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中,载体不仅可以提高金属分散度,同时还创造了独特的金属-载体界面.在特定的反应中,这些界面位点被认为是主要活性位点.对于这些体系,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在于能否构建丰富且稳定的界面活性位点.本研究中,以乙二醇-钛前驱体水解得到的超高比表面积介孔TiO_2作为载体(m-TiO_2,490 m~2/g),通过紫外光照沉积得到m-TiO_2负载的高度分散的Pt纳米颗粒(1.9 wt%Pt,2.7 nm).相较而言,在商业P25 TiO_2上负载量仅有0.2 wt%,而Pt的尺寸却达6.7 nm.通过简单的沉积沉淀法可以在Pt/m-TiO_2和Pt/P25进一步构筑超高活性和稳定性的Pt-OH-Fe(Ⅲ)界面,所得到的Fe(OH)x-Pt/m-TiO_2在催化低温CO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超高活性和稳定性,而Fe(OH)x-Pt/P25却会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失活.研究发现,相较于P25表面密度较小且对湿气不敏感的羟基物种,m-TiO_2的高比表面积、介孔结构以及表面具有丰富(且对湿气敏感)的羟基(10.6 mmol/g,12.5 nm~(-2)),可以确保Pt-OH-Fe(Ⅲ)界面在CO氧化的放热反应中不会因为脱水发生不可逆的失活.  相似文献   

2.
以Al2O3-TiO2混合物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负载Pt制备出催化剂涂层,再将其涂覆到堇青石蜂窝载体上制备了整体式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RD、NH3-TPD、SEM-EDS表征。研究了催化剂涂层中TiO2含量和Pt负载量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的含量为5wt%,Pt的负载量为1wt%的整体式催化剂在室温(5~35 ℃)、甲醛气体进口浓度为50~300 mg·m-3和体积空速为10000 h-1的条件下,甲醛去除率达98.4%以上。连续反应150 h之后催化剂仍可保持良好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Pt/TiO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还原浸渍法制备了Pt/TiO2纳米纤维电催化剂,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TiO2纳米纤维为锐钛矿和金红石组成的混晶, Pt 纳米颗粒均匀地分布于TiO2纳米纤维的表面, 且Pt 颗粒大小较均一, 平均粒径为4.0 nm, Pt/TiO2纳米纤维中Pt 的质量分数约为20%. 采用三电极体系的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样品在酸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负载相同质量分数Pt 的Pt/P25 和商业Pt/C 催化剂相比较, Pt/TiO2纳米纤维催化剂对甲醇呈现出较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二铵合钛(TBA)和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不同TiO2含量的TiO2/Graphene(TiO2/G)复合材料,随之用微波醇热法还原Pt前驱体可得Pt-TiO2/G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TiO2可与Pt相互作用,添入适量TiO2的Pt-TiO2/G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及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与稳定性. 但TiO2电导率偏低,过量TiO2的添入反而使其电催化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棒(TiO2,白色),在纯H2气氛,将其550 oC热处理2 h,即得有氧缺陷和Ti3+填隙原子的二氧化钛纳米棒(H-TiO2,灰黑色). 将Pt纳米粒子(~ 1.9 nm)负载于此两种二氧化钛纳米棒上,制得Pt/TiO2和Pt/H-TiO2催化剂. XRD和XPS测试表明,氢处理TiO2晶型没有变化,仍属金红石型,但增加了Ti-OH表面物种. 电化学测试表明,H-TiO2载体能够增强氧在Pt表面的吸脱附能力,从而提高其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Pt/H-TiO2电极甲醇氧化峰电流密度为Pt/TiO2电极的1.6倍、Pt/C电极的2.1倍.  相似文献   

6.
已知氟离子和磷酸根能加快锐钛矿和P25 TiO2光催化降解苯酚等有机物,但作用机理仍存在争议.合成了不含无机阴离子的锐钛矿,并在其表面沉积0.52 wt% Pt(Pt/TiO2).在初始pH 5.2的水溶液中,99%的氟离子和磷酸根分别为F-和H2PO4-.加入0.1~30 mmol/L阴离子,苯酚的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kobs)都增大,证实了氟离子和磷酸根均具有正效应.有趣的是,kobs增加倍数均与阴离子吸附量呈线性关系,其中氟离子的斜率大于磷酸根,而Pt/TiO2的斜率大于TiO2.这表明阴离子的正效应源于吸附于固体表面的阴离子,并且氟离子的活性大于磷酸根.(光)电化学测试表明,氟离子和磷酸根分别抑制和促进O2还原,但它们都促进苯酚氧化.此外,氟离子和磷酸根分别使TiO2平带电位移动-159 mV和89 mV.前者有利于TiO2价带与苯酚发生轨道重叠,后者有利于TiO2导带分别与O2发生轨道重叠,进而加快界面电荷转移.由于阴离子广泛存在,该结果将有助于半导体光催化的机理研究及其环境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顺磁性Fe3O4@SiO2颗粒,以Pickering乳液界面保护法实现颗粒表面分区获得Fe3O4@SiO2 Janus颗粒,进一步选区复合生长Pt或Ag纳米颗粒制备Fe3O4@SiO2-Pt和Fe3O4@SiO2-Ag Janus颗粒.Fe3O4@SiO2-Pt Janus颗粒的Pt一侧进行催化过氧化氢的反应,具有自驱动功能.因其顺磁性和两亲性,Fe3O4@SiO2-Ag Janus颗粒能够作为磁响应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乳液,并将Ag的催化功能引入界面.  相似文献   

