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 664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 917  相似文献   

2.
对褶纹冠蚌肝脏线粒体mtDNA进行了提取,纯化,内切酶分析和电镜观察。BamHI和Bgl I单酶切结果分别产生两个和三个片段,测得其分子大小为15.49kb,分子量为9.57×10~6。电镜观察显示mtDNA呈环形,大小为15.40kb。褶纹冠蚌肝脏DNA与其它动物的mtDNA在形状和大小上相似。  相似文献   

3.
运用RACE-PCR方法从褶纹冠蚌血细胞中克隆出硫氧还蛋白(Trx)的cDNA。结果表明褶纹冠蚌TrxcDNA序列全长为1 169bp,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11bp,3′非编码区长840bp,含有PolyA尾和典型的腺苷酸信号序列AATAA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18bp,编码10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1.6kDa,等电点为5.38,未发现有信号肽。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Thioredoxin结构域(T3-K104),区域内包含一个保守的CGPC活化位点。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褶纹冠蚌Trx与太平洋牡蛎和紫贻贝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6%、52%。预测的Trx空间结构由5个β折叠和4个α-螺旋组成,α-螺旋包围β折叠形成紧密的球形,这一结构与人的Trx空间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4.
对鄱阳湖地区4种蚌螨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内弯弓蚌螨(Unionicola arcuata)种群数量最大,丰盛度为20.26±50.00;丫纹蚌螨(U.ypsilophora)种群数量最小,丰盛度为0.29±1.28。弯弓蚌螨和丫纹蚌螨在外鳃分布数量最多,分别为9.031 7±20.153和0.206 3±0.975 4;簇刺蚌螨(U.penicillatus)在内鳃分布数量最多,为0.688 5±6.764;敏捷蚌螨(U.agilex)则在斧足上分布较多,为0.615 1±0.443 9。弯弓蚌螨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240 7;敏捷蚌螨的宽度值最小,为0.099 6。簇刺蚌螨与弯弓蚌螨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5.221 2;簇刺蚌螨与敏捷蚌螨之间没有时间生态位重叠。敏捷蚌螨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526 7;丫纹蚌螨的宽度值最小,为0.287 8。弯弓蚌螨与丫纹蚌螨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2.649 4;丫纹蚌螨与敏捷蚌螨的重叠值最小,为1.910 0。弯弓蚌螨的时-空二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103 8;敏捷蚌螨的宽度值最小,为0.052 8。簇刺蚌螨与弯弓蚌螨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为11.598 9;簇刺蚌螨与敏捷蚌螨之间没有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褶纹冠蚌内4种蚌螨对资源的竞争可能集中在时间上;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弯弓蚌螨较适宜在褶纹冠蚌内生存,簇刺蚌螨有可能与之发生竞争。  相似文献   

5.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 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664 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917 bp,编码6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61,分子量为70.3 kD.HSP70基因不含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HSP70家族的3个标签序列(I10 DLGTTYS17,V198 FDLGGGTFDVSIL211和V336VLVGGSTRIPKV QK35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HSP70与紫贻贝(Mytihcs galloprovincialis)和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47%和77%.半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正常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闭壳肌和肝胰腺5种组织中均能检测到HSP70的基因表达.经过热休克或病原菌刺激后,蚌各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其中热休克处理后,蚌的鳃和血液中HSP70 mRNA表达量增加最为显著;而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蚌的肌肉和鳃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应用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对浙阿盾蝎( Apozomus zhensis) (蛛形纲: 裂盾目)和中国鲎 ( Tachy-pleus tridentatus)(肢口纲)进行血细胞类型研究. 浙阿盾蝎有原血细胞、浆细胞、颗粒细胞和类绛色细胞4种类型血细胞. 并总结了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中两个主要类群的血细胞基本类型,其中肢口纲(鲎)的血细胞类型数目最少, 蛛形纲的裂盾目(浙阿盾蝎 )血细胞类型数目也较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褶纹冠Cu/ZnSOD基因mRNA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Cd2+,Cu2+和Pb2+单一胁迫褶纹冠蚌72h,检测0,6,12,24,48和72h,Cu/ZnSODmRNA表达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2+胁迫下,Cu/ZnSOD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均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72h达到峰值,且48和72h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Cu2+胁迫下,Cu/ZnSOD 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h两者达到峰值,其中,Cu/ZnSOD mRNA表达量在12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u/ZnSOD酶活性在6,24,48和72h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b2+胁迫与Cu2+胁迫趋势相似,Cu/ZnSOD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均在48h达到峰值,Cu/ZnSODmRNA表达量在24,48和72h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Cu/ZnSOD酶活性在48和72h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褶纹冠蚌内脏团中Cu/ZnSODmRNA和酶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8.
用线粒体12 S rRN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鄱阳湖地区褶纹冠蚌内弯弓蚌螨的线粒体12 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经校对拼接后,获得全长为648 bp的弯弓蚌螨12 S rRNA基因全序列。A、T、G、C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9.1%、25.6%、8.5%、16.8%,平均A+T含量(74.7%)明显高于G+C  相似文献   

