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应用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He2+离子与氢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总截面、出射电子随角度和速度变化的一阶、二阶微分截面.计算结果展示了软碰撞、电子转移到入射离子连续态、两体相遇碰撞等电离机制.  相似文献   

2.
应用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He^2 离子与氢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总截面、出射电子随角度和速度变化的一阶、二阶微分截面。计算结果展示了软碰撞、电子转移到入射离子连续态、两体相遇碰撞等电离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连续扭曲波方法(CDW)和初态程函近似-连续扭曲波方法(CDW-EIS)对质子碰撞电离氖原子 壳层随电离电子能量的单重和二重微分散射截面及总截面进行了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详细分析了曲线结构,比较了模型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初态程函近似对单重和二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并对其内部碰撞电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初态程函近似对各壳层电离截面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随着入射质子能量的增大而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相对论量子计算方法计算了电子与高电荷态离子碰撞的辐射复合截面, 其中连续态电子的波函数是由扭曲波近似方法(DWBE)获得. 计算了低能电子与中、低核电荷的高电荷态离子(类H和类Li)的辐射复合截面, 并与采用有效电荷的库仑波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说明了扭曲波计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附加电子转移因子和开关函数的半经典近似和量子分子轨道方法,在0.3~3.0 KeV能区和2.0~20.0(a.u.)核间距的条件下,对Si5+离子与He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5个singlet 态和5个triplet态的双电子捕获势能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参数优化,在比较了基通道电子转移势能和实验值之后,研究了主通道的电子转移势能.其结果说明了这一动力学过程中的避交叉(avoided crossings)性质,给出了双电子容易被捕获的不同核间距离点.  相似文献   

6.
宁烨  何斌  刘春雷  颜君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5,54(7):3075-3081
利用初态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了He2+离子与H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 计 算得到了入射离子能量从30keV/u到2000keV/u的碰撞电离总截面、随电离电子能量和角度变 化的一阶和二阶微分散射截面,及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电离电子平均能量.计算的总电离 截面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入射离子能量大于100keV/u的能区,计算结果 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在较低的能区,各种理论结果之间有较大差别,计算结果比实验约小50 %.利用计算的二阶微分散射截面讨论了软碰撞、电子俘获到入射离子连续态、两体相遇碰 撞等碰撞电离机理. 关键词: 重粒子碰撞电离 初态程函近似 总截面 一阶和二阶微分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Li原子价电子的有效势对前置形式程函近似振幅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有效势修正程函近似方法,并对H和He2+与Li原子碰撞中的电子俘获总截面进行了计算,取得了与实验比较吻合的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初态程函近似一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了质子和Be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入射离子能量从50keV/u到10000keV/u时一阶和二阶微分散射截面随电离电子能量和角度的变化规律,并对各种碰撞电离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计算所得总截面随入射离子能量的变化规律也与已有数据一致;另外采用FAC代码研究了Be原子的内壳层电子(1s)被电离后的俄歇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计算了μ介子在He~3核上俘获的几率、末态H~3核的角分布和极化。所采用的理论是带有重正化效应(包含弱磁矩及赝标项)的V-A普适弱作用理论。在计算中考虑了μ和He~3核在始态有极化及处于不同超精细态上的情况。在计算中假定了He~3核的基态是纯S态,这时忽略了由张量力以及其他自旋轨道耦合力引起的其他态。介子交换电流的效应也没有考虑。在以上这两个假定下,我们证明了俘获几率中只包含一个未知的原子核矩阵元,这个矩阵元恰好是原子核密度函数的富氏分量。利用μ介子(或电子)与He~3(或H~3)原子核的散射可以确定这个未知矩阵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色双光子阿秒干涉光谱可以在阿秒量级上精确测量光电子从原子、分子以及固体中的电离时间,为人们理解激光辅助单光子电离中的光电子超快发射过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理解光电子发射时间依赖于物理模型,而目前的模型在预测光电子发射时间上有很大的偏差.于是,本文对之前的程函近似模型进行了改进.与之前的程函近似模型相比,本文模型使用了更准确的末态波函数,并且在计算光电子传播过程中累积的相位时,更准确地计算了光电子轨迹,因而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光电子发射时间.对比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程函近似模型比以前的理论模型更加接近含时薛定谔方程的结果,加深了我们对光电子发射超快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陈展斌  马堃 《物理学报》2018,67(11):113401-113401
分别利用连续扭曲波方法和初态程函近似-连续扭曲波方法对质子碰撞电离氖原子1s,2s,2p壳层后随电离电子能量变化的单重微分散射截面(SDCS)和二重微分散射截面(DDCS)及总截面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部分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详细探讨了各壳层SDCS和DDCS的细致结构以及质子碰撞的电离机制.结果表明,对于氖原子2p壳层,随着入射质子能量的增加,SDCS的区域变长,幅度减小,在低能区以软电离为主;而DDCS出现的峰均迅速减小.此外,分析了初态程函近似对SDCS和DDCS的影响,发现该效应对截面的影响在低能入射时非常明显,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大,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程函近似研究了存在低频线偏振激光场时(偶极近似)电子—氢原子弹性与非弹性散射过程。在稳定位相近似及冻结靶近似下得出了这一散射过程辐射或吸收N个光子的散射振幅。这一振幅可简单表示为一个包含激光场参量的N阶贝塞尔函数乘以无激光场时电子—氧原子散射程函近似散射振幅。  相似文献   