8.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均有重要影响. 目前尽管有关Pt-TiO2体系的SMSI已有阐述, 但主要围绕载体的结构敏感性(晶面效应)、贵金属的粒径尺寸(尺寸效应)对SMSI的影响进行研究, 而TiO2的晶型对SMSI的形成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未报道. 在本工作中, 选择青铜矿TiO2(B)为载体, 通过浸渍法负载Pt得到Pt-TiO2(B)催化剂, 并在H2、H2-O2氛围对其进行热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500 ℃ 高温下H2处理不仅导致催化剂中载体由青铜矿变为锐钛矿, 而且引起载体迁移至Pt颗粒表面形成几何包覆. 当此催化剂再次经400 ℃ O2处理, Pt颗粒表面的包覆层消失, 呈现典型的SMSI行为. 借助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CO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CO-DRIFTS)结果分析, TiO2的晶型转变对SMSI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 对不同气氛、温度下处理的Pt-TiO2进行了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 结果证明SMSI产生的几何包覆以及载体的氧缺陷对催化CO氧化性能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显然, 该工作丰富了Pt-TiO2体系的SMSI研究, 为其它载体晶相转变(或物相转变)可能诱导SMSI产生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乙酸锰(MnAc)、氯化锰(MnCl2)和硝酸锰(Mn(NO32)为前驱物,采用浸渍法制备MnAc/TiO2、MnCl/TiO2和MnN/TiO2三种催化剂,并采用氮吸附、SEM、H2-TPR、O2-TPD、XRD和XPS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三种催化剂的联合臭氧催化氧化NO性能。结果表明,以乙酸锰为前驱物制备的MnAc/TiO2催化剂联合臭氧催化氧化NO活性最高;MnAc/TiO2催化剂颗粒分散性好,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催化剂表面Mn3+较多,因而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可用于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的类水滑石催化剂.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类水滑石[Mg1-xAlx(OH)2]x+-(NO3-)x·mH2O,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一种新的柱撑水滑石[Mg1-x2+Alx3+(OH)2]x+[PW12O40]x/33- ·mH2O化合物, 并由XRD,FT-IR, Raman, ICP和UV-Vis 进行了表征. 用制备的类水滑石应用于无羧酸环境下的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 结果表明, 柱撑水滑石较插层前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在60 ℃时反应16 h, 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56.1%和59.4%, 催化剂使用4 次后重复使用率仍高于90%. 对催化剂催化环氧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单取代苯丙氨基酸卟啉配合物的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标题卟啉(H2P)及其三种配合物MP(Cl)[M=Fe(Ⅲ)]存在下,用氧气化芳醛的催化吸氧动力学曲线。实验发现除H2P外,三种配合物MP(Cl)对芳醛的氧化均具有催化作用,其最高吸氧速度按MnPCl<CoP<FePCL顺序增大,诱导期以FePCl>MnPCl>CoP顺序减短,还研究了底物、MP(Cl)在应反应体系中的浓度及溶剂等因素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atalytic ignition refers to phenomenon where sufficient energy is released from a catalytic reaction to maintain further reaction without additional extemai heating. This phenomenon is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talytic combustion and catalytic partial oxidation processes, both of which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addition, catalytic ignition studies provid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can be used to test theoretical hydrocarbon oxidation models. For these reasons, catalytic ignition has been frequently studied.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used to study catalytic ignition of light hydrocarbons and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obtained related to catalytic ignition. The role of catalyst metal, fuel and fuel concentration, and catalyst state in catalytic ignition are examined, and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on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igni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甲烷催化氧化制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从多相催化和液相催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对多相催化的研究从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氧源、反应添加物、反应器及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液相氧化的研究则对不同的研究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六钨酸四丁基铵盐在紫外光辐照的条件下催化氧化异丙醇为丙酮的反应。采用自旋捕捉技术与电子自旋共振相结合的方法,在位检测到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活泼自由基中间体产生,并观察到光电流产生。文中对六钨酸四丁基铵盐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进展情况。对催化氧化动力学光度法、催化还原动力学光度法、催化荧光光度法、阻抑动力学光度法等几个类别,从反应介质、灵敏度、线性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对不同反应体系的研究情况,并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BH4还原法制备了XC-72碳黑负载的Pt电催化剂,并在化学还原后用H2O2处理部分催化剂以改变Pt的氧化状态,以期改善Pt活性中心上水的离解而提高催化活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经H2O2处理的催化剂含有较多的氧化态Pt.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记时电流法考察了经处理和未经处理的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的甲醇氧化的催化...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单取代的杂多化合物[(n-C4H9)4N]8-n[PZn+BrMo11O39](Z=M2+n、Fe3+、Co2+、Ni2+、Cu2+)对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环己烯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基于动力学、红外光谱及电化学方法的研究,对反应机理作了讨论.认为这类取代的杂多化合物与H2O2作用形成了活性中间体,活性中心为参与取代的过渡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键联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催化性能;高分子担载金属卟啉; 环己烯; 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19.
20.
The oxygenation of cobalt(Ⅱ) hydroxamates(CoL2)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oxidation of p-xylene to p-toluic acid (PTA) were examined.The effects of X and Y bonded to hydroxamate group on dioxygen affinities and 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