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基于层次聚类的说话人自动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吕萍  颜永红 《声学学报》2008,33(1):9-14
说话人聚类是语音识别以及音频检索等众多语音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层次聚类的说话人聚类算法,对层次聚类法做出了进一步改进:(1)改进误差平方和准则以提高聚类速度;(2)引入假设检验方法确定类别数目;(3)提出一种稳健的在线聚类方法以解决对新到来的语音段进行聚类的问题.在聚类实验中,算法的平均类纯度和说话人纯度分别为96.7%和96.6%.实验结果还表明,相比手工标注说话人信息,将该算法的聚类结果应用于说话人自适应可降低系统的误识率.  相似文献   

2.
俞一彪  王朔中 《声学学报》2005,30(6):536-541
提出了一种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的全特征矢量集模型及互信息评估方法,该模型通过对一组说话人语音数据在特征空间进行聚类而形成,全面地反映了说话人语音的个性特征。对于说话人语音的似然度计算与判决,则提出了一种互信息评估方法,该算法综合分析距离空间和信息空间的似然度,并运用最大互信息判决准则进行识别判决。实验分析了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和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两种情况下应用全特征矢量集模型和互信息评估算法的说话人识别性能,并与高斯混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全特征矢量集模型和互信息评估算法能够充分反映说话人语音特征,并能够有效评估说话人语音特征相似程度,具有很好的识别性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语音信号的增强相对谱滤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在语音信号对数功率谱域和功率谱域顺序滤波的新的增强RASTA滤波(ERASTA)方法。语音识别和说话人识别实验表明,ERASTA滤波能够有效地去除加性噪声和卷积噪声的干扰,ERASTA算法与语音信号的失真过程和噪声的功率谱无关。ERASTA方法性能同JRASTA算法类似或更好,且不需要JRASTA 算法中的实时语音信噪比估计。ERASTA 滤波器的设计表明,低频率的谱调制分量可引起语音识别和说话人识别性能的下降,说话人识别较语音识别需要较小的谱时间调制带宽。  相似文献   

4.
罗宇  胡维平  吴华楠 《应用声学》2023,42(5):1099-1105
基于深度聚类的语音分离方法已被证明能有效地解决混合语音中说话人输出标签排列的问题,然而,现有关于聚类进行说话人分离方法,大多数是优化嵌入使每个源的重建误差最小化。本文以时域卷积网络(ConvTasNet)为基础网络,设计了一种改进基于聚类的门控卷积(Gate-conv Cluster)语音分离方法,在时域上通过堆叠的门控卷积网络,实现端到端深度聚类的源分离。该框架将非线性门控激活用于时域卷积网络中,提取语音信号的深层次特征;同时在高维特征空间中聚类对语音信号的特征进行表示和划分,为恢复不同信号源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说话者表示信息。该框架解决了说话人输出标签排列问题并对语音信号的长期依赖性进行建模。通过华尔街日报数据集进行实验得出,该方法在SDRi(信源失真比)和Si-SNR(尺度不变信源噪声比)指标上分别达到了16.72 dB和16.33 dB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用于语音转换的深度学习方法多是通过使用大量的训练数据来生成高质量的语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模型和误差削减网络的语音转换框架,可用于有限数量的训练数据。首先,基于CBHG网络的平均模型使用排除源说话人和目标说话人的多说话人语音数据进行训练;然后,在有限数量的目标语音数据下对平均模型执行自适应训练;最后,提出一种误差削减网络,可以进一步改善转换后语音的质量。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语音转换框架可以灵活地处理有限的训练数据,并且在客观和主观评估方面均优于传统框架。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信噪比说话人识别中缺失数据特征方法鲁棒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感知听觉场景分析的缺失数据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求取语音的缺失数据特征谱,并由语音的感知特性求出感知特性的语音含量。含噪语音经过感知特性的语音增强和对其语谱的二维增强后求解出语音的分布,联合感知特性语音含量和缺失强度参数提取出感知听觉因子。再结合缺失数据特征谱把特征的提取过程分解为不同听觉场景进行区分地分析和处理,以增强说话人识别系统的鲁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 dB到10 dB的低信噪比环境下,对于4种不同的噪声,提出的方法比5种对比方法的鲁棒性均有提高,平均识别率分别提高26.0%,19.6%,12.7%,4.6%和6.5%。论文提出的方法,是一种在时-频域中寻找语音鲁棒特征的方法,更适合于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说话人识别。   相似文献   