9.
利用柱状黄杆菌为刺激物,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在注射后3、6、12、24、48h后分别取血清、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柱状黄杆菌感染后,实验组血清中的SOD活性在6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GPX的活力在3h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GSH的含量在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肝胰腺中GPX的活力在24和48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MDA和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褶纹冠蚌注射柱状黄杆菌感染后,血清中各抗氧化指标比肝胰腺中的变化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将褶纹冠蚌暴露于氯苯和乙腈的等浓度混合液中,测定了毒物对蚌的血清和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血清中SOD的活性先抑制后诱导,肝胰脏中SOD的活性均被诱导;血清中GSH-PX活性在0.1和1mg·L-1浓度组中先被诱导再被抑制,肝胰脏中0.1mg·L-1浓度组先抑制后诱导;血清和肝胰脏中H2O2酶都被诱导;血清中GSH含量上升,肝胰脏中0.1和1mg·L-1浓度组中GSH含量上升,10mg·L-1浓度组中GSH含量一直下降;血清中MDA含量在0.1和1mg·L-1浓度组中被抑制,10mg·L-1浓度组中被诱导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肝胰脏中各浓度组中持续被诱导。并且低浓度组比高浓度组对污染物的抗氧化作用敏感。褶纹冠蚌肝胰脏中GSH含量可以用来指示生态环境中氯苯和乙腈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泥蚶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泥蚶精子的形态结构,泥蚶的成熟精子由头部与尾部组成,尾部可明显地分为中段和末段两部分,头部由乳头状顶体与圆柱状细胞核构成,顶体内容物丰富,细胞核物质致密,中段有5个紧密排列的球状或椭球状线粒体围绕着轴丝,末段细长,鞭毛状,由轴丝和外包轴丝的质膜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12.
硬骨鱼类卵子发生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骨鱼类的发育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形式,其卵子发生的过程相似,目前人为地将卵原细胞到卵母细胞分为6个连续时相。卵原细胞期的卵巢体积小,卵原细胞均一,单层滤期卵巢体积增大,初级卵母细胞为主,卵黄和滤泡细胞出现,细胞代谢加强,卵黄泡期卵巢亦增大,卵膜开始形成,卵黄沉积,出现卵黄粒和脂肪滴,卵黄充满期卵巢继续增大,卵母细胞个体急剧增大,卵黄球和皮质泡形成,个别出现油滴,卵膜增厚,成熟期卵巢和卵子达到最大,各种不同鱼类的卵膜形态不一,衰退期卵巢退回到单层滤泡期,多次产卵类型退回到卵黄充满期,继续保持产卵能力。卵子发生的过程受MIH,GtH等多种激素的调控。对硬骨鱼类卵子发生的研究,将为人工增养殖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采用套管构建2 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本实验选取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2 mm手术组及3 mm手术组,两个手术组采用内径为0.3 mm,长度分别为2 mm和3 mm两种自制不锈钢金属套管,对大鼠左肾动脉进行狭窄,构建2 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使用尾  相似文献   

