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激越四段式”全在线教学模式,以超星泛雅网络学习平台为课程建设平台,开展有机化学在线课程建设。每个单元由思维导图、引导案例、单元知识点、小组任务、知识拓展、单元作业等6个部分组成,各微知识点配备电子教材、微课视频、教学内容与讨论、知识点测验等4个板块。该在线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层次化的个体和团队的自学需求,着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应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工程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特点,引入“雨课堂”和“对分易”2种现代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对分易通过提交章节思维导图及“亮考帮”作业,结合课堂讨论,逐一击破学生学习难点,多方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互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萌  刘松艳  魏光月 《化学教育》2020,41(14):26-31
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流体流动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化工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生产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翻转课堂应用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课下微视频、课堂研讨、答疑、总结等方式成功实现。根据课程性质,创建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学习任务单,以教材中第4章“对映异构体”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引入了先学后教、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自助化学习、PBL学习等教学新思维。结果表明,该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让“教”与“学”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机共生体。  相似文献   

5.
钱备  宁静  宋祖伟  梁爱琴 《化学教育》2021,42(14):25-31
依托校内无机化学在线课程,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元素化学知识的学习,设计了“MOOC+案例精讲+QQ群辅助”的教学策略。实践过程中,借助MOOC自主学习低阶的知识点,采用专题直播、分组活动、PBL教学法开展高阶知识点的学习,QQ群辅助进行实时答疑。学习通平台串联起了教室端、移动端和管理端,师生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实现愉快、高效的智慧“教与学”。调查显示,基于“一平三端”的混合教学形式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利用APP “学习通”将在线课堂教学和线下讲授相结合。以知识点酯缩合反应的教学为例,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拓展化学专业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梁俊  肖锡林  刘婧靖 《化学教育》2021,42(16):33-37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组合,将“雨课堂”优秀的教学互动和全周期记录学习活动表现的功能与“腾讯课堂”网络直播高峰期画面卡顿少、师生可以语音互动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了有机化学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并在教学班级中进行了广泛实践。实践证明,“雨课堂”直播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教学模式能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柳娜  黄薇  陈若愚  薛冰  任玉荣 《化学教育》2021,42(20):47-51
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深度参与、高级学习策略的使用及教师的优质讲授,最终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养成。“无机与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在线预习、课堂讨论、课前课后测试、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度参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医药类专业中分析化学课堂以教为主、师生互动少、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借鉴“线上线下(O2O)”混合教学模式,利用清华在线网络平台、雨课堂和中国MOOC等网络资源开展课程建设,并对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重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翻转”师生角色,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统一,借助线上的网络学习资源、测试平台等帮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学习,达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晓月  丁伟 《化学教育》2021,42(21):73-78
在线课堂作为一种远程教育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社区感。面对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学生易陷入一种“离身”的困境。基于此,借助虚拟化学实验室,设计一堂“身临其境”“做中学”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课,实现“抽象内容具身认知化”“在线学习互动现实化”的在线课堂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线分析技术由于其具有实时、准确、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矿业、冶金、生物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重点介绍了国内X射线荧光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瞬发γ中子活化、双能量γ射线透射、原子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和质谱法等在线分析技术近十年来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并对在线分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振  于丽波 《化学教育》2021,42(8):23-27
河西学院“工程化学”教师组建设了面向河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5学分的“工程化学”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录制了44个视频知识点,讲解了物质的化学组成与聚集状态、化学反应与能源、水溶液中的化学、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设置了11次作业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线并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3个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发现线上视频学习、课后作业、线上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作用,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线采样技术能实时采样,满足在线监测的采样要求。按照采样进样介质的不同分为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对气体中有毒气体、大气颗粒物、VOCs,液体中水样、原油,固体中煤的机械化采样技术进行了概述,旨在帮助了解在线采样技术在国内矿业、环境行业的发展和应用。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线采样技术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凝胶色谱仪与其它常用预处理设备的特点、应用范围,并着重比较了传统凝胶色谱( GPC)与全自动在线GPC-GC-MS联用仪的特点、应用及这两类设备在Aroclor 1260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情况.结果表明,GPC相对于其它预处理设备更适合净化大分子干扰样品;全自动在线GPC-GC-MS联用仪与传统GPC相比具有净化时间少、溶剂用量小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联用(Online SPE-HPLC)测定人血浆中霉酚酸浓度的分析方法。联用系统以Capcell PAK MF Ph-1为净化柱,Poroshell 120?EC-C18为分析柱,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分析。结果表明,霉酚酸在0.20~5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8,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7、0.20μg/mL。在0.39、25.00、50.00μg/mL 3个质量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6.2%~10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3.1%和2.9%~3.3%。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人血浆中霉酚酸浓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物理化学(上册)》的首个教学章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以“雨课堂”和“腾讯课堂”为教学平台,分析了学生应该如何适应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扮演好“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并以学生的这些注意事项为切入点,论述了教师应该做出的相应转变,以求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连续在线检测硝化甘油的安定性,以代替100多年来一直采用的阿贝尔耐热分析方法,减少工序、消除危险,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检测了硝化甘油各种参数物理量与硝化甘油安定度的关系,将精选出来的有效表征物理量进行详尽系统的试验,确定了将硝化甘油电导率作为硝化甘油安定性在线检测的表征物理量,并进行在线跟踪...  相似文献   

18.
张艳海  金燕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0):1148-1153
建立了牛奶中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和二氟沙星残留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牛奶样品经0.2%三氯乙酸-乙腈(90∶10)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涡流色谱柱作为在线固相萃取柱,通过双梯度液相色谱的左泵结合大体积进样方式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富集和净化,利用在线100μL定量环中的强洗脱溶剂快速转移目标分析物,并以右泵作为在线稀释泵和分析泵,通过柱头浓集作用改善分离效果。通过荧光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1~0.13μg/L,远低于欧盟规定限量,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线性较好,加标回收率为75.9%~95.7%。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牛奶样品中环丙沙星等5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Cofactors such as coenzyme A and its derivatives acetyl‐coenzyme A and malonyl‐coenzyme A are involved in many metabolic pathways. Due to trace level concentrations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the high reactivity of cofactors, a fast,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is mandatory. In this study, online solid‐phase extraction was coupled successfully to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isolation of analytes in complex matrix and quantification by external calibration. Online solid‐phase extra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application of a weak anion‐exchange column, whereas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n amide modified stationary phase. Sample preparation of the extracts before the analysis was reduced to a centrifugation and dilution step. Moreover, the applied online solid‐phase extra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matrix effects and increase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The limit of detection and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were in the lower nanomolar range. Finall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o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 cultures, a commonly used model system, where acetyl‐coenzyme A and malonyl‐coenzyme A were determined using standard addition procedure in concentrations of 1.98 μM and 41 n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Translating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CLRP) from batch to the high throughput production of polymer libraries presents several challenges in terms of both polymer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Although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low volume, high throughput CLRP, techniques able to simultaneously monitor multiple polymerizations in an “online” manner have not yet been developed. Here, we report our discovery that 5,10,15,20‐tetraphenyl‐21H,23H‐porphine zinc (ZnTPP) is a self‐reporting photocatalyst that can mediate PET‐RAFT polymerization as well as report on monomer conversion via changes in its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This enables the use of a microplate reader to conduct high throughput “online” monitoring of PET‐RAFT polymerizations performed directly in 384‐well, low volume microtiter pl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