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程序升温硫化(TPS)和硫化态催化剂的原位TPD技术表征了γ-Al2O3载体上分别以12-钨硅酸(SiW12)和偏钨酸铵为前身物所得两系列催化剂的硫化行为和表面活性氢脱附特性.结果表明,以SiW12为前身物时,由于钨物种以单一的八面体配位形态存在,相应催化剂的硫化温度明显降低,深度硫化温度范围显著变窄;同时,当催化剂中钨含量较小时,相应硫化态催化剂上活性氢的脱附量与以偏钨酸铵为前身物的催化剂相比明显增加.这一结果与其加氢脱氮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钨基加氢脱氮催化剂载体与活性前身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载体表面化学性质和钨前物结构对钨基加氢脱氮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IR,XRD,程序升温硫化方法,研究了十二磷钨酸和偏钨酸铵两种不同结构的前身物在Al2O3的活性表面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3.
SiW(12)/Al2O3的硫化与加氢脱氮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对SiNi(Co)W11(Mo11)双金属Keggin型杂多酸作为模型前身物,载于Al2O3上应用于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相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研究了SiW12在Al2O3上的分散状态,硫化行为及其加氢脱氮活性,用吸附法和浸渍法均可将SiW12稳定和高分散地担载于Al2O3表面上,在Al2O3载体上,SiW12的硫化反应发生在573~673K狭窄温度范围内,该硫化作用起始于其Keggin结构破  相似文献   

4.
SiW12/Al2O3为前身态的加氢脱氮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制备了担载在Al2O3上的十二钨硅酸为前身态的加氢脱氮催化剂,用XRD,IR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在Al2O载体上,SiW12仍保持着其Keggin结构并以高度分散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5.
用TPD(程序升温脱附)和TPSR(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研究了苯、乙烯和乙苯在HZSM-5及其负载Co、Zn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苯的TPD峰皆为弥散的单峰.乙烯在HZSM-5及Zn/HZSM-5催化剂上发生二聚、歧化和芳构化反应,在Zn/HZSM-5上乙烯的二聚和歧化反应能力减弱,芳构化能力增强.苯和乙烯TPSR行为与吸附苯和乙烯的先后顺序有很大关系,主要产物是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乙苯在各种催化剂上发生裂解和脱氢反应.结合活性评价结果,对苯和乙烯在催化剂上直接生成苯乙烯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HPW12、HSiW12杂多酸的一系列铯盐:CsxH3-xPW12(x=0~3),CsxH4-xSiW12(x=0~4).测定了它们的酸强度、pH滴定曲线、NH3-TPD、IR光谱和比表面积.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酸催化活性.实验发现,碱金属取代后,PW12系列的多数催化剂的酸强度提高,而SiW12系列的则降低,但对同一系列来说,由NH3-TPD测得的酸强度和酸量均随取代量增加而减小,pH滴定的结果与此类似,当x=2.5时,两系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均存在一个极值.对乙酸和正丁醇的催化酯化活性只与总酸量有关,与表面积无关,属假液相反应.  相似文献   

7.
氧化铈对氯化锰表面氧脱附与恢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TPD-MS技术研究了Mn-Ce-O体系催化剂的表面氧脱附(供出)和恢复性能,并以甲醇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气氛下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铈的存在并不影响氧化锰O2-TPD特征峰的位置,但氧化锰表面的吸附氧数量明显增加,氧化锰表面吸附氧的恢复能力随氧化铈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催化剂对甲醇的氧化活性与其表面吸附氧数量有很好的对应并系。催化剂表面氧恢复能力越大,对甲醇的氧化活性受气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8.
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氮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程度升温氮化(TPN)的方法制备了NiMoNx/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它对吡啶加氢脱氮(HDN)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活性远远高于NiMoSx/γ-Al2O3催化剂和工业硫化态催化剂。对于NiMoZx/γ-Al2O3催化剂,助剂Ni的作用与硫化物体系中的Ni不同,它不仅是活化氢中心,同时也是脱氮中之心一,NiMoNx/γ-Al2O3催化剂的HDN活  相似文献   

9.
Fe—Silicalite—2催化剂表面CO2加氢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加氢低碳烯烃反应性能,利用CO2-TPD,CO2/H2-TPSR和CO/H2-TPSR表征手段,考察了铁含量及MnO助剂对Fe/Silicalite-2催化剂CO2吸附脱附及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表明随铁含量增加可提高催化剂对CO2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反应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丙烯齐聚磷酸盐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丙烯齐聚磷酸盐催化剂张晓东,徐铸德,潘声云,冯伟(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程序升温脱附,磷酸硼,丙烯,齐聚磷酸盐催化剂是一类有应用前景的固体酸催化剂.本文使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方法研究用于丙烯齐聚的磷酸硼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硅钨杂多酸在中孔全硅分子筛HMS上的固载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十二烷基胺代替传统的季铵盐合成了中孔全硅分子筛HMS,并将硅钨杂多酸浸渍固载在HMS上,用XRD,FT-IR以及NH3-TPD等手段对HMS及不同负载量的焙烧温度的负载论剂进行了表征,即使在固载量为50%的SiW12/HMS中,SiW12仍保持其Keggin结构产均匀分布在载体表面上,没有SiW12晶相生成,同时,在气-固相反应体系中研究了固载在HMS上的SiW12在合成乙酸丁酯中的催化性能,实  相似文献   

