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正江明教授,高分子物理化学家,1938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1958年提前毕业,跟随于同隐教授创建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1979年初,他作为改革开放后派出的首批访问学者,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2年.1981年回国,他先后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材料系、高分子科学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于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明教授在嵌段共聚物/均聚物的相容性、聚合物的特殊相互作用和相容性、聚合  相似文献   

2.
<正> 王葆仁教授1926年毕业于前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有机化学助教。1933年考取当时的中英庚款第一名而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大学帝国学院,仅二年获得博士学位。1935年秋,应Fischer教授之聘赴慕尼黑高等工业大学为客籍研究员,1936年回国后,曾在  相似文献   

3.
伍钢柱 《化学教育》1996,17(12):40-40
在20世纪初,我国所需要的纯碱全靠进口为改变这一状况,振兴民族工业,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1884-1945)先生,在兴办精盐公司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塘沽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制碱在当时是高级化学工业,为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范旭东以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为基础,决定成立一个名为“黄海”的化学工业研究社。  相似文献   

4.
苏晓文 《化学教育》1989,10(5):59-59
黄鸣龙(1898.6.6——1979.7.1),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一级研究员,江苏扬州市人。今年7月1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黄鸣龙早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现为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同德医专教化学,1919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瑞士苏黎士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化学,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浙江医专教授和主任,继任南京卫生署主任。1934年又去德国任维茨堡大学化学研究所的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5.
黄鸣龙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是我国化学界的老前辈。他为科学事业艰苦奋斗了一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幸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在上海逝世,终年八十一岁。黄鸣龙教授一八九八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早年赴瑞士和德国留学,一九二四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上海同德医学专科学校、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及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及研究员。并曾三次出国,在德国维池堡大学、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英国密得塞斯医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默克药厂等单位任教授和研究员。一九五二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相似文献   

6.
《大学化学》2002,17(6):1-1
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邢其毅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2年 1 1月 4日 2 0时 2 5分在北京逝世 ,享年 91岁。  邢先生 1 91 1年 1 1月 2 4日生于天津市。 1 93 3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 ,后赴美留学 ,在伊利诺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R .Adams。 1 93 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H .Wieland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1 93 7年回国 ,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抗战期间 ,他先后在新四军华中军医大学及药厂从事药物研制…  相似文献   

7.
庄长恭(1894~1962)先生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和中国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纪念庄长恭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以下简称“纪念和揭幕仪式”)於1994年12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隆重举行。 庄长恭先生1894年12月25日出生于福建泉州。早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31年赴德国哥丁根大学和慕尼黑大  相似文献   

8.
《物理化学学报》1986,2(4):293-294
蔡镏生教授1902年9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29年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3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大学任教授。1948年再度赴美,应邀在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毅然回国,在燕京大学化学系任主任。1952年到吉林大学的前身、当时的东北人民大学,创建化学系,长期担任系主任。1983年10月24日病逝于长春。  相似文献   

9.
王晓萱  张藜 《化学通报》2023,86(3):377-383
吴学周院士(1902~1983)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分子光谱研究的开拓者。吴学周1928年11月赴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电化学,随后转向分子光谱学,并于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加入中研院化学研究所,继续从事分子光谱研究。全面抗战爆发后,吴学周受命将化学所由上海迁至昆明,保存了我国初具规模的化学研究事业。在这一过程中,吴学周的科学生涯也发生了转变。基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所存日记及相关档案,通过对吴学周早期求学及工作经历的梳理,讨论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吴学周在不同阶段面临的机遇及其作出的个人选择,并藉此窥视科学家个体命运与时代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金劲  金人海  朱敏  苑平 《化学教育》1999,20(5):44-47
1 早年留日 创办盐碱 范旭东(1$83-1945),原名范源让,字明俊,1883年10月25日生于湖南长沙东乡。早年留学日本,改名范锐,字旭东,1901年在日本清华学堂学习日语,1905年毕业于和歌山中学,同年考入岗山第六高等学校学习医学,1908年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科。  相似文献   

11.
王京浩  张藜 《化学通报》2018,81(6):571-575
黄葆同院士(1921-2005)是我国高分子化学领域的资深专家。早年留学美国,1955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在乙丙橡胶合成等研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基于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所存大量书信和日记等的解读分析,论文还原了黄葆同在美留学期间加入进步组织、争取回国的历史过程以及求学经历。并以此为缩影,探讨当时促使留美学生回国的个体与社会因素,具体而微地揭示了那一代中国留学生在困境之中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唐有祺教授1920年7月11日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7 -1942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1946 -1950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1950年夏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为G.E.Hale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回国设置重重障碍 ,唐有祺教授借参加学术会议之机 ,绕道数国 ,毅然于当年8月回到祖国。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80年11月增选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位功绩卓著的人物。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卓越的中国工业化学家范旭东先生。他不仅是开拓和振兴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我国近代和现代化工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叶于浦 《大学化学》1986,1(2):57-58
目前高等学校化学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本刊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一栏进行交流。近年来,我国赴欧、美、日、苏等国的访问学者和外藉华人回国讲学者日趋增多,留学生星散于世界各地。我们热切希望学者和留学生能将国外化学教育的近况和动态踊跃向本刊投稿。我们将陆续刊登,以飨国内同行,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滂教授九十华诞。张滂教授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在以天然产物为中心的有机合成、  相似文献   

16.
高济宇教授 河南省舞阳县人,1902年生。192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1931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化学系系主任、教务长等职。1950年后,任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副校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他是第三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7.
《物理化学学报》1986,2(4):291-292
傅鹰教授祖籍福州,生于1902年1月19日。191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22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Michigan大学研究院,获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青岛大学、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1945年再度赴美,继续在Michigan大学研究院工作。傅鹰教授在美国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击英舰挑衅的消息,感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1950年欣然偕夫人有机化学家张锦教授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清华大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代表江泽民李鹏乔石祝贺卢嘉锡回国工作五十年和八十华诞【本刊讯】在卢嘉锡同志从事科研和教育60年、回国工作50年和80华诞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代表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和乔石委员长向他赠送花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李...  相似文献   

19.
徐光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8年赴美国留学。后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旋即偕夫人高小霞女士回国。以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1980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20.
袁翰青教授在1932年由美留学回国后,就参加了中国化学会,并积极参加学会活动,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1936年,中国化学会理事会为了及时报道会务活动,加强学会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决定由总干事吴承洛创办《化学通讯》。后因吴承洛工作较忙,1933年理事会改推袁翰青任编辑与经理编辑。至1941年袁翰青离重庆,改由高济宇担任。在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