7.
谷东  简志华 《声学学报》2018,43(5):864-872
针对目标说话人可能存在语料不足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有限语料下的统一张量字典语音转换算法。从语料库中选取N个说话人作为语音张量字典的基础说话人,通过多序列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使这N个说话人的平行语音段对齐,从而建立由N个二维基础字典构成的张量字典。在语音转换阶段,源、目标说话人语音都可以通过张量字典中各基础字典的线性组合,构造出各自的语音字典,实现了语音转换。实验结果表明,当基础说话人个数达到14时,只需要极少的目标说话人语料,便可获得与传统的基于非负矩阵分解转换算法相当的转换效果,这极大地方便了语音转换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信息匹配模型的说话人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互信息理论提出的互信息匹配识别模型MIM(Mutual Information Matching),能够有效地综合处理语音信号的统计分布特征与时变分布特征,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介绍了运用互信息进行说话人模式匹配的原理,探讨了基于文本的说话人识别中MIM模型的应用,通过说话人辨别实验对MIM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其它识别模型DTW和GMM进行了比较。对18名男性和12名女性组成的30名说话人进行的识别实验表明, MIM模型的说话人识别性能较好,在采用LPCC特征参数的情况下,平均错误识别率为1.33%。  相似文献   

9.
蒿晓阳  张鹏远 《声学学报》2022,47(3):405-416
常见的多说话人语音合成有参数自适应及添加说话人标签两种方法。参数自适应方法获得的模型仅支持合成经过自适应的说话人的语音,模型不够鲁棒。传统的添加说话人标签的方法需要有监督地获得语音的说话人信息,并没有从语音信号本身无监督地学习说话人标签。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自回归多说话人语音合成方法。方法首先利用变分自编码器无监督地学习说话人的信息并将其隐式编码为说话人标签,之后与文本的语言学特征送入到一个自回归声学参数预测网络中。此外,为了抑制多说话人语音数据引起的基频预测过拟合问题,声学参数网络采用了基频多任务学习的方法。预实验表明,自回归结构的加入降低了频谱误差1.018 dB,基频多任务学习降低了基频均方根误差6.861 Hz。在后续的多说话人对比实验中,提出的方法在3个多说话人实验的平均主观意见分(MOS)打分上分别达到3.71,3.55,3.15,拼音错误率分别为6.71%,7.54%,9.87%,提升了多说话人语音合成的音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归一化补偿变换的与文本无关的说话人识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噪声环境下,特别是当说话人识别最常用的模型——高斯混合模型(GMM)失配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输出帧似然概率的统计特性进行补偿。文章根据说话人识别的声学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变换方法——归一化补偿变换。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最大似然(ML)变换相比,该变换能够提高系统识别率,最大可达3.7%,同时可降低误识率,最大可达45.1%。结果说明归一化补偿变换方法基本克服了在与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系统中,当说话人的个性特征不断变化、语音与噪声不能很好地分离或者降噪算法对语音有损伤、模型不能很好地匹配时,需要对模型输出的似然概率(得分)进行补偿的局限。这也说明对模型输出的似然概率进行处理是降低噪声和干扰的影响、提高说话人识别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泰翼 《应用声学》1993,12(1):46-46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声学学会等五个学术团体联合主持的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20日在桂林举行。近一百名学者、专家及青年科技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会上宣读了95篇论文,这批论文涉及听觉模型与特征提取、语音识别方法与系统、非特定人语音识别、连续语音识别与语言模型、说话人识别、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2.
俞一彪  曾道建  姜莹 《声学学报》2012,37(3):346-352
提出一种基于完全独立的说话人语音模型进行语音转换的方法。首先每个说话人采用各自的语料训练结构化高斯混合模型(Structured Gaussian Mixture Model,SGMM),然后根据源和目标说话人各自的模型采用全局声学结构(AcousticalUniversal Structure,AUS)进行匹配和高斯分布对准,最终得到相应的转换函数进行语音转换。ABX和MOS实验表明可以得到与传统的平行语料联合训练方法接近的转换性能,并且转换语音的目标说话人识别正确率达到94.5%。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转换性能,而且具有较小的训练量和很好的系统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融合梅尔谱增强与特征解耦的噪声鲁棒语音转换模型,即MENR-VC模型。该模型采用3个编码器提取语音内容、基频和说话人身份矢量特征,并引入互信息作为相关性度量指标,通过最小化互信息进行矢量特征解耦,实现对说话人身份的转换。为了改善含噪语音的频谱质量,模型使用深度复数循环卷积网络对含噪梅尔谱进行增强,并将其作为说话人编码器的输入;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引入梅尔谱增强损失函数对模型整体损失函数进行了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最优的噪声鲁棒语音转换方法相比,所提模型得到的转换语音在语音自然度和说话人相似度的平均意见得分方面,分别提高了0.12和0.07。解决了语音转换模型在使用含噪语音进行训练时,会导致深度神经网络训练过程难以收敛,转换语音质量大幅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长时语音特征在说话人识别技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除介绍常用的说话人识别技术外,主要论述了一种基于长时时频特征的说话人识别方法,对输入的语音首先进行VAD处理,得到干净的语音后,对其提取基本时频特征。在每一语音单元内把基频、共振峰、谐波等时频特征的轨迹用Legendre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提取出主要的拟合参数,再利用HLDA的技术进行特征降维,用高斯混合模型的均值超向量表示每句话音时频特征的统计信息。在NIST06说话人1side-1side说话人测试集中,取得了18.7%的等错率,与传统的基于MFCC特征的说话人系统进行融合,等错率从4.9%下降到了4.6%,获得了6%的相对等错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说话人识别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取发声特征的说话人识别算法取得了突出成果。时延神经网络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已被证明具有出色的特征提取能力。为进一步提升识别准确率并节约计算资源,通过对现有的说话人识别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密集连接时延神经网络用于说话人识别。密集连接的网络结构在增强不同网络层之间的信息复用的同时能有效控制模型体积。通道注意力机制和帧注意力机制帮助网络聚焦于更关键的细节特征,使得通过统计池化提取出的说话人特征更具有代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VoxCeleb1测试数据集上取得了1.40%的等错误率(EER)和0.15的最小检测代价标准(DCF),证明了在说话人识别任务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说话人识别使用遗传RBF网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RBF网络普遍采用的一种训练算法所存在的局部最佳问题,本文将遗传算法用于RBF网络训练过程,增强了该网络的全局寻优能力,提高了RBF网络的模式识别性能.说话人识别实验显示,改进训练算法后,RBF网络的说话人识别率有稍许提高.  相似文献   

