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许多晶体学工作中,为了确定晶面指数和晶体取向,广泛地采用各种角坐标网,如鸟氏网、格氏网、梁氏网等[1].但是,用角坐标网来确定晶面捐数是一种间接的方法,且比较费事.本文在心射投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晶体线坐标网.它是一种直接给出任意晶面极点或劳厄斑点的密勒指数的线网. 一、原 理 根据心射投影的定义和倒易点阵的基本性质,某晶面极点的心射投影在倒易点阵中的坐标(倒易坐标)决定该晶面的密勒指数.为了确定心射投影点的倒易坐标,只要过该点作三个平行于倒易坐标面的平面,则此三平面在倒易坐标轴上的截距就给出了该点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在X射线定向仪上用cuK辐射的两种特征谱线,对同一晶面衍射所获得的θκα1-θκβ角差δ进行测定,并与已计算好的δ-d表进行对照,从而达到测定晶面指数和取向的目的. 一、原理和方法 X射线定向仪通常用来精确测定晶片表面与已知晶面的取向偏离.对于未知晶面,采用常规方法测定θhkl值是不可能的.然而利用X射线Kα1和Kβ对同一晶面的衍射角差δ来反推相应的θhkl值是方便的.因为不管实际晶片表面与衍射晶面有多大偏角,给定晶面的θ角差是一定的. Popovic曾提出过在X射线衍射仪上,用不同波长对某一晶面衍射测得的角差δ来计算d值的…  相似文献   

3.
一、双晶衍射仪的原理 当一束入射X射线射入第一晶体A后,从A晶体出来的衍射线,又作为第二晶体B的入射线,从B晶体出来的衍射线用计数管或底片接收进行分析.双晶衍射仪中两个晶体通常处于(n,-n)平行衍射位置.仪罩工作时,第二晶体的转角θ稍微转动,用来记录它的摆动曲线(积分曲线),以测量试样表面层的微量应变或点阵常数的微小变化. 二、仪器的理论精度 分析了W.L.Bond[1]设计的多用途双晶X射线测角仪,就可绘出双晶衍射仪的衍射几何. 测量双晶衍射仪精度的方法,是用铜Ka1辐射作硅(111)面的摆动曲线,测量半峰高宽度(简称半峰宽),再和理论计…  相似文献   

4.
双通道凸面反射式弯晶谱仪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惯性约束聚变研究需要工作距离长、测谱范围宽的X射线诊断设备的独特要求,基于凸面反射几何原理研制了一台双通道弯晶谱仪。谱仪利用Si(111)及Qz(10-10)两种弯晶衍射X射线,并通过X射线CCD成功获得谱线图像,测谱范围从0.30 nm到0.65 nm。在激光装置原型诊断实验上得到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证明实测谱线图像与理论模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X射线定向仪,以往通常仅用于测定被测晶面与已知结晶面之间的偏差,因此它仅应用于晶体方位的修正测试.然而,要想利用它直接测定某未知晶面的真正θhkl,从而计算出d值并确定晶面指数,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实测晶面往在与某结晶面有偏离,使未知晶面的θhkl无法确定.这样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者做过一些新的测试方法的摸索.本文仅对利用定向仪测定(hkl)面族中多级衍射等偏角的原理来确定晶面指数或取向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原理与方法 因单晶体中同一(hkl)面族中不同级晶面的方向是严格一致的。因此不管晶面怎样偏离,同…  相似文献   

6.
周海涛  陶冶  刘涛  黎刚  朱满康 《中国物理 C》2006,30(10):1022-1026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1W1B光束线和XAFS实验站上国内首次建立了硬X射线波段的磁圆二色实验(XMCD)方法. 以单晶金刚石作为相位延迟片, 在透射劳埃(Laue)模式下, 利用衍射双折射效应, 将入射的单色线偏振光转变为相应的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 测量磁化样品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吸收的差异, 获得了XMCD信号. 本实验使用透射方法测量了Pt-Fe合金Pt L2,3边的XMCD, 获得了XMCD信号. XMCD实验方法的建立, 为研究磁性材料尤其是磁性薄膜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磁结构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建林  杨德兴 《物理学报》2002,51(9):1972-1977
用准直或会聚激光束倾斜照射圆柱体时,其反射光、透射光(柱体透明时)、衍射光(柱体较细时)的叠加将形成以光束入射点为顶点的空间圆锥形光面(空间光锥),并且在垂直于柱体轴线方向的观察平面上投影成一圆形光环.空间光锥的形成与所选圆柱体材料及其粗细无关,只要其表面具有一定反射能力即可.空间光锥的锥角等于入射光束主光轴与圆柱体轴线夹角的2倍,与圆柱体和照射光束的直径大小及光波长无关.给出了对光纤及不同直径大小的玻璃和金属圆柱体的实验观察结果,并利用矢量图解法对其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进而得出,通常所谓单丝衍射图样,实际上是细丝的衍射和其表面的反射光场的叠加图样,对于透明细丝,还包括其透射光场的贡献.圆柱体的这种空间圆锥光反射和衍射原理有可能用于光束定位、成形、表面检测以及三维面形测量等 关键词: 圆柱体 空间光锥 投影光环  相似文献   

