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国安  王义明 《色谱》1995,13(6):437-440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二讲)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罗国安,王义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1概述毛细管电泳(CE)除了比其它色谱分离分析方法具有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样品和试剂耗量更少、应用面同样广泛等优点外,其仪器结构也比高效液相色谱(HPLC)简单。CE只需高压直流电源、进样装置、毛细管和检测器。前三个部件均易实现,困难之处在于检测器。  相似文献   

2.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离甲硫脑啡肽(MEK)、亮脑啡肽(Leu-ENK)、强啡肽A1-17(DynA1-17)、胆囊收缩素(CCK-8s)。色谱柱为ZORBAXC18(2.1mmID×150mm);流动相:乙腈/水/三氟乙酸(TFA),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UV215nm。上述条件下,四种神经肽在微克水平得到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果逸  王英 《分析化学》1995,23(9):1095-1101
本文介绍了EQCM的原理及其应用,探讨了EQCM在生物大分子,纳米技术方面的应用,详细介绍了EQCM在气味检测,金属电沉积、药物分析等方面研究的优点和EQCM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何滨  江桂斌 《分析化学》1998,26(7):850-853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对水貂皮及其毛发中的有机汞进行了分离测定,使用HP-1石英毛细管柱,在4.5min内可以基线分离氯化甲化基汞(MMC),氯化了基汞(EMC)和氯化苯基汞(PMC),分离后的组分在700℃处原子后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检测限分别为:MMC0.1ng;EMC0.09ng;PMC0.1ng。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有效地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有机汞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5.
六种取代苯的毛细管反相电色谱分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色谱(简称CEC)是指用电场力驱动的微柱液相色谱[1,2].目前CEC是国际上分离分析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我们以前的工作中[3],曾对毛细管电色谱的操作特性进行了研究,证实了CEC确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微分离技术.本文通过考察各种操作条件对不同...  相似文献   

6.
用二维色谱技术测定聚合反应气体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无阀切换的二维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两根不同性质的色谱柱并联连接,样品分别经两根色谱柱分离后汇合在一起进入同一检测器。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H2、O2、N2及C1~C3的组分。  相似文献   

