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苏联的有机化学,也和其它各门科学一样,有了光辉的成就。远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前,俄罗斯的化学即已占着世界科学中的光荣地位。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布特列罗夫、齐宁、马尔考夫尼科夫,早已成为化学史中的光辉的姓氏,受到每一个化学家的景仰。但是,沙皇政府的统治,不可能让潜在于人民中的创造天才获得发展的机会。那时的化学科学仅局限于少数几个中心城市,而全国也只不过有千余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化学家。  相似文献   

2.
9月9日杰出的学者和科学组织者,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尼古拉也维奇·涅斯米扬诺夫院士已满六十岁了。最卓越的有机化学家之一——А.Н.涅斯米扬诺夫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中,将经典的俄罗斯有机化学学派的伟大传统(Н.Н.齐宁、А.М.布特列洛夫、В.В.马尔柯夫尼柯夫、Н.Д.泽林斯基等等)与基于电子观念的新的现代科学方向巧妙地结合了起  相似文献   

3.
张希 《高分子学报》2020,(5):I0001-I0002
自德国化学家Hermann Staudinger提出大分子概念以来,高分子科学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重温高分子科学百年的兴盛,回顾高分子工业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卓越贡献,也在思考高分子科学的未来,如何再创高分子科学又一个百年的辉煌.高分子科学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应该由高分子领域的青年学者来回答,因为青年是科学的未来.为此,我们特邀了11位近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青年学者,在此专辑中介绍他们的近期研究工作,分享他们对高分子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苏联化学工业基本上是在苏维埃政权年代里创立起来的一个年青的国民经济部门。在革命前的俄国,只有少数小型的生产酸、硷、盐、染料及其他化学产品的化学工厂,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是很低的。虽然祖国拥有巨大原料资源,但沙皇俄国的化学工业主要是使用外国原料,所用的主要设备也依靠国外进口。被战争所破坏的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化学生产也与其他工业部门一起迅速成长起来。1927—1928年化学产品中最主要品种的生产就已超过1913年的生产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是建立强大的苏联化学工业的基础时期。在这期间建立了许多新的化学联合企业,改建与扩建了许  相似文献   

5.
化学是一门比较年青的科学。虽然对古代化学知识底起源无从考察,可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已实现了某些化学变化籍以获得有用的、合乎需要的物质,并逐渐地从化学领域中发掘了不少实际的知识,但是,所有这些知识都只是偶然的、零碎的。化学是从大约200年前才发展起来并作为一个担负起研究物质构造及认识化学变化本质的任务的科学。在这短短的时期内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与生活、国民经济紧密联系的,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一种精确的科学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化学界的同行们、老师们、同学们,您们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我国化学研究已从十分落后的境地崛起,成为化学大国。这是我们化学界同仁们引以自豪的巨变。其标志之一是,我国学者在SCI化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从2009年起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在论文被引用数和高被引论文数等方面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此期间,我国自己的SCI化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仍很有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多年来进步很小。据2012年的数据,SCI收录的我国十余种化学期刊中,仅Sci Chin Chem和Chin Chem Let两  相似文献   

7.
А.М.布特列洛夫是一个在科学中开辟了完全新的道路的学者,他不怕摧毁在有机化学中曾占统治地位的类型理论,并从而推进了科学。他创立了严整的,原则上新的称为结构理论的学说以代替旧的学说。布特列洛夫作为车尔尼雪夫斯基(Черны-шевский)、道勃罗留波夫(Добролюбов)、比萨烈夫(Писарев)、的同时代人,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社会高涨时期、俄罗斯科学进步的卓越表现者。以结构理论武装起来的有机化学转上了新的轨道,从那时起到现在几乎九十年中,它有成效地被发  相似文献   