8.
在发射角120°—170°的范围内,应用硅漂移探测器以10°为间隔对中心能量为13.1 keV的韧致辐射诱发Fe靶和V靶发射的典型K系X射线光谱进行了测量.得到特征X射线Kα和Kβ的特征谱线,考虑探测器对特征X射线的探测效率、靶对入射光子和出射光子吸收的校准及大气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后,结果显示不同探测角度下Kβ与Kα的强度比为一常数.将本次实验探测角度为150°时的Kβ/Kα强度比值的实验值、理论计算值和Ertuğral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对比不同探测角度下的强度比变化趋势推断特征X射线的角度依赖关系,分析认为Kα和Kβ在探测范围内是各向同性发射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于NSRL的X射线衍射和散射光束线中环面聚焦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结构.分析计算了各种像差和面形精度对成像质量的影响,重点描述了镜子因受力弯曲在子午方向的曲率变化与理论值的误差以及反射表面受同步辐射光照射而产生的热载变形,进而求得实验样品上束斑成像的高度。最后用CCD探测实际光斑的尺寸.  相似文献   

10.
以丙醇锆(Zr(OPr)4)为原料,乙酸(HAc)为络合剂,聚乙二醇(PEG2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大分子添加剂,在乙醇体系中成功合成了ZrO2及聚合物掺杂ZrO2溶胶.用旋涂法在K9玻璃基片上制备单层光学增反射膜.借助小角X射线散射和激光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胶体的微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以及椭偏仪对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用输出波长为1064 nm的强激光,采用"R/1"模式测试薄膜的抗激光损伤性能.研究发现,改变体系中HAc和H2O的量,可以方便地调节HAc配合反应和H2O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发生的概率,从而调控溶胶的稳定性与微结构.在HAc和H2O量配置适当的情况下,原位引入适量的PEG200和PVP可以明显修饰溶胶-凝胶过程,提高溶胶稳定性,促进胶粒之间相互联结成均匀的网络状结构.与溶胶的微结构密切相关,添加PEG200和PVP的薄膜具有更加平整的表面,而膜层均匀的结构及网络状特征赋予薄膜良好的抗激光损伤性能.添加质量分数为10% PEG200和15% PVP的聚合物掺杂ZrO2薄膜,激光损伤阈值可达24.5 J/cm2(脉冲宽度为1 ns);在中心波长λ0处,由反射引起的透射率降低约为2%,显示良好的增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11.
铜金二元系中超结构的形成与点阵间隔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学善  梁敬魁 《物理学报》1966,22(6):669-697
本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全面地研究了Cu-Au二元系合金经不同时间(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熟炼后缓冷到室温,以及在300℃和600℃淬炼后的物相与相转变过程;精确地测定了点阵间隔,以研究其随成份和热处理的变迁;探讨了长周期超结构的堆垜周期同成份和温度的关系;并用保持不同热处理时间后淬炼的方法来研究等原子成份处的有序化过程。在上述的热处理条件下,整个二元系共出现了六种不同的相:α1是Au在Cu中的固溶体,α′1是相当于Cu3Au的超结构,α2是Cu在Au中的固溶体,α′2是相当于CuAu3的超结构,k是相当于CuAuⅠ的超结构,k′是相当于CuAuⅡ的超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加长,有序区逐渐扩大,二相区逐渐缩小,在一年缓冷的合金,二相区几乎完全消失。因此作者认为:Cu-Au系的二相共存是处于介稳状态,以α′2相而论,最清晰的超结构线并不出现在化学计量成份而在68at.%Au。在等原子成份两边所出现的k′相,当合金经一年熟炼之后,一部分又变成了k相,在等原子成份处,k相和k′相的最高转变温度都并不恰好在等原子成份,而在于或小于49at.%Au。点阵间隔的量度表明:基本单胞平均点阵间隔同成份的关系是正偏离Vegard定律的连续曲线。在α和α′相区内,α值随Au含量而递增。在Au含量小于等原子成份的k′相区内,α值随Au含量而递增,c值则反而递减,同时c/α愈来愈偏离1。而在Au含量大于等原子成份的k′相区内,α值随Au含量的增加而缓慢地下降,c值却随之急速上升,同时c/α愈来愈趋向于1。当k′相转变为k相或k相转变为k′相时,α和c均发生突然的跃变。以热处理时间对点阵间隔的关系而论,在α,α′及k相区内,凡相状态不随熟炼时间而变的部分,点阵间隔在实验条件的范围内是恒定的。在α′2相区内,从无序相转变到有序相时发生点阵间隔的明显下降,在k′相区内,则凡Au含量小于等原子成份的合金,α值随处理时间而递增,c则递减;而Au含量大于等原子成份的合金,α和c都随处理时间的加长而递减。但在所有k′相区内,同一成份合金的基本单胞体积都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作者因此认为:应该把基本单胞的体积作为有序度的普通量度。本文详尽地讨论了k′结构超结构线的指数出现规律和它同k结构超结构线指数的对应关系。从在k到k′的变化中劈裂成双线的线间距离准确地测定了k′结构的堆垜周期,堆垜周期随成份的变化是连续的。凡合金离理想成份愈远,堆垜周期愈大。同一成份的合金,温度愈高则堆垜周期愈大。堆垜周期可以为奇数,也可以为非整数。在介稳二相区内,非但点阵间隔随成份而变,而且k′相的堆垜周期也随成份而变。二相1963年8月曾在长春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物质结构学术会议上宣读过。共存实际上是由一种成份的两种结构形式所组成。本文纯粹从热力学的关系证明了Cu-Au二元系的有序、无序变化是二级相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