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压电层合板结构振动控制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压电结构的振动控制,从Hamilton理论出发推导出具有压电传感器及激励器的层合板的电耦合动力方程,应用Lyapunov及负速度反馈控制算来实现振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带各种缺口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制品试件,分别进行静态和疲劳试验。试验数据表明,缺口对复合材料的静强度和静刚度的影响不大,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带高于缺口试样,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对缺口不敏感。采用条状试样获得的力学性能不参代表复合材料的真实性能,实现表明自由边的缺口对结构提高疲劳寿命是有利的。文中还对疲劳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刚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文中所研究的层合板,  相似文献   

3.
压电复合材料层合板自适应结构的振动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板壳型自适应结构,研究了压电材料作为作动器的自适应结构的振动控制。利用四节点压电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元进行自适应结构的有限元动力分析;采用模态控制方法,将结构的各阶模态的阻尼比作为控制目标,并以此计算出各压电片的控制电压,达到控制结构振动的目的。算例给出了数值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聂国隽  朱佳瑜 《力学季刊》2016,37(2):274-283
假设曲线纤维的方向角沿板的长度方向按照线性规律变化,导出了纤维曲线铺设时的参考路径,将参考路径沿板的宽度方向平移可得一种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层板,当这种纤维曲线铺设的单层板对称铺放时即可得相应的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基于弹性薄板的小挠度理论,建立了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自由振动问题的基本方程,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层合板的自振频率及相应的振型.与已有文献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微分求积法求解本问题时的收敛性,研究了纤维铺放路径和边界条件的不同对曲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频率及振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种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观察和研究了铲支艰称正交铺设层合板的周期运动、混沌运动以及它们各自的吸引子,其系统动力响应的形式,用时间历程图、相位状态图和Poincare映射图来表示。结果表明,在受迫振动的对称正交铺设层合存在着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6.
对称铺设正交各向异性层合板的亚谐参数共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奇异性理论讨论了对称铺设正交各向异性层合矩形板的亚谐参数共振问题。主要内容是用Liapunov-Schmidt方法结合Z2-对称等变的概念,使分叉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的研究,同时给出了参数平面上不同参数域中各种可能的分叉曲线。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的非线性热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高阶剪切变形理论,考虑同天应变和横向剪切应变的影响,对受热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的非线性热动态响应进行分析,计及了转动惯量的影响,给出了通用性较好的C^0类有限元公式,文中数值算同现有文献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有效性,文中还就层合板的边界条件、纵厚比及铺设角度对非线性热动态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埋入压电元件的自适应层合板形状控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江  陈勇 《力学季刊》1997,18(4):298-304
把压电元件埋入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层合板就变成压电自适应层合板,它除了具有承载能力外,还具有检测、动作、变形等功能。本文用有限元法对压电自适应层合板进行了分析,压电元件的驱动效应被等效为力学载荷。计算过程因此得到了简化,所得算例1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实验结果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结构形状的最优控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算例2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利用复合材料层合薄板试样弯曲振动测得的正轴方向的3个阻尼系数φ1,φ2,φ12来计算实际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弯曲振动的各阶模态阻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突出考虑横向正应变和横向剪切应变的影响,对受热和外力联合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静、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动态分析时计及了转动惯量的影响,给出了C°类有限元公式。文中数值算例同现有文献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的精确、有效性。文中还对层合反的边界条件、纵厚比及铺设角度对非线性动态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波分析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变换技术,研究了含裂纹悬臂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损伤振动检测问题。用小波分析技术分解完好板与损伤板在方波信号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信号,得到一系列子信号,并从中提取出结构损伤信息一响应信号能量谱,作为损伤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3.
从三维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出发,通过假设自由边的边界位移函数,建立了正交异性层合板的状态方程,给出了对边自由,对边简支矩形板的解析解.此解满足层合板的基本方程和层间连续条件.用本文的方法比较容易处理层合板的自由边.算例表明,数值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动集中力作用下的结构声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复合材料正交异性层合板在动集中力作用下的结构声强特性。应用MSC/-NASTRAN商业软件计算了复合材料正交异性层合板在动集中力作用下各单元的内力和速度,再应用MATLAB软件得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结构声强。算例表明,复合材料正交异性层合板的结构声强流线图与各向同性板存在明显不同的特性。复合材料正交异性层合板的结构声强流线图受边界条件、层合板叠层顺序和层数的影响。从结构声强向量图和流线图可获得关于能量传递路径、源位置和能量汇合点的许多信息。进一步,结构振动产生的噪声可根据上述信息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动边界变分原理对层合梁脱层扩展进行了分析;考虑了脱层间的接触效应,建立了层合梁在横向线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及相应的定解条件;应用Griffith准则导出了脱层前缘各点处的能量释放率表达式;通过算例讨论了脱层长度、脱层深度、几何尺寸、材料性质等因素对脱层扩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脱层越长、越深、横向载荷越大,脱层越容易扩展;梁的长高比L/h及材料的E_(11)/E_(22)越大,脱层越不易发生扩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选取对故障比较敏感,又能反映结构动力学特性的频响函数作为诊断故障的参数。通过计算无损板在给定模态下各单元的模态能量,求得每个单元对该阶模态下全板能量的贡献,并由模态实验得到损伤前后频响函数在各阶共振峰处的变化。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从而得到一种分析小损伤位置和范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八节点平板元用于分析复合材料叠层厚板的静力问题,板的位移场在板面内采用抛物线型插值,而在板厚方向采用Maclaurin级数展开,使得厚度方向的插值为任意阶多项式,相当于厚板中的高阶理论,取不同的级数项数,可得到不同精度的解。该单元满足C^0连续条件,不需增加新的网络,也不需增加新的输入数据,只要增加多项式级数的项数,便可得到较高精度的解。文中研究了算法的收敛性及计算精度,并与已有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各向异性修正偶应力理论建立了只含一个尺度参数的Reddy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自由振动模型.同见诸于文献的细观尺度Kirchhoff薄板偶应力模型相比,论文提出的新模型能够更精确的预测细观尺度下的中、厚层合板的自振频率.基于Hamilton原理推导了细观尺度下Reddy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并以正交铺设的四边简支复合材料层合方板为例进行了解析求解,分析了尺度参数对自振频率的影响并对比了Kirchhoff、Mindlin和Reddy等三种板模型计算结果的异同.算例结果表明论文所给出的模型能够捕捉到复合材料层合板自由振动问题的尺度效应.另外,在细观尺度下Kirchhoff板模型所预测的自振频率相对于Mindlin板模型和Reddy板模型总是过高,且越接近厚板三者的差别就越大,这与经典理论中三种板模型的对比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修正的余能原理,推导出一种求解复合材料层合圆柱壳的杂交应力单元。取用六面体等参单元,此单元反映了各层材料性质不同及应力分布沿整个厚度不连续现象,同时计入横向剪切变形和法向挤压变形,适用于厚层壳体。文章通过实例说明此单元能准确求出各层内的应力值,实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复合材料层合壳有限元分析的预测-修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录武  冯春 《力学季刊》2004,25(3):317-321
对于复合材料层合壳的有限元分析,本文根据Reissner-Mindlin型的全局位移场给出了一个预测一修正法。首先按照一般的有限元分析过程(没有引入剪切修正系数)计算出全局响应(如挠度,频率和屈曲载荷等)的预测值;然后利用Lagrange插值构造横向剪应力的一般形式,使得满足层间连续和表面上为零的条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三维应力平衡方程获得横向剪应力;最后在单元上计算和引入剪切修正系数,再经过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全局响应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