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合物[Cu(p-MBA)_2(phe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醋酸铜、对甲氧基苯甲酸(p-M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髤配合物Cu(p-MBA)2(phen),用元素分析和IR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c,晶胞参数:a=1.26503(14)nm,b=0.95588(10)nm,c=1.02488(12)nm,β=105.723(2)°,V=1.1929(2)nm3,Z=2,Dc=1.520g·cm-3,R1[I2σ(I)]=0.0356,wR2[I2σ(I)]=0.0786。该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铜髤呈畸变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醋酸铜、间三氟甲基苯甲酸(m-TF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m-TFBA)(phen)(H2O)2]·(m-TFBA),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01 61(10)nm,b=1.15069(12)nm,c=1.28649(12)nm,α=82.217(2)°,β=84.767(2)°,γ=66.371(2)°,V=1.3448(2)nm3,Z=2,Dr=1.625 g·cm-3,,R1[I>2σ(I)]=0.042 1,wR2>2σ(I)=0.0958.铜(Ⅱ)分别与来自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间三氟甲基苯甲酸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0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配位的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上的三氟甲基基团具有无序结构.对配合物中[Cu(m-TFBA)(phen)(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条件合成了1个钴配合物[Co(phen)(HBTC)(H2O)3].2.5H2O(phen=1,10-邻菲罗啉,H3BTC=均苯三甲酸),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及研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0.78889(8)nm,b=1.9000(2)nm,c=1.56387(16)nm,β=98.780(2)°,V=2.3166(4)nm3,Z=4。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由1个配合物分子[Co(phen)(HBTC)(H2O)3]及2.5个结晶水分子组成,氢键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并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现配合物在383和469 nm两处有发射峰。  相似文献   

4.
以柔性配体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为主配体,与含氮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Co髤配合物{[Co(dtb)(bpp)·H2O]}n(1),{[Co(dtb)(phen)·2H2O]}n(2)(H2dtb=5,5′-二硫双(2-硝基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bpp=1,3-二(4-吡啶)-丙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构测试表明1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14 9(2)nm,b=2.215 9(5)nm,c=2.529 1(6)nm,V=5.688(2)nm3,Dc=1.564 g·cm-3,Z=8。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40 1(3)nm,b=1.074 2(4)nm,c=1.783 7(6)nm,α=98.452(7)°,β=99.816(7)°,γ=98.979(7)°,V=1.358 0(8)nm3,Dc=1.637g·cm-3,Z=2。化合物1为三维网络结构,并包含单股双轴假螺旋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相邻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常温下,溶液法合成了一个单核结构的锌配合物Zn (phen)(H2O)(3-mba)2(phen:邻菲咯啉;3-Hmba∶3-甲基苯甲酸),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893(2)(A),b=11.461(2)(A),c=11.505(2)(A),α=95.54(3)°,β=115.80(3)°,γ =100.25(3)°,V=1247.9(4) (A)3,C28H24N2O5Zn,Mr=533.86,Z =2,Dc=1.421 g·cm-3,F(000) =552,最终偏离因子[I≥2σ(I)]R1=0.0471,wR2 =0.0954.在配位物分子中,中心锌离子是五配位模式,双分子间先通过O—H…O氢键形成二聚体,继而二聚体间通过相邻分子中的邻菲咯啉芳环的π-π堆积作用沿着a方向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CCDC 1023439.  相似文献   