14.
采用解剖镜、扫描电镜技术,对长白山早春类短命植物牡丹草地下芽形态分化进行了观察,并采用游标卡尺测定各阶段芽体大小,研究地下芽的生长发育节律。发现牡丹草地上生活周期结束后,地下贮藏器官需要休眠2个月左右,于7月中下旬,地下芽开始出现形态分化和发育。其进程可分为萌芽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序形成期和花器官分化期4个时期,历经2个月左右,最终以发育成熟的花序进行越冬休眠。连续测定和相关分析表明,在整个夏眠期,牡丹草地下芽的茎高、芽长、芽径均随时间指数生长,茎高和芽长、芽径之间以及芽长与芽径之间呈幂函数规律异速生长,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牡丹草块茎需短暂休眠后完成地下芽的形态建成,地下芽茎高、芽长和芽径的增长具有不同步性和阶段性优先伸长的异速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5.
合适的支架是进行组织工程研究必需的条件之一.运用自制的具有较好弹性的无规聚合物聚(L-乳酸-co-己内酯,PLLC),并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径的食道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经过对不同成孔条件(包括粗化温度、粗化时间以及聚合物溶液浓度等)的比较和研究,使此支架上表面具有孔径〈10μm,而本体具有50~100μm,甚至〉100gm的不对称多孔支架.并模拟正常食道粘膜层构造,将提取自猪食道的原代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种植于此支架的二面,经HE常规染色,发现在体外培养时间(14d)内,在支架上表面已形成一连续层的上皮细胞层,某些部位甚至多于一层,这与正常食道的上皮细胞层相似.对于成纤维细胞而言,在与上皮细胞层同一视野内所见成纤维细胞较少,因为如果细胞生长在支架内部就很难用常规方法观察得到.但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到用PLLC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没有毒性,且具有一定的支持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鳗血细胞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鳗外周血液、肝脏、肾脏、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发现其肝脏、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生大致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海鳗红细胞系主要在肝脏中发生.粒细胞系主要在头肾中发生,但碱性粒细胞主要在脾脏中发生,单核细胞系主要在头肾中发生,淋巴细胞系主要在脾脏中发生。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7.
泥鳅早期胚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卵裂期,有些线粒体内含有片层状类脂物,或者含有糖原颗粒,有些线粒体嵴呈同心圆状.在胚胎细胞中也有片层状类脂物,其中有些片层体内含有黑色糖原颗粒,类似于次级溶酶体;外包一层单位膜的卵黄颗粒起始含无定形的卵黄物质,然后卵黄中间出现空泡,不久卵黄颗粒中出现线粒体、膜性物质、核糖体样颗粒、糖原颗粒和小的卵黄粒.由此可见,卵黄除了向胚胎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之外,还向胚胎细胞提供膜性物质和核糖体等.以上这些观察结果,对于丰富鱼类个体发育的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HB101感受态细胞的显微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数生长前期的大肠杆菌在生理盐水中用CaCl2可以直接诱导建立感受态并完成转化过程。利用H-8100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CaCl2直接在生理盐水中诱导建立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发现感受态细胞整体电子密度趋于均匀,但存在有电子密度较高颗粒,表明大肠杆菌感受态建立过程中,细胞整体对电子通透性增强,可能存在涉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复合物重新形成相关的胞内物质代谢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受控改变,暗示大肠杆菌可能具有建立自然感受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阻抗方法观察低氧对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影响,将实验动物分成平原对照组和模拟低氧组,采用Agilent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小鼠血液细胞交流阻抗,通过细胞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频谱、损耗角正切频谱以及Cole-Cole方程的曲线拟合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小鼠模拟海拔5km低氧4周后,模拟高原组的低频介电常数ε1和介电增量△ε较平原对照组分别增加57%和59%.(2)模拟高原组的低频电导率k1和高频电导率Eh较平原对照组分别降低49%和11%.因此,模拟高原低氧引起小鼠血液细胞介电性能增加和导电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薹草属广义菱形果薹草组Carexsect.Rhomboidales s.l.(莎草科)54种、2亚种、8变种,共76个样品进行了叶片表皮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大多数种中表现出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近圆形或长条形,其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在下表皮脉间呈列或随机分布,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及密度在种内有差异;有些种具硅质乳突,而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2种,刺突常出现在sect.Rhomboidales s.str.的成员中.根据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区分sect.Rhomboidales s.str.和sect.Careyanae,叶表皮性状近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可以作为区分种或种下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