17.
岳喜才  管桦 《应用声学》2000,19(2):35-38
针对RBF网络普遍采用的一种训练算法所存在的局部最佳问题。本文将遗传算法用于RBF网络训练过程,增强了该网络的全局寻优能力,提高了RBF网络的模式识别性能,说话人识别实验显示,改进训练算法后,RBF网络的说话人识别率有稍许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全局谱参数下的耳语说话人状态因子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耳语听辨实验结果,提出导入唤醒度-愉悦度因子对说话人状态进行三级度量;其次,提取耳语音正弦模型、人耳听觉模型下的谱参数,结合其他短时频谱参量,进行轨迹跟踪并计算各参数的全局统计变量,作为特征参数来实现耳语说话人状态的分类。实验结果显示,正弦模型及人耳听觉模型的全局谱参数可将耳语说话人状态因子分类系统的准确率提高至90%。该分类方法及状态因子描述方案提供了耳语音说话人状态分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mat1ab软件编程对语音信号进行了基音提取,并以MFCC、基于基音周期和MFCC的特征组合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基于GMM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系统。并通过识别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发现使用基于基音周期和MFCC的特征组合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在人数为50-180人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基于GMM说话人识别系统识别率。  相似文献   

20.
张文林  屈丹  李弼程 《声学学报》2014,39(4):523-530
针对现有子空间自适应方法无法确定最佳说话人子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匹配追踪的说话人自适应方法。将说话人自适应视为一种高维信号的稀疏分解问题,利用本征音和参考说话人超矢量的各自优势联合构造说话人字典;依据匹配追踪原理,通过迭代优化,以后验方式确定最佳说话人子空间维数及其基矢量。引入冗余基矢量检测与去除机制以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并通过快速递推算法得到新说话人坐标。基于汉语连续语音识别的有监督说话人自适应实验结果表明,与本征音及参考说话人加权方法相比,平均有调音节正识率相对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