13.
考虑核间相互作用,利用修正的库仑玻恩模型(MCB-PT)计算了入射能量为16 MeV 的O7+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和三体库仑波(3C)模型及含核间相互作用的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 (CDW-EIS-PT)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MCB-PT理论结果在中间动量转移条件下binary峰的位置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且位于动量转移的方向上。此外,分析了扭曲效应对全微分截面的影响,表明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扭曲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考虑核间相互作用,利用修正的库仑玻恩模型(MCB-PT)计算了入射能量为16 MeV 的O7+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和三体库仑波(3C)模型及含核间相互作用的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 (CDW-EIS-PT)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MCB-PT理论结果在中间动量转移条件下binary峰的位置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且位于动量转移的方向上。此外,分析了扭曲效应对全微分截面的影响,表明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扭曲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离子与里德堡态的Li(5d)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5d电子转移到氢原子各个次壳层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研究了态选择截面随俘获电子主量子数及角量子数变化的规律,并尝试给出了解析的标度关系;探讨了标度规律随入射粒子能量的变化,分析了高激发态电子电荷转移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方法(CDW-EIS)计算了入射粒子能量从30 keV到10 MeV α粒子与各价碳原子1s壳层的碰撞电离的总截面,进而得出在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trolled Fusion, 简称ICF)聚变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同时利用Bethe公式,我们也计算了电子与各价碳原子1s壳层碰撞电离总截面及ICF环境下该反应的速率系数.通过比较α粒子及电子与碳原子碰撞K-壳层电离Kα信号贡献大小,探讨Kα信号利用诊断α粒子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用修饰的库仑波(MCB)模型计算入射能量2MeV/amu裸碳离子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其他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MCB理论在较小的电离电子能量和较大的动量转移条件下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在动量转移比较小时MCB理论结果binary峰的位置向大角方向发生了偏移。MCB理论和3CW(三体库仑波)理论相似,他们都比3DW-EIS(三体扭曲波程函初态近似)理论符合的好,说明了在微扰势中被动离子与入射粒子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与3CW理论相比,MCB模型在初态波函数和相互作用势中加入扭曲效应,比较发现扭曲效应会影响全微分截面的大小,但影响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 (2s22p2P)与氚分子和氢分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方位角为45°,能量分别为0.1eV/u,1.0eV/u,100eV/u,500eV/u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T2)或H2 (T2 )的转动和振动之间的耦合,根据能量的不同,分别采用了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或振动冲量近似.结果发现,低能O3 与H2碰撞电子俘获过程中靶的同位素效应显著:对不同的同位素靶,单电子俘获的总截面以及振动分辨态选择截面的分布明显不同;入射离子能量越低,同位素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依据非相对论偶极近似、相对论程函近似、ECPSSR理论及平面波玻恩近似方法,计算了30~500 MeV/u的Ar18+、Kr36+和Xe54+离子与Ar、Kr和Xe原子碰撞过程中辐射电子俘获、非辐射电子俘获及内壳电离截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光子探测器的能量分辨以及炮弹离子跃迁谱线的多普勒效应等因素,针对HIRFL-CSR...  相似文献   

20.
考虑核间相互作用,利用修正的库仑玻恩(MCB-PT)模型计算了入射能量为16 Me V的O~(7+)碰撞氦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并将计算结果与最近的实验数据和三体库仑波(3C)模型及连续扭曲波程函初态(CDW-EIS)模型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MCB-PT理论结果在中间动量转移条件下binary峰的位置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且位于动量转移的方向上.此外,分析了扭曲效应对全微分截面的影响,表明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扭曲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