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控爆轰平面加载样品回收装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可控爆轰平面加载样品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近似平面波发生器和一个“动量陷阱”式样品腔体。工作原理是由近似平面波发生器加速一块飞片,经适当长空腔飞行后与样品腔体碰撞,产生高压冲击波对样品实现冲击波压缩,并由“动量陷阱”式腔体回收样品,飞片材料为45钢。此装置可在1.5 ̄3.5km/s范围内实现飞片击靶速度的连续调节,并且具有较理想的飞片击靶平面性,经测定在直径30mm的范围内飞片弯曲的时  相似文献   

2.
3.
根据一维应变冲击波的基本关系,将Cochran 等定义的有效剪切模量与准弹性卸载过程的纵波和体波声速关联起来,并藉此研究了冲击波作用下铝的准弹性卸载特性. 利用VISAR高压声速测量技术获得了LY12铝在20$\sim$100\,GPa压力下沿着准弹性卸载过程的有效剪切模量,结果表明LY12铝的有效剪切模量随卸载应力的下降而迅速下降. 采用与卸载应力成线性关系的方程对有效剪切模量进行了近似描述,该方程的斜率随初始冲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体现了准弹性卸载行为的压力相关性. 将有效剪切模量结果与准静态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由此分析了冲击波作用下准弹性卸载过程的可能物理机制. 应用有效剪切模量方程对6061铝合金的准弹性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球面冲击波作用下船体梁整体运动的简化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下爆炸冲击波作用下,船体结构的局部变形以及局部变形引起的船体整体运动响应, 将船体简化为理想刚塑性等截面直梁,考虑流固耦合效应,推导了梁所受冲击波载荷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 了试验修正。以炸药在船体中部正下方爆炸的工况为研究对象,将球面冲击波作用于船体的过程,简化为一 系列移动、短时的局部平面波加载过程的叠加,提出了一种计算船体梁在任何爆距条件下发生总体塑性运动 响应的理论方法,最后利用船体梁模型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冲击波作用下船体梁 整体运动响应模型能够反映船体梁结构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塑性运动过程;在冲击波作用时间内,以船体梁中 点的运动情况为例,其存在先向上、后向下的往返运动过程;与造成的局部变形相比,冲击波造成梁整体运动 变形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灵敏度VISAR对JB-9014炸药在20 GPa的球面散心冲击波作用下冲击引爆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测得的不同厚度JB-9014炸药/窗口界面的粒子速度历程表明,到爆轰距离为2~3 mm,在3~5mm处反应冲击波已发展为稳定爆轰波。开展了相应的初步数值计算工作,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非药式水下爆炸冲击波加载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鹏  张伟  黄威  叶楠  蔡宣明 《爆炸与冲击》2014,34(3):334-339
非药式水下爆炸冲击波加载装置作为实验室范围内一种新型水下爆炸冲击波加载技术,具有耗费低、危险性小、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对进一步研究水下冲击波毁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该装置通过一级轻气炮发射飞片正撞击水舱端部活塞在水舱中产生呈指数型衰减的水下冲击波。本文中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装置产生的冲击波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定工况内的初始冲击波强度及衰减时间常数,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有效模拟水下爆炸冲击波载荷。  相似文献   

7.
高压气体冲击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高压气体流动产生强冲击波的特点,利用近年来公认较好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总变差不增(TVD)格式对圆柱形高压区气体向大气膨胀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流场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试验表明:采用高分辨率的TVD差分格式能够很好地描述高压气体冲击流场的波系结构,且没有出非物理振荡,对激波的分辨率高。  相似文献   

8.
张书  卢玉斌 《实验力学》2015,30(3):313-321
准一维应变状态测试技术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准一维应变实验装置设计单一、互换性较差,所以无法实现普及。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在套管围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式设计与组合式分离设计,旨在建立一套结构简单、适用性广的准静态被动围压装置。基于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对混凝土试样在一维应变状态与套管围压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分析混凝土试样在套管装置下能达到一维应变状态的程度;同时,对叠加式套管与整体式套管的性能进行比较,发现叠加式套管理论上能在准一维应变实验中很好地代替整体式套管。组合式分离设计的有效性最终通过相关实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制了一台可测试润滑油在高压下的粘度和密度的落柱式高压粘度装置。本装置采用了新型高压粘性动密封和新型高压流变平垫静密封,经1200MPa试压、1000MPa压力下48小时保压和使用试验证明均无泄漏。用本装置所获得的压粘数据的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比性强。  相似文献   

