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次研究了吖啶橙 罗丹明B二聚体能量转移体系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NA的测定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用于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线性范围分别为 0 33~ 1 33mg·L- 1 ,0 33~ 3 33mg·L- 1 ,检测限分别为 1 6 3× 10 - 3mg·L- 1 ,1 5 2× 10 - 3mg·L- 1 。对 1 0 0mg·L- 1 鲱鱼精DNA和小牛胸腺DNA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4 %和 2 0 %。  相似文献   

2.
环丙氟沙星荧光探针对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丙氟沙星(CIF)和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CIF在270 nm激发和在420 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它们间的沟槽作用导致小牛胸腺ctDNA对CIF的荧光存在着很强的猝灭作用,猝灭常数为2.64×104 mol-1L(25 ℃)。利用ctDNA对CIF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核酸测定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80 nmol·L-1~45 μmol·L-1,对25 μmol·L-1ctDNA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2%。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法研究了维多利亚蓝B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在室温,pH为5.2—6.2的(CH2)6N4-HCl的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OP的条件下,维多利亚蓝B与小牛胸腺DNA作用对应有两个最大的共振光散射峰,相应的波长在410nm和572nm附近,当DNA的浓度在0.05—0.8mg·L-1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峰的增强与DNA的浓度成正比,检出限(3σ/k)为20μg·L-1,该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2.9%(n=10),加标回收率为97%—103%。  相似文献   

4.
环丙沙星-铽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性条件下,铽(Ⅲ)与环丙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与小牛胸腺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的DNA测定方法,并优选出反应的最佳条件为:25 ℃,λex/λem =325/545 nm,Tb3+浓度5.0×10-5 mol·L-1,环丙沙星浓度1.0×10-6 mol·L-1,Tris-HCl缓冲溶液,pH 7.0。结果表明,在4.3×10-7~3.0×10-5 mol·L-1浓度范围内DNA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F1-F0=107c+48.00(r=0.998 8, n=8),检出限为2.8×10-9 mol·L-1。此法同时用于临床近20例全血DNA提取样本的检测,经t检验,两组在545 nm所得的荧光强度有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用下联苯胺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ct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RLS)的特征。痕量核酸对联苯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RLS有增强作用 ,且增强的程度与核酸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在优化条件下确定了RLS强度与核酸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0 3~ 4mg·L-1,线性方程为I =37 17c(ctDNA ,mg·L-1) +2 0 8 9,相关系数r =0 9992。方法的检出限为 0 17mg·L-1(3δ) ,相对标准偏差3 5 %。该方法成功地用于人工混合样品和转基因烟草中的DNA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吖啶橙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吖啶橙与DNA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发现在pH 11的碱性溶液中痕量核酸对吖啶橙的共振散射光产生增强作用,且增强程度与核酸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核酸的高灵敏共振光增强分析方法。其最大散射波长均位于324 nm处,测定鱼精DNA(fs DNA)的线性范围是3.1×10-8~7.3×10-6 g·mL-1,检测限20.5 ng·mL-1,测定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线性范围是7.5×10-8~9.8×10-6 g·mL-1,检测限20.8 ng·mL-1。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在pH值为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铕与吡哌酸反应形成配合物。该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分子作用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NA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的测定DNA的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新方法。考查了体系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通过与普通荧光光谱的对比突显了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的优势,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对DNA的检测限为0.03 mg·L-1(),对浓度为4.0 mg·L-1的DNA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3%。DNA的浓度在0.1~6.0 m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ΔI=89.58c(mg·L-1)+0.920 5,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此方法已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和加标回收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盐酸小檗碱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偏振 ,热变性曲线等手段 ,对小檗碱 (B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ct 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证实了盐酸小檗碱通过嵌插方式与ct DNA相互作用的 ,并且根据荧光峰增强与BR浓度的线性关系 ,提出了BR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抗癌药物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发现阿霉素与DNA相互作用产生强烈增强的共振光散射信号,共振光散射技术在研究DNA与阿霉素的相互作用时,其灵敏度远远高于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DNA与阿霉素作用在322与564 nm处产生两个共振散射峰,在弱酸性条件下(pH 5.72),DNA的浓度在0~8.0 μg·mL-1范围内与散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小牛胸腺DNA和鱼精子DNA的检出限分别为36.8和40.1 ng·mL-1。