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螺纹管内污垢热阻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冷却塔中的7根螺纹管进行了长时间污垢实验研究.螺纹管几何参数范围:螺纹数18~45,螺纹角25°~45°,螺纹高0.33~0.55 mm.污垢是颗粒污垢和析晶污垢的混合物.本文基于普朗特类比,引入修正因子β(β=(A_w/A_(wp))/(A_c/A_(cp)),A_w为润湿面积,A_c为截面积,下标p表示光管),对半经验污垢预测模型进行修正,证明了螺纹管内参数对污垢热阻的形成影响很大,并建立了不同结构参数的螺纹管的统一结垢模型,对工程实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污垢热阻动态监测装置及其传热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污垢热阻动态监测装置的构成及特点.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对该套装置进行了光滑管对流换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侧流体热平衡最大偏差小于10%,实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的Nu数相吻合,其最大偏差小于l0%.用该装置进行换热表面污垢的动态自动监测,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圆管内 CaCO3 污垢的形成过程为研究对象,从传热传质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圆管内 CaCO3 污垢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化学反应模型对圆管内 CaCO3 污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 CaCO3 污垢的沉积率、剥蚀率以及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微粒和析晶混合污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设微粒和析晶污垢独立存在,而结晶过程同时发生在换热面和微粒表面,据此建立了一个微粒和析晶混合污垢热阻值的分析模型。并通过MgO微粒污垢和CaCO3析晶污垢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概率分析的污垢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基于污垢形成的随机性,在给定风险水平的条件下,利用概率方法和在污垢形成过程中,污垢热阻达到临界可接受水平的时间遵循分布规律,同时考虑初始污垢热阻影响,推导给出了考虑初始污垢热阻的污垢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污垢热阻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缩短渐近污垢试验时间,本文定义了污垢寿命,利用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简称恒加试验),基于定数截尾 指数寿命统计分析方法,求得加速系数a, b近似最小二乘估计,然后由加速模型求得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平均寿命估 计。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对渐近型污垢热阻进行加速试验是可信的,也是可行的。这对污垢试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熵产生数方法研究了气体和液体传热介质的顺流、逆流换热器的热力学完善性,结果表明,如给定冷、热流体的入口温度,在综合考虑传热、流动阻力和污垢的情况下,可用优化方法确定其它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了CaCO3和Al2O3或MgO混合污垢特性,考察了颗粒浓度、工质流速和水浴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污垢热阻值比纯粹的析晶污垢的污垢热阻值大,流速增大,其污垢热阻渐近值减小,颗粒浓度增大,混合污垢渐近值增大,但当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再增加时,混合污垢渐近值基本维持常数,水浴温度在实验范围内变化对结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光管和四种不同结构的强化管(缩放管I、缩放管Ⅱ、弧线管及波纹管)在相同条件(工质流速、入口温度、水浴温度及微粒浓度)下的颗粒污垢实验数据,基于普朗特类比法,以φ(φ=(Km/Kmp)/(f/fp),Km为质量传递系数,f为摩擦因子,下标p表示光管)和ψ(ψ=j/jp)/(f/fp)1/3,J为传热因子)作为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微牛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污垢的形成,本文综合考虑微生物的传质和吸附过程,建立了微生物污垢形成的传热传质模型。该模型基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关系,并考虑了微生物比生长速率、致垢物质的沉积与脱除速率。通过微生物污垢动态模拟实验,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测量,以验证该传热传质模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由该模型计算的污垢热阻预测值能够与实验结果很好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其综合预测误差为5.8%。  相似文献   

11.
缩放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流速0.34 m/s,管外水浴温度6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分别在实验室进行了缩放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实验的污垢种类是浓度为1000 mg/L的MgO颗粒污垢、硬度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的CaCO3析晶污垢和MgO颗粒与CaCO3析晶混合污垢。结果表明,缩放管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但诱导期小于对应光管的诱导期。  相似文献   

12.
弧线管传热与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研究先进行了弧线管的传热性能实验,得出了弧线管管内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以硬度 800 mg/L的人工硬水作为工质,在流速 0.20 m/s,管外水浴温度 80℃和相同管内工质入口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弧线管及其对应光管管内污垢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弧线管有良好的传热与阻垢两方面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管式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建立了气侧污垢热阻实验台,实验研究了管式换热器管内微粒污垢的积聚特性,结果表明积灰随时间呈现渐近特性,没有发现诱导期。同时还考察了流体速度,颗粒直径和浓度对渐近污垢热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锅炉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进行了电站锅炉受热面积灰在线监测的研究工作,在选择监测参数的过程中,放弃了传统的热有效系数和灰污系数,而选择了相对较易监测的灰污特征参数,并运用人工神经网络之BP网络预测各种工况下受热面清洁时的吸热量,最终推算出灰污特征参数;基于以上理论,充分利用电厂DAS数据资源,在不增加额外测点的条件下,开发和实现了对流受热面积灰的计算机在线监测以及优化吹灰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降低污垢热阻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强化传热的换热系数的增加通常要比单独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技术高,但过分增长的污垢热阻会轻而易举地将对流换热系数提高的效果加以抵消。将振动看作不仅仅意味着噪声与元件损坏的能量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利用流体诱导的传热元件振动扰动水流,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同时,用振动变形清除传热表面积垢,降低污垢热阻,从而形成一种复合强化传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波纹管污垢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波纹管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换热元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半工业性对比实验研究了波纹管的污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的抑制污垢性能要优于光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