6.
在水醇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phen)2.2H2O].Bsesa.NO3.2H2O,(phen=o-phenanthroline,BsesaH=2-Benzenesulfonylamino-ethanesulfonic acid),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墿,晶胞参数为:a=1.0358(0)nm,b=1.3853(8)nm,c=1.5157(4)nm,α=113.183(1)°,β=109.083(1)°,γ=96.385(1)°,V=1.829(2)nm3,Z=2,Dc=1.482 g/cm3,μ=0.714mm-1,F(000)=846。配合物中的金属镍离子与2个邻菲咯啉的4个氮配位,还与2个水分子配位,而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配体苯磺酰牛磺酸中的氧原子没有配位而以抗衡阴离子存在。该配合物属离子型配合物,配合物通过静电引力和丰富的氢键构建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常温下,溶液法合成了一个单核结构的锌配合物Zn(phen)(H2O)(3-mba)2(phen:邻菲咯啉;3-Hmba:3-甲基苯甲酸),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a=10.893(2)A,b=11.461(2)A,c=11.505(2)A,α=95.54(3)°,β=115.80(3)°,γ=100.25(3)°,V=1247.9(4)A3,C28H24N2O5Zn,Mr=533.86,Z=2,Dc=1.421 g·cm-3,F(000)=552,最终偏离因子[I≥2σ(I)]R1=0.0471,wR2=0.0954。在配位物分子中,中心锌离子是五配位模式,双分子间先通过O—H…O氢键形成二聚体,继而二聚体间通过相邻分子中的邻菲咯啉芳环的π-π堆积作用沿着a方向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CCDC 1023439。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基于[Cu(en)2]2+修饰的仲钨酸化合物:[{Na3(H2O)10}2H2{Cu(en)2(H2W12O42)}].16H2O(en=乙二胺)(1),借助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I、R、UV、热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这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研究.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83 2(5)nm,b=1.296 0(6)nm,c=1.416 9(6)nm,α=63.348 0(10)°,β=82.844 0(10)°,γ=68.907 0(10)°,V=1.810 0(14)nm3,Z=1,R1[I2σ(I)]=0.024 7,wR2[I2σ(I)]=0.058 2.化合物(1)通过仲钨酸阴离子,铜离子和[Na3(H2O)10]3+三核簇形成了新型的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醋酸铜、间三氟甲基苯甲酸(m-TFBA)和邻菲咯啉(phen)为原料在甲醇水介质中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 铜?髤配合物[Cu(m-TFBA)(phen)(H2O)2]·(m-TFBA),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01 61(10) nm,b=1.150 69(12) nm,c=1.286 49(12) nm,α=82.217(2)°,β=84.767(2)°,γ=66.371(2)°,V=1.344 8(2) nm3,Z=2,Dc=1.625 g·cm-3,R1[I>2σ(I)]=0.042 1,wR2[I>2σ(I)]=0.095 8。铜(Ⅱ)分别与来自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间三氟甲基苯甲酸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强的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聚体结构,该二聚体又通过分子间弱的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中配位的间三氟甲基苯甲酸上的三氟甲基基团具有无序结构。对配合物中[Cu(m-TFBA)(phen)(H2O)2]+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的配合物[Ni(H2O)6].[Ni2(phen)2(BTC)2(H2O)4].4H2O(phen=邻菲啰啉;BTC=均苯三甲酸),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及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并用TGA检测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4038(7)nm,b=0.92048(8)nm,c=1.64793(14)nm,α=97.3850(10)°,β=102.7930(10)°,γ=104.9700(10)°,V=1.17736(17)nm3,F(000)=622,Z=1.标题化合物的不对称结构是由NiO6单元和1个二聚物Ni2N4O12单元组成的,该二聚物单元通过2个邻菲啰啉和2个均苯三甲酸分子构筑了1个八元环.氢键将2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配合物CuII(HIPP)(pydc)(H2O),采用元素分析法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CuII(HIPP)(pydc)(H2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a=0.663 93(18)nm,b=2.062 2(6)nm,c=2.619 1(7)nm,α=90°,β=90°,γ=90°,V=3.585 9(17)nm3,Z=8,ρc=1.693g·cm-3,F(000)=1 864,GOF=0.882,R1=0.037 4,wR2=0.111 8[I2σ(I)].中心铜原子与配体脱质子2,6-吡啶二甲酸的2个羧基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HIPP的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中分子间含有氢键.  相似文献   

13.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有机二膦酸钴配合物[Co(en)3][Co2(Hedbbp)2].7H2O,[H4edbbp=N,N’-二(苄基膦酸)乙二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1.505.6(3)nm,b=1.524 8(3)nm,c=1.649 7(3)nm,α=63.10(3)°,β=78.12(3)°,γ=75.62(3)°,晶胞体积为V=3.252 4(11)nm3,Z=2.配合物结构单元中包含一个二膦酸钴的二聚单元阴离子[Co2(Hedbbp)2]2-和一个三乙二胺合钴螯合阳离子单元[Co(en)3]2 和七个水分子.  相似文献   