12.
用流动反应法和TPSRMS等技术研究了CO在Pd/γAl2O3和含有ZrO2的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表面反应及催化氧化活性,同时用XRD技术测定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在Pd/γAl2O3催化剂中用浸渍法添加ZrO2或掺杂超细ZrO2后,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均有明显提高;COTPSR的实验结果表明,CO在氧化态Pd催化剂上程序升温脱附过程中主要与表面氧发生氧化反应,而在还原态Pd催化剂上发生歧化反应,并发现CO2的脱附量及脱附峰温次序与对CO的氧化活性有一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为载体加氢脱氮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C、Ni/C和Ni-Mo/C催化剂吡啶加氢脱氮研究表明,Mo/C催化剂在Mo含量小于3.65%时,随着Mo含量的增加,脱氮活性增加,其后趋于稳定。Ni/C催化剂也具有加氢脱氮活性,在Ni含量为5%左右达到最大值。Ni-Mo/C催化剂只有在Ni和Mo相互匹配时才具有较高的活性。XPS的研究表明,硫化后Ni-Mo/C催化剂的Mo主要是以MoS2的模型存在的;Ni是以NiS和Ni3S2的混合生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用TPD和TPSR技术研究了苯,乙烯和乙苯在HZSM-5及其负载Co、Zn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脱附地为。结果表明,苯的TPD峰皆为弥散的单峰。乙烯在HZSM-5及Zn/HZSM-5催化剂上发生二聚、歧化和芳构化反应,在Zn/HZSM-5上乙烯的二聚和歧化反应能力减弱,芳构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偏钨酸铵{(NH4)2W4O13·18H2O}与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解、蒸发、焙烧和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制备了无负载WP催化剂.利用XRD和BET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采用TG/DTA方法对催化剂前体的氢还原过程进行考察.以制备的磷化钨为活性组分,Al2O3为稀释剂,在空速为4h-1、氢油比为1000、反应压力为3.0MPa、不同反应温度的条件下,对吡啶加氢脱氮、噻吩加氢脱硫和模型化合物为二苯并噻吩(含3000ppm硫)、喹啉(含2000ppm磷)和环己烷(溶剂)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反应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负载WP催化剂有相当的活性,其对大分子脱氮、脱硫活性明显优于对小分子脱氮、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用加氢脱氮催化剂所含MoS2的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A,B两种工业用加氢脱氮(HDN)催化剂所含活性相基础物MoS2的形貌,并根据TEM图像测量了MoS2六角形晶体的对角线长度(L)和层数(N).由此计算相应平均值工和N及晶体分布密度(S),并绘制了L的分布曲线.使用前,高活性A催化剂的L值比B催化剂小,而S值则比其大.长期运转后,两种催化剂的L值都增大,S值都减小,但A催化剂的变化明显小于B催化剂.由TEM结果表明,MOS2晶体的分散状态是影响Mo-Ni/Al2O3HDN催化剂活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XRD,TPR和TPD/TPSR方法研究了CuO/ZnO/Al2O3/ZrO2(及还原态)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还原状况、酸碱性质及吸附状况,并与其它催化剂作了比较.XRD结果表明,此催化剂在还原前有以晶相存在的CuO,还原后以铜晶形式存在,而Al2O3,ZnO,ZrO2在还原前后均以无定形形式存在.TPR实验发现,共沉淀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只有一个耗氢峰,对应CuO的一种分布状态,且催化剂中ZrO2的存在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NH3-CO2双组分共吸附结果表明,CuO/ZnO/Al2O3/ZrO2催化剂上有两种强度不同的酸中心(100℃,340℃)及弱碱中心(90℃).乙醇在催化剂上的TPSR结果表明,在110℃有乙醇的脱附峰,氢气及乙醛的生成峰在210℃,而在高温时则有CO,CO2及丙酮的脱附,整个过程中仅检测到微量乙酸乙酯的脱附(m/e=43)  相似文献   

18.
NiW/γ-Al2O3加氢催化剂化学吸附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脉冲色谱法测定了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化学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并与噻吩加氢脱硫(HDS)反应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噻吩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不能太强,催化剂中的Ni可以降低噻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强度,增加HDS反应活性中心的数目.从H2在硫化态NiW/γ-Al2O3催化剂上吸附后的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发现,H2在硫化态催化剂上有两种吸附态,高温脱附所对应的吸附态与HDS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氯丙烯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TPD结果表明:在TS-1上有三重脱附峰,而在TiO2/Silicalite上仅有单峰。H_2O_2或分子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在脱附物种中可用质谱检测到原子O(16)物种;说明H_O_2或分子O_2在样品表面存在解离吸附;并发现解离分子O_2的活性很低。TS-1能同时吸附氯丙烯和H_2O_2,而在SiO_2/Silicalite表面的吸附却与吸附顺序有关。环氧化活性顺序如下:TS-1(TPAOH)>TS-1(TPABr+NaOH)>TiO_2/Silicalite。TS-1沸石的高氧化活性可能与H_2O_2吸附后表面原子O(16)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吸附的一氧化碳加氢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考察了Fe助剂对Rh基催化剂上CO的脱附行为及吸附CO的加氢行为的影响.CO-TPD实验表明,在Rh/SiO2催化剂上CO有三个脱附峰.在Rh-Mn-Li/SiO2中加入0.05%Fe后,高温脱附CO比Rh/SiO2催化剂上相应的CO量大.增加Fe的负载量,CO的脱附量减少.TPSR实验中,CO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烷.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甲烷的生成温度有如下顺序:Rh/SiO2(482K)<Rh-Mn-Li/SiO2(489K)<Rh-Fe/SiO2(494K)<Rh-Mn-Li-Fe/SiO2(501K).甲烷峰的产生伴随着CO(s)高温脱附峰的消失,说明甲烷是由强吸附的CO加氢生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