由此建立了一种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DNA共振光散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Goldview(GV)作为荧光标记物的DNA荧光毛细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研究。以荧光毛细分析法(fluorescence capillary analysis, FCA)为基础, 在毛细管内壁通过Poly-l-lysine将20-mer-ssDNA探针固定, 制成DNA荧光毛细生物传感器(DNA fluorescence capillary biosensor, DNA-FCB),DNA-FCB与互补靶DNA杂交,通过GV染色后,检测杂交产物的荧光强度,实现对靶DN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用量12 μL, 靶DNA的浓度在0.4~4 μmol·L-1(2.4~24 mg·L-1)范围内和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65.911x+3.994 4,r=0.998 9);RSD<3.5%,检出限0.39 μmol·L-1(2.2 mg·L-1),能达到定量检测靶DNA的目的。用DNA-FCB测定靶DNA操作简便, 试样、试剂用量少,测定成本极低, 能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室温下,通过双核配合物[Cu(dppm)(NO3)]2 (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与四苯基硼钠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三核铜(Ⅰ)配合物[Cu3(dppm)3(NO3)(OH)](NO3),经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和ES-MS等现代分析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氮肥施用量和形态对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肥的施用量和形态对植物的影响很大。实验借助于一种新型光谱仪SPAD-502叶绿素仪,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形态对苗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0,100和200 kgN时,SPAD值在43.3~43.7之间,差异不显著;每公顷施用400 kgN时最后一片展开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每公顷施用100和200 kgN的处理,估计可能与肥料中其他成分有关,但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通过不同形态氮肥试验,表明氨态氮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硝态氮处理,可能的原因是: (1)氨态氮易于吸收,施用初期效果快;(2)氨态氮中微量元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甜叶菊废渣中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测定甜叶菊废渣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通过比较直接法、AlCl3法和NaNO2-Al(NO3)3-NaOH法三种显色方法的紫外可见光谱,确定甜叶菊废渣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为NaNO2-Al(NO3)3-NaOH法。分析了测定波长,显色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温度、pH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并从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等方面对该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500 nm处,以芦丁为标准品,在2~24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10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5%。NaNO2和Al(NO3)3的用量都为1.0 mL,反应时间都为6 min,NaOH的用量为15.0 mL,反应时间为15 min。整个显色过程温度为40 ℃,pH为5,进一步优化了NaNO2-Al(NO3)3-NaOH法测定甜叶菊废渣中总黄酮含量的工艺条件。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实际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B3LYP/6-31G(d)方法优化了一系列N取代1,8-萘酰亚胺类物质的结构,利用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6-31+G(d)方法及C-PCM模式,计算了它们在气相及二氯甲烷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利用计算得出的前线轨道电子云分布及其对应的能级对它们的取代基对电子吸收光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计算出的二氯甲烷溶剂中的1,8-萘酰亚胺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光谱比较吻和。取代CO基团的CN基团及其成环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酰亚胺结构上的改性即CN基团的引入及在萘环上取代基一方面引入了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衍生物的偶极矩的增大;同时结构上的改性扩展了萘酰亚胺共轭结构。4位取代NO2衍生物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Mulliken原子电荷比5位多一些,这意味着5位取代NO2衍生物提供了较多的电子。对N(Ph)2 和N(Me)2衍生物而言,他们4位取代衍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电荷。前线轨道电子云表明:OCNCN基团改性扩展和N(Me)2, N(Ph)2和NO2取代基拓展了这类分子的π—π*跃迁范围,从而使得前线轨道能级差降低,它们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对给体取代基而言,它们的4位是电子传输态;对受体取代基NO2而言,它们的5位是电荷传输态。当NO2基团与CO基团在同一侧及当N(Me)2和N(Ph)2与在CN在同一侧时,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传导特性。从化合物1到4,吸收光谱红移了139 nm。电荷传输越明显,吸收光谱红移的就越多。