱用来延长余辉,而且也以发光中心形式存在于基质中.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光粉CaBa2(BO3)2 ∶ Tb3+的 制备和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CaBa2(BO3)2 ∶ Tb3+ 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发射峰值位于496, 549, 588, 622 nm,分别对应Tb3+5D47F65D47F55D47F45D47F3 能级跃迁。其中以496 nm和549 nm的发射峰最强,样品呈现很好的绿色发光。 主要激发峰位于200~300 nm之间,属于4f75d1宽带吸收。考察了Tb3+掺杂 浓度和Li+ , Na+ 和 K+ 作为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几乎不发生浓度猝灭现象,Li+的补偿效果最好。还确定了原料CaCO3、BaCO3、H3BO3的最佳配比,当H3BO3过量3%时,合成的晶体发光亮度最好。  相似文献   

20.
蒲勇  朱达川  韩涛 《发光学报》2012,33(1):12-16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用于白光LED的Ca1-x-yWO4∶xPr3+,yLi+ 红色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试样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所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经预先球磨的样品颗粒比较均匀,粒径较小。荧光粉的激发峰位于440~500 nm的宽带内,主要发射峰位于602,620,651 nm,对应于Pr3+1D23H43P03H63P03F2特征跃迁发射, 651 nm处的强度最大。同时还研究了Pr3+、Li+的掺杂浓度以及助熔剂的加入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a1-x-yWO4∶xPr3+,yLi+是可用于蓝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