7.
用β-环糊精(β-CD)和去氧胆酸钠(SDC)的环糊精改性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实际拆分了EMD-56431和扑尔敏两种手性药物,研究了SDC和β-CD浓度及pH值对分离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分离的机理。认为CD-SDC体系中胶束单体分子几乎均被CD包合;CD可能与部分胶束单体包合而存在于SDC的胶束中;该拆分体系中SDC与β-CD的浓度比在4∶1~4∶3时拆分效果最好。并发现SDC对β-CD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旭  张梅  吴如金  林炳承 《色谱》1998,16(5):379-382
 用β-环糊精(β-CD)和去氧胆酸钠(SDC)的环糊精改性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实际拆分了EMD-56431和扑尔敏两种手性药物,研究了SDC和β-CD浓度及pH值对分离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分离的机理。认为CD-SDC体系中胶束单体分子几乎均被CD包合;CD可能与部分胶束单体包合而存在于SDC的胶束中;该拆分体系中SDC与β-CD的浓度比在4∶1~4∶3时拆分效果最好。并发现SDC对β-CD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用于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仪器的多种接口技术,描述了CZE,CIEF,CGE,MEKC和CITP等毛细管电泳技术和四极质谱,离子阱质谱,傅 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磁质谱,解吸质谱等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对近年来CE-MS在酶解产物。蛋白质和肽,核苷酸,药物及代谢产物等领域中的应用作了详细述评。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分离PTC氨基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  顾峻岭 《分析化学》1998,26(9):1161-1161
1引言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对PTC氨基酸分离条件进行研究,建立MEKC分离17种PTC氨基酸的方法。结果表明,在20min内17种PTC氨基酸得到比较满意的分离,方法回收率为95%~103%,在60μmol/L浓度范围内均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2;最低检测限为0.15-0.40pmol。用该法对灵芝菌丝中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与HPLC法进行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α=0.05)。2实验部分2.1仪器和试剂HP-1型高效毛细管电泳仪(中国专利:94111564x,河北大学研制),…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电泳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贾丽  陈曦  王小如  徐木生  杨芃原 《色谱》1998,16(5):402-405
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CE)与紫外检测器(UVdetector)和CE与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2.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手性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友昭  郑明珠  淦五二 《色谱》1999,17(1):26-29
对近年来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分析手性化合物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评述,简述了MECC分离手性化合物的原理,并探讨了几种MECC手性分离体系的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EtOH-H2O,n-PrOH-H2O,i-PrOH-H2O体系在CS膜和PEO/CS共混膜中的渗透蒸发性能。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共混膜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EO的掺入能大大提高cs膜的渗透通量;而分离因子下降。同时从膜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蒸发行为进行了讨论。对于PEO/CS共混膜,膜内自由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小分子在膜中的渗透蒸发行为主要是由扩散过程控制的。本文还研究了PEO的掺入对壳聚塘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利用DSC谱研究PEO掺入后壳聚糖膜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EDTA金属螯合物阴离子交换色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Zn(Ⅱ)、Cr(Ⅲ)、Fe(Ⅲ)等金属-EDTA螯合物的阴离子交换色谱行为.采用PRP-100阴离子色谱柱,以2.0mL/min.流速、4mmol/L苯甲酸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可以很好地分离Zn-EDTA2-、Cr-EDTA-、Fe-EDTA-.方法可用于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用定量体积排除色谱法,从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测定了多种水溶性高子分子在纯水溶液中的折光指数增量,与常规静态方法所得结果相同。SEC用盐水溶液作为淋洗液时,盐水溶液类同于混合溶剂,溶质与周围溶剂的色谱分离过程与透析过程等同。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CE在DNA、糖和离子分析中的应用。DNA分析包括分离原理、方法及检测手段,碱基、核苷和核苷酸分析,纯度检测和微量制备,ssDNA和dsDNA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及DNA序列分析等。糖分析包括衍生化技术、检测方法、所用模式及糖复合物的分析等。离子分析包括阴离子分析原理、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及阳离子分析等。  相似文献   

17.
胶束电动色谱(MEKC)是毛细管电泳常用的一种分离模式,它能使电中性化合物得到高效的分离.MEKC的分离度可通过调节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来提高.其中,有机改性剂的使用是近几年来MEKC研究的重点之一[1,2].已有文献[3~5]报道以醇类作为电解质溶液的...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市售饮料中糖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CE-EC),对具有电化学活性的物质的分离检测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采用CE-EC技术,以铜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0mol/L NaOH溶液中对10种市售饮料中的糖类物质的分离检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pH值,电泳操作液,分离电压,电极,工作电位等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并对10种饮料中的糖类物质的热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9.
应用ICP-AES技术测定了Sr,Ca,Mg,P,Fe,Cu,Mn和Zn等8种生命元素在海带中的分布,发现三种分布模式;(1)Fe,Cu,Mn,Zn在叶状体末端和边缘,固着器末端含量高,其余部位含量低;(2)Sr和Ca的分布规律与第一类相似,但固着器基部高于固着器末端;(3)Mg和P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0.
用定量体积排除色谱(SEC)法,从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测定了多种水溶性高分子在纯水溶液中的折光指数增量,与常规静态方法所得结果相同,SEC用盐水溶液作为淋洗液时,盐水溶液类同于混合溶剂,溶质与周围溶剂的色谱分离过程与透析过程等同。在有柱和无柱的色谱装置条件下,从示差折光的检测响应值可分别导得恒定化学位和恒定溶剂组成下的折光指数增量νμ和νk。中性的聚丙烯酰胺在NaCl溶液中νμ>νk,表明NaC1分子被高分子链优先吸附。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的νμ<νk,表明水分子被优先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