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标准模型下,讨论了Z→3γ衰变和γ→γ散射过程的单圈极化张量的一般形式.利用S3对称性和规范不变性对这种极化张量进行限制,从而得到一组约束方程.本文介绍了这种方法的主要步骤,并且将W玻色子圈的结果与费米子圈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推广的矩分析法研究了过程J/ψ→ωf2(1270),f2(1270)→ππ的极化结构,给出了用矩关系式表示的过程的四个螺旋度振幅之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张量的不变式-协变式方法,以及根据此原理所编程序的设计思想,并在附录中给出了二十面体群的Raman、Hyper-Raman对称张量和非对称(α、β、γ)张量。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不同情形超子衰变的基础上, 给出超子衰变对超子产生率和末态超子极化的贡献的一般计算公式. 用Monte-Carlo数值计算研究强子衰变对高能反应末态超子极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强子衰变对Λ超子的贡献很大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 与模型无关; 不同模型给出的单极化pp碰撞产生的大横动量Λ超子极化的差别, 很可能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强子衰变. 考虑到衰变对极化贡献的计算中有较大不确定性, 检验不同模型, 最好看Σ±,Ξ0,Ξ-的极化. 相似文献
6.
7.
LLin-Xia~ 《中国物理 C》2007,(8)
在T2HDM模型中计算了中性希格斯粒子圈图对稀有衰变过程B→X_s1 1-的贡献.通过计算发现:(a)中性希格斯粒子对衰变过程B→X_s1 1-的修正能够增强其标准模型的预言,但增幅很小;(b)在中性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大于100GeV和tanβ<40的情况下,中性希格斯粒子对稀有衰变过程B→X_s1 1-的分支比的贡献可忽略.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求解双荷场源电磁场张量的方法.作为实例,讨论了含磁荷情况下Kerr-Newman时空中的电磁场张量,所得结果与直接进行复延拓ee+iq所得相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根据引力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质,通过类比方法由静电场的麦克斯韦应力张量得出了引力场中的应力张量,并用它计算均质球体内部的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10.
在T2HDM模型中计算了中性希格斯粒子圈图对稀有衰变过程B→Xsl+l-的贡献. 通过计算发现: (a)中性希格斯粒子对衰变过程B→Xsl+l-的修正能够增强其标准模型的预言, 但增幅很小; (b)在中性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大于100GeV和tanβ<40的情况下, 中性希格斯粒子对稀有衰变过程B→Xsl+l-的分支比的贡献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
12.
13.
Using the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we investigate the large branching ratios of B→ηK^* decays and the SCKs anomaly of B→φKs decay in the two Higgs doublet model Ⅲ. 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flavour-changing neutral current mediated by the neutral Higgs bosons H^0, h^0 and A^0 at the tree level, we provide a coherent resolution to these anomalies within the constrained parameter spaces, which are 120 〈|λbs λss| 〈136. This will be really interesting in searching for the signs of new physics. 相似文献
14.
电磁场应力张量在空间中连续分布, 当电荷或电流引入到电磁场空间之中, 就会对原有电磁场分布产
生扰动, 因而引起空间电磁场应力的相互作用. 本文利用包围电荷或电流的封闭面上应力作用的计算, 指出了其实
质是外场与带电体自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电磁场方程和压电本构方程出发。借助于准静态近似的物理图像,导出了压电晶体中准静电场的表达式。给出了Pockels效应对布里渊散射张量修正的一般形式.对19种非中心对称点群晶体的高对称方向纯模作了具体计算,并对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Levi-Civita张量及其基本性质,讨论了量子力学中坐标、动量及角动量的对易关系,给出了相关习题的一般解法.该解法可帮助学生克服在量子力学学习中解此类习题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采集的3.6×106 ψ(2S)事例,测量了ψ(2S)新的强子衰变道ψ(2S)→ρα2和K*0K2*0+c.c.的分支比,发现二者相对于J/ψ的相应衰变道明显压制,破坏了微扰QCD理论预言的“15%规则”,从而继前已报道的ψ(2S)→ωf2确认了另外两例末态为矢量与张量介子的ψ(2S)反常衰变. 相似文献
19.
20.
The SO(3) gauge extension of SM, which is proposed to present a successful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ed small masses of neutrino and the nearly tri-bimaximal neutrino mixing, predicted the vector-like SO(3) triplet Majorana neutrinos and SUL(2) double Higgs bosons. In this work we calculate branching ratios of the charged lepton flavor violating decays lIlJV (V = γ, Z) induced by these Majorana neutrinos and Higgs bosons. We find that under the model parameters constrained by experimental bounds on the decays Z →lIlJ, the branching ratio of decays lI→lJγ can be up to 10^-10, which may be accessible at the futur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