14.
梁鸿  雷智鸿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9):1595-1599
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2(NDC)(BIPY)2(H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2239(4)nm,b=1.12616(5)nm,c=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1.05205(8)nm3,Z=2,Dc=1.526Mg·m-3。该配合物由[Co2(NDC)(BIPY)2(H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Co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O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 在水和甲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3个配合物[Zn(DNBC)2(Im)2](1), [Cu(DNBC)2(Im)(H2O)](2) [Co1.5(DNBC)4(Im)(CH3OH)(H2O)2](3) (DNBC = 3,5-二硝基苯甲酸, Im = 咪唑), 并进行了常规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采用四配位,且形成扭曲的四面体形式,通过分子间氢键及范德华力形成了三维网状的超分子框架结构。配合物2中金属铜原子采用五配位,分别与四个氧原子和一个咪唑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四方锥体,而且通过羧基和硝基与金属铜连接形成一个一维Z字链的超分子链状结构。配合物3的空间群为p2(1)/n, a = 1.20876(7)nm, b = 2.63287(16)nm, c = 1.36466(9)nm, V = 4.3045(5)nm3, Z = 4, F(000) = 2166, Co…Co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3587nm。在配合物3中,由八面体配位的Co(II)离子与μ-OH2组成的三核金属钴通过氢键与相邻的三核金属钴连接,Co(II)离子与μ-OH2形成一维Z字链,并且配合物的空腔中包含未配位的咪唑和甲醇分子。配合物3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三核金属Co(II)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d2(e,e-trans-chdc)2(bipy)2(H2O)2].H2O(1)和[Mn2(e,a-cis-chdc)2(phen)2(H2O)2].2H2O(2)(chdc=1,2-环己二羧酸,bipy=2,2′-联吡啶和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分子。配合物1中,2个镉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e-tran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镉髤离子与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4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单帽变形三棱柱构型。配合物2中,2个锰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a-ci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锰髤离子与1个1,10-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3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分子之间都存在π-π堆积和O-H…O、C-H…O弱作用,进而将双核分子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荧光。  相似文献   

17.
以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和2,2′-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配合物[Cd(C9H8O3N)2(2,2′-bipy)(H2O)]2·(H2O)3。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559(3)nm,b=1.5068(3)nm,c=1.6507(3)nm,α=112.14(3)°,β=101.83(3)°,γ=93.84(3)°,V=2.7959(10)nm3,Dc=1.592g·cm-3,Z=4,μ(MoKα)=0.840mm-1,F(000)=13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76,wR2=0.0683。标题配合物的不对称单元由2个独立的单核结构Cd(C9H8O3N)2(2,2′-bipy)(H2O)和3个晶格水分子组成。中心镉髤离子处于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环境中。本工作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二维稀土Sm(Ⅲ)的配位聚合物[Sm(1,4-bda)1.5(phen)(H2O)]n(1)(1,4-H2bda=对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Sm(Ⅲ)离子与6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其中5个氧原子来自1,4-bda配体的羧基氧原子,1个来自配位水分子;2个氮原子来自邻菲啰啉分子。每个Sm(Ⅲ)离子与1个邻菲啰啉分子螯合配位,1,4-bda配体在配合物中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0 72(6)nm,b=1.086 75(7)nm,c=1.139 83(8)nm,α=107.759(6)°,β=91.886(5)°,γ=112.878(6)°。该配合物在波长为34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以2-氨基乙醇(EA)和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新配合物[Co(PHEN)2(EA)](ClO4)2.H2O.CH3OH,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0.863 0(7)nm,b=1.348 8(11)nm,c=2.520 6(20)nm,β=91.503(12)°,V=2.933(4)nm3,Z=4,R=0.074 4,wR=0.170 3。衍射数据[I>2σ(I)]为2 602。在1中,Co(Ⅱ)原子与五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配位,处于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柔性含咪唑基配体1,3,5-三(咪唑-1-甲基)苯(L)与硫酸钴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o(L)(EG)0.5(H2O)(SO4)]·EG·H2O}n(EG=乙二醇),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30(9)nm,b=1.17042(13)nm,c=1.31161(14)nm,α=83.830(2)°,β=78.004(2)°,γ=73.938(2)°,V=1.2598(2)nm~3,Z=2。配合物中配体L连接Co(Ⅱ)形成一维链状结构,EG分子在配合物中连接链内的两个Co(Ⅱ)金属中心,硫酸根离子作为端基配体与Co(Ⅱ)配位。固态配合物中相邻的一维链通过分子间氢键O-H···O作用进一步构建为二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