8.
沈玉龙  舒世立  刘立华 《化学通报》2016,79(3):283-287,253
迈克尔·波兰尼(1891-1976),20世纪欧洲卓越的物理化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因在化学动力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尤其是创建了过渡态理论,被称为现代化学动力学奠基人之一。本文就迈克尔·波兰尼的生平及其对物理化学的贡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知識領域中最年青之一的高分子科学,它不过是在二十世紀20年代的末期才出現的,只有在二十年代末期才証明高分子物貭是由巨大的柔順的鏈状分子組成,并具有其各自的特性。本世紀30年代是高分子科学的形成时期,苏联学者的創造性的劳动占着重要的地位。离这个年代还很远以前,在1875年伟大的俄罗斯学者A.M.布特列罗夫(),即化学結构理論的創始者,已經发现了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即是自低分子化合物(单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A.M.布特列罗夫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青年是未来和希望,肩负中国高分子科学兴盛的重责.为了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术风采,《高分子学报》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出版了两期优秀青年学者专辑,共有20位青年学者展现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坚实的基础以及勇于打破成规,跨越学科边界探索的能力.今年,我们很高兴又有15位优秀青年学者接受邀请,他们以综述或专论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了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861年俄罗斯天才的学者А.М.布特列洛夫在其著名的著作“物质的化学结构”中阐述了化学结构的概念。近一百年来,这个理论一直光辉地指导着有机化学和合成工业的发展;而其本身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验证,充实和扩张。迄今有机化学家们也还都继续遵循着这光辉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周期律是一个自然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化学元素归纳成有关的小组。在每一小组内,元素的性质和它无数化合物的性质,都严格地遵守按照原子序依次上增的顺序而逐渐地变化着。这就使得本来很复杂的物质世界有了科学的分类。无疑地,这对化学的发展是极关重要的。在周期律未发现以前,化学元素被看成是彼此没有关联的东西,化学研究只限于对无数零散的个别事实的无规律列举。自伟大的俄国化学家Д.И门德雷业夫用他超人的智慧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律以后,才结束了化学上这种混乱的状态,使化学正式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周期律的化学研究上的指路明灯。它有力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化学教师们的工作经验证明,化学实验的工作只有在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来完成时,才能巩固同学们知识,正确地运用实验操作是获得化学基本知识的工具,故要求同学们能培养出一系列的实验技术及修养。如果缺乏培养这种技术修养,则常会使同学们在作实验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操作的技术上,而不注  相似文献   

14.
杨承印  高双军 《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背景,从顺应科学教育范式转变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2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着重论述了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从关注条块分割的知识体系培养转变为关注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并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哲学、化学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优化,促进职前卓越化学教师既懂化学科学,又懂化学教育,还懂化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化学研究者的工作成果突飞猛进。从2008年起中国化学科学发表的SCI论文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化学学科发表论文数量第一的国家,2011~2015年,中国发表的化学科学论文已经是美国的1.54倍。从被引来看,中国化学论文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01~2010年间美国在被引频次方面仍占绝对优势,中国被引总量不足美国的一半[1],而到2011~2015年间,中国化学论文被引总量迅速上升,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中国学者产出的化学论文世界影响力在日益扩大,但不可否认,美国研  相似文献   

16.
朱春雷  杨琼  刘礼兵  王树 《化学进展》2011,23(10):1993-2002
金属离子和化学小分子的检测在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工作者们已经在设计、发展高灵敏化学传感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共轭聚合物由于其卓越的光电性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众多革命性科技进展。最近,利用共轭聚合物的荧光信号放大机制,人们设计、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化学和生物传感体系。共轭聚合物的信号传感机制包括电子转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以及共轭聚合物聚集或构象改变。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实验室在利用共轭聚合物实现金属离子和化学小分子荧光检测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由俄罗斯天才学者 A.M.布特列洛夫(Бутлеров)所奠定的化学结构学说,一直光辉的指导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它是有机化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显而易见,帮助学生巩固的掌握这一武器,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也只有在整个有机化学教学中贯穿这根红线,学生才能深刻的认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学好有关的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的贯彻化学结构学说,不可能是通过一、两堂课而一举告成的,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着重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炼丹家最先发现元素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化学史家们几乎一致认为:最早从化合物中分离出单质砷并发现了这种元素的是十三世纪德国罗马教修道会学者,炼金术士大阿尔伯特(Albertus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他曾用一份雌黄与两份肥皂共热,游离出了所谓“金属雌黄”(arsenicum metallinum),但他对这种物质没有更多的描述,那时的炼金术士们都把它当做是一种水银;及至十六世纪,瑞士的医药学家帕拉塞斯(P.A.Paracelsus,1493—1541)“将古代砷(硫化砷)与蛋壳共热”而得到  相似文献   

19.
朱红平 《化学教育》2004,25(5):63-64,45
化学史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影响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系统地阐述了化学发展的历程,而且向人们展示了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可以说化学家们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以前,1860年12月6日,俄国最伟大的学者——化学家之一尼古拉·谢苗诺维契·庫尔纳科夫,在俄国誕生了。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在研究他的著作和我与他最后十一年共同工作的经验基基上对他的生活和活动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