OCNCO的结构改性及其电荷传输机理为今后的萘酰亚胺类物质的分子设计提供了设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铕、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L)、1,10-菲咯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三种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分确定和结构表征。IR表明,2-(4-氟代苯甲酰基)苯甲酸与Eu3+形成配合物后,位于1 692 cm-1处羧基的νCO峰消失,2 500~3 200 cm-1处羧基的νO—H峰也消失,出现了羧酸盐特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as(CO-2))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νs(CO-2)),且Δν(νas(CO-2)-νs(CO-2))与钠盐的Δν相近,说明羧酸根与Eu3+以对称双齿桥式配位。在1H NMR中,形成配合物后第一配体苯环上的质子峰变为宽峰且移向高场,Phen和TPPO中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3(H2O)6,EuL3Phen(H2O)4和EuL3(TPPO)(H2O)5的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53.0,355.0和357.0 nm;发射光谱均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且表明Phen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present the logistic growth model to study the stochastic resonance (SR) in a bacterium growth system under the simultaneous action of two externalmultiplicative cross-correlation noises and periodic external forcing. The expression of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for a bacterium growth system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SNR in the adiabatic limit. Based on SNR, we discuss the effects of self-correlation time τ1 and τ2, cross-correlationtime τ3 and cross-correlation strength λ on the SNR. It is found that the self-correlation time τ1 and τ2, and cross-correlation strength λ enhance the SR of the bacterium growth system, while cross-correlation time τ3 weakens the SR of the bacterium growth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的铕和铽的配合物,及其与La(Ⅲ)、Gd(Ⅲ)、Y(Ⅲ)的混合配合物。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单—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配合物和单一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紫外光谱的数据表明,掺杂数量相同的其他离子会干扰Eu和Tb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对混合配合物的荧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La(Ⅲ)、Gd(Ⅲ)、Y(Ⅲ)对铕和铽的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但对其发射峰位的影响不大,三种离子中Gd3+的增强作用最大,且掺杂量对荧光增强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价铕荧光络合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稀土荧光络合物与高分子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间的关系,利用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与氯化铕(EuCl3)分别制备了Eu(TTA)3·2H2O和Eu(TTA)3·(TPPO)2络合物,及其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复合物。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Eu(TTA)3·2H2O与PVP K30结构单元摩尔比为1∶35的PVP/Eu(TTA)3·2H2O复合物的612 nm发射峰的荧光强度较Eu(TTA)3·2H2O络合物有显著提高。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络合物的Eu3+与PVP分子的羰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位作用,并且存在多种配位方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复合物具有微相分离结构,其中的稀土络合物为无定形结构,这进一步表明PVP与络合物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NO3自由基是夜间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基团,鉴于NO3自由基易变性以及极低的大气浓度,开发了以发红光二极管(LEDs)为光源来监测大气NO3自由基的长程差分吸收光谱系统(LEDs-DOAS)。分析了新型红光二极管Luxeon LXHL-MD1D LEDs的谱特性,研究了以其为光源的长程LEDs-DOAS系统测量大气NO3自由基的原理,设计了大气NO3测量自由基的装置,给出监测的大气吸收光谱,研究了反演NO3的方法,并给出反演谱图和一周大气NO3浓度的时间序列图。研究结果表明当光程为2.8 km时,LEDs-DOAS系统的探测限大约为12 ppt。  相似文献   

20.
双酰胺配体铕和铽混合固态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氯仿和乙酸乙酯溶液中合成了以1,6-二[(2’-苄胺甲酰基)苯甲氧基]己烷(L)为配体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以及不同摩尔比的铕和铽的共沉淀配合物,又按不同的摩尔比将单一的硝酸铕和硝酸铽配合物通过研磨混合,得到混合固态的铕铽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PS 光电子能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一稀土硝酸盐与配体形成的是2∶3型的配合物;所有的配合物都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与单一稀土配合物相比,相同摩尔比的混合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有所降低;混合配合物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键合作用,电子结合能有变化。通过荧光光谱对这些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表明与单一的铕和铽配合物相比,两种混合固态配合物无论是荧光发射峰位还是荧光强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很强的敏化作用,铕对铽的荧光强度有猝灭作用。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共沉淀配合物的荧光颜色随着摩尔比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