10.
化爆冲击波和炮口冲击波对生物致伤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NT化爆和火炮现场试验,探讨了化爆冲击波和炮口冲击波的异同点,结果发现两者的频谱大致相似。但化爆冲击波只有一次激波,而炮口冲击波有两次激波,有时甚至可见到三次激波。生物效应致伤的靶器官也有所不同,化爆冲击波以肺损伤较为多见,而炮口冲击波似乎以上呼吸道更为敏感,结果提示化爆可以模拟炮口冲击波,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炮口冲击波,必要的火炮现场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12.
泡沫塑料中冲击波的传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博  胡时胜 《实验力学》1999,14(3):273-278
在现有 S H P B技术的基础上,将泡沫塑料作为子弹撞击铝杆,利用铝杆上的应变片测得的应力波形及泡沫塑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合理地分析了冲击波在泡沫塑料中的传播特性,并提出了泡沫塑料中的破坏波(压实波)概念。  相似文献   

13.
尹协振  雷忠 《实验力学》1995,10(2):103-109
运动激波通过两个等攻角平板后诱导出两个同向旋转的旋涡,这两个旋涡在随当地气流向下游运动的同时,绕涡核连线中心旋转。本文通过测量涡对的转动角度速度,获得了每个旋涡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由此测得的旋涡强度不同用于小攻角平板起动涡公式计算了起动涡强度。  相似文献   

14.
激波驱动下固体颗粒抛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阴影照相技术、高速摄像技术及压力测试手段,实验记录和研究了激波与固体颗粒群的作用及激波作用后固体颗粒群的抛撒和云团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激波与固体颗粒群作用过程中,存在着清晰的激波透射、反射及绕射现象,同时激波强度在作用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固体颗粒抛撒及云团形成过程中,实验发现对同一粒径的颗粒抛撒来说,抛撒的颗粒群质量越大,云团形成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越好,而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群来说,粒径越大,形成的云.团集中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strength of ethanol under impulsive tension due to interaction of a triangular compression pulse with the free surface.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the range of strain rates 4 ⋅ 104-4 ⋅ 105 sec−1.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failure of ethanol is a two-stage process. In the first stage at a negative pressure of about 14 MPa, pore formation begins, which proceeds at a rather low rate and is manifested as an inflection on the free-surface velocity profile.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porosity growth rate increases,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a spalling puls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model of homogeneous nucleation to interpret experimental data is discussed.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i Tekhnicheskaya Fizika, Vol. 46, No. 4, pp. 29–38, July–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experiments in which development of instability was observed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identical metals in tight contact with passage of an oblique shock wave through it. Numerical modeling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as performed by a twodimensional Lagrangian procedure using an elastoplastic model with a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dynamic yield point on the state variables of the material. The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perturbations develop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a technological microgap of several tens of micrometers between the metal layers. Unloading of the material behind the oblique shock front into the gap gives rise to a considerable shortterm velocity gradient. Simultaneously, near the interface behind the wave front there is a shortterm loss of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due to thermal softening and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of the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架破坏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导弹战斗部初始撞击速度、战斗部质量、加筋板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作为随机变量;采用对较小的样本数量进行拟合的方法,用产生随机数程序得到50组随机变量的初始值,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程序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导弹战斗部击穿加筋板架后的末速度值;验证击穿板架后战斗部的末速度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最大熵法拟合击穿板架后的末速度的分布函数;考虑战斗部撞击点和板架加强筋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速度准则,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得到当战斗部入射角度分别为0°、30°、45°时,击穿单层和双层加筋板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s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of a collective bow shock ahead of a system of spheres with the line of centers normal to the supersonic flow behind a traveling shock wave are presented. Two types of shock-wave patterns that necessarily precede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lective shock wave and correspond to regular and Mach interaction of the bow shocks were detected experimentally. On the basis of a local gasdynamic-discontinuity interference theory, quantitative criteria of the existence of these regimes and of the formation of a common shock wave are determined. These criteria are confirmed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for the transitional regimes.  相似文献   

19.
铝颗粒在激波后气流作用下的点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洪滔 《爆炸与冲击》2002,22(1):35-39
对铝颗粒在激波后气流作用下的点火进行了理论分析 ,用三个不同的判据得到铝颗粒点火的延时曲线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铝颗粒可以在远低于Al2 O3 的熔点被点火 ,甚至只要在铝的熔点时就被点火。提出的铝颗粒在温度达到铝的熔点且铝完全熔化时被点火这个判据在一些条件下与实验符合很好。如果铝颗粒表面的氧化层较厚 ,则点火温度为氧化铝的熔点。  相似文献   

20.
在激波与液滴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激波作用下水膜的变形和雾化过程研究。通过阴影照相技术捕捉激波与水膜作用的典型照片,并以此分析其作用机理。通过改变激波强度观察水膜的变形和雾化情况。研究发现激波强度越大,水膜雾化后抛撒的距离越远,证明气动力在作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使用PDPA系统对抛撒后水雾粒子的直径和速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激波作用后初期,气动力仍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