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化学生物样品中所含生化信息的获取对环境的监控、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实际生化体系中所含物质极其复杂,实现对这些物质的高灵敏检测变得极为重要。核酸探针在生化样品的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具有广泛识别能力的核酸探针:分子信标、核酸适配体和核酸酶,并重点综述了它们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明荧光探针作为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荧光探针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活体细胞内小分子的检验、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以及复杂生物体系的研究等方面.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融合了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核酸适配体是指通过体外筛选技术从核酸文库中筛选出来,能够高特异性、高亲和力识别靶标物的寡核苷酸序列,具有靶标类型广泛、合成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小、化学稳定性高、易于进行生物化学修饰等优点。 核酸适配体能够通过折叠成特定的二维或三维构型与靶标物特异性结合,加上合适的信号转导机制,为重要靶标物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分子识别与分子检测探针。 荧光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高分辨率、易于实现多元分析等优点。 将核酸适配体的分子识别特性与荧光优异的光学检测性能相结合,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本文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荧光探针常见的分子设计和信号响应方式,及其在细胞成像、亚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并对核酸适配体探针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刘萌  王子月  张春阳 《分析化学》2016,(12):1934-1941
化学发光分析是利用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现象,对化学发光物质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测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化学发光分析具有无需外来光源、灵敏度高、操作方便、分析快速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可与其它分析技术联用,在临床检验、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及微流控技术的引入促进了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化学发光分析与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量子点、微流控芯片和微阵列、以及滚环扩增、等温指数扩增和两级等温扩增联用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在DNA、生物小分子、生物酶、蛋白质和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糖精钠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其非法添加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糖精钠的方法。荧光分子探针因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的优点,其在分析化学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蒽荧光团的氮杂15-冠-5化合物,利用分子识别的原理,该目标化合物能够特异性识别溶液中的糖精钠,使溶液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具有肉眼可见、易于观察的特点,该方法为食品中糖精钠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荧光素衍生物是重要的荧光探针,在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因此,急需对功能性荧光素结构探针的设计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通常通过引入醛基或酯化到荧光素呫吨环和苯部分来构建探针,由于其高活性,这些衍生物可以与分析物复合以发生颜色和荧光强度的变化。本文总结了荧光素的修饰位点及方法,介绍了荧光素探针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并对近五年荧光素探针对不同分析物(包括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进行分类说明,旨在为高灵敏度荧光素探针的筛选和生物检测提供参考,并推动其在分析物传感和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检测生理内源性一氧化氮分子探针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评述了荧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分光度度法、电化学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中的分子探针及在检测生理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引用文献42篇。  相似文献   

8.
主客体作用是主体和客体在满足结构互补和能量匹配的条件下,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选择性结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的过程。生物体系中的抗原-抗体、DNA-蛋白质、酶-底物等生物分子之间的识别都建立在非共价作用识别的基础上。主客体识别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动态可逆等特点,不仅可有效克服共价结合的局限性,而且能在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功能。本文综述了主客体作用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基于主客体作用的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自1999年以来近红外荧光探针和标记试剂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菁染料、噻嗪和噁嗪染料、含四吡咯基团染料(酞菁和卟啉)、罗丹明类、BODIPY、稀土离子配合物和量子点等。描述了它们在荧光测定和毛细管分离荧光检测以及免疫荧光分析方面的应用。引用文献75篇。  相似文献   

10.
通过色胺酮与苯肼反应生成一种新型的腙类化合物.在该化合物的DMF溶液中,用含有不同阴离子的四丁基铵盐测试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加入F-,AcO-和H2PO-4后,溶液由黄色立即变为橙色,而加入Cl-,Br-,I-,ClO-4,NO-3和HSO-4离子则无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证实了探针的识别机制,并设计了一个四输入的分子逻辑门.  相似文献   

11.
荧光素类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些年来荧光素及其衍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用于生物分析的荧光探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汞的环境生化分析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汞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球环境中存在各种形式的汞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汞的分析新方法对环境监测和临床医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环境中汞的生化分析方法进展作了综述,引用文献61篇.  相似文献   

13.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毅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2008,27(2):215-221,226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氨基酸、生物碱、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综述了基于智能手机生化检测的光学和电化学检测技术,及其在生化传感分析中强大的通信手段。重点介绍了智能手机集成的生化传感器技术的性能、优点,及其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智能手机在生化传感分析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马琳  张磊  武国华  李龙 《化学教育》2017,38(16):1-9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自组装技术可控地形成具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材料,该技术使其及其自组装体在多种生化物质(如蛋白质、多肽、DNA等)和金属离子的超灵敏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对基于半导体量子点、贵金属纳米材料和碳基纳米材料自组装体系的传感器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分子信标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东山  翟琨 《应用化学》2014,31(1):11-19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是一种寡聚核苷酸荧光探针,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以及不必与未反应的探针分离即可实时检测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及分子医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分子信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了分子信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分子信标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A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in urine, the level of uric acid is of importance for human health. In this work, a Cu(II) 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u2+@Tb-MOFs)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s a novel fluorescence probe for wide-range uric acid detection in human urin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is fluorescence platform demonstrated excellent pH-independent stability, high water tolerance, and good thermal stability. Based on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l ions and uric acid, the designed Cu2+@Tb-MOFs can be employed as efficient turn-on fluorescent probes for th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with wide detection range (0~104 µM) and high sensitivity (LOD = 0.65 µM). This probe also demonstrates an anti-interference property, as other species coexisted,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recycling. The sensing mechanisms are further discussed at length. More importantly, we experimentally constructed a molecular logic gate operation based on this fluorescence probe for intelligent detection of uric aci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Cu(II) 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an act as a prominent candidate for personalized monitor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uric acid in the human urine system.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