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机制和生物学效应,力求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做较为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2.
动物组织高密度微血管缩短了氧气从血液到组织细胞的弥散距离,提高组织细胞获氧的效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长的有效因子.本文就VEGF的结构、VEGF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VEGF的受体、VEGF的分布和VEGF在地下鼠和高原动物体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又称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ty factor, VPF),是一个高度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它能诱导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编码其相应的受体书异性地与其受体结合,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与发展。本文综述近年VEGF及其受体在胶质瘤血管形成及抗胶质瘤血管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1VEGF的结构和功能 VEGF相对分…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转移,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阐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牛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了成分明确的体外发育培养系统.通过在体外发育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1、5、10 ng/mL的VEGF,对868枚胚胎的发育能力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添加1 ng/mL、5 ng/mL、10 ng/mL VEGF的各实验组卵裂率分别为61.99%、75.69%、76.81%、68.92%;8-细胞期发育率分别为51.82%、61.21%、65.41%、63.40%;囊胚期发育率分别为27.74%、24.85%、23.90%、22.88%;囊胚孵化率分别为5.11%、4.85%、5.66%、3.27%.添加1、5、10 ng/mLVEGF与对照组比较,卵裂率、8-细胞期发育率有所增加,囊胚期发育率和囊胚孵化率表现下降趋势,但实验组与对照组间上述几项发育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诱导因子,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正常成人和动物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一些代谢旺盛、血供丰富的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略高,一些病理情况下可以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及其骨髓的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总结近1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VEGF的性质作用特点以及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白血病细胞表达较高的VEGF,VEGF促使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生,白血病细胞与骨髓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抗VEGF和抗新生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及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相关献的回顾、总结VEGF及VEGF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结果: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占有重要地位,而VEGF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因素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结论: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刺激微血管因子,针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给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组和急性攻毒组大鼠乳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肥大细胞的活力和炎性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攻毒后6 h乳腺组织VEGF在腺泡间、小叶间质、血管周围及部分肥大细胞内的表达出现一个峰值,而后表达开始减弱,攻毒48 h后表达又迅速增强;攻毒组大鼠的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和炎性细胞随着攻毒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多,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均与VEGF表达趋势相吻合;同时,小叶间质内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出现裂隙、脱落损伤.由此表明,VEGF和肥大细胞参与大鼠乳腺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内皮细胞特异的刺激因子,在缺血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本文通过PCR的方法将VEGF165纤溶酶酶切位点突变并将肝素结合域融合到VEGF165的C末端,且将其进行了酵母表达,并纯化了酵母表达产物,对它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改构的VEGF可形成蛋白二聚体,且仍保留体外刺激血管生成的能力.VEGF的重构成功与表达产物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探讨VEGF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VEGF蛋白和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0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蛋白56例高表达,19例低表达,15例不表达,阳性率为83.33%,在2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6例低表达,阳性率为21.4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食管癌组织中nm23蛋白24例高表达,23例低表达,43例不表达,阳性率为52.22%,在28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23例表达,5例不表达,阳性率为82.14%,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食管癌旁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阳性表达率64%(32/50)较有转移组的表达率37.5%(15/40)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和nm2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由此表明,VEGF阳性伴nm23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VEGF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等多种重要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VEGF在发挥这些生物学作用的过程中一氧化氮(NO)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随着高原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低氧运动条件下VEGF对机体机能影响的研究倍受关注,其中VEGF和NO关系的探讨有助于低氧运动状况下对VEGF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1,sFlt-1)是已证实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sFlt-1在循环中结合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调节其功能,拮抗VEGF的营养功能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有研究发现在慢性肾脏疾病(CKD )患者中sFlt-1有明显升高,过量的sFlt-1与CKD内皮功能障碍有关.而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CKD,目前国内外缺乏关于sFlt-1在IgAN中的相关研究.sFlt-1与IgAN临床病理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研究sFlt-1与CKD特别是发病率很高的IgAN的相关性并应用其研究成果,对IgAN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是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的生成与疾病病理临床改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5g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35例正常人的骨髓蜡块的VEGF表达情况,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的VEGF表达低下,MVD也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EGF和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8,P〈0.01)。结论:VEGF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下调可能和MVD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血管生成的治疗可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肿瘤血管生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VEGF-C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MVD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其中,VEGF-C阳性表达组33例,MVD值为31.67±7.85;VEGF-C阴性表达组17例,MVD值为26.84±7.03,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显著(p=0.03)。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VEGF-C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由此可见,VEGF-C在乳腺癌的淋巴管、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C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并可能协同作用淋巴结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加服复方芪鹰颗粒治疗,对照组加服糖脉康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研究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复方芪鹰颗粒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及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因子(VBGV)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头颈肿瘤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头颈恶性肿瘤、20例头颈良性肿瘤、16例头颈部无瘤组织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头颈恶性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及MVD明显高于头颈良性肿瘤及头颈无瘤组织(P<0.05),转移组比较非转移组高(P<0.05).此外,在头颈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VEGF的表达及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98,<0.05).VEGF与头颈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VEGF的表达和MVD的增高对头颈肿瘤发展及转移有促进作用,其检测有可能作为头颈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