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发展了一种手性双功能方酰胺催化的4-羟基-2(H)-吡喃并[2',3':4,5]吡喃并[2,3-c]吡唑-2,5(7H)-二酮与(E)-2-硝基烯丙基醋酸酯之间的对映选择[3+3]环化反应,为立体选择构筑稠合多环3,4-二氢吡喃并[4,3-b]吡喃-5-(2H)-酮骨架提供了途径.在衍生自(1R,2R)-1,2-二苯基乙-1,2-二胺的手性双功能方酰胺的催化下,以中等至较高产率、高的反式选择性和中等至优秀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了一系列具有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新型稠合多环3,4-二氢吡喃并[4,3-b]吡喃-5-(2H)-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从石竹科植物九子参(Silene rubicunda)根中得到四个糖链上带乙酰基的新的三萜皂苷——九子参苷A,B,C,D(rubicunosides A~D,1~4).前文已详细报道了九子参苷A的结构研究,本文报道九子参苷B,C,D的结构.通过FAB-MS和NMR,分别确定九子参苷B,C,D为糖链上带单乙酰基的三萜九糖苷、七糖苷和糖链上带双乙酰基的三萜八糖苷,分别命名为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鸡纳糖-(1→2)]-[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B,2),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4″-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C,3),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6′-O-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2″-O-乙酰基-β-D-吡喃鸡纳糖-(1→2)]-[3′-O 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D,4).  相似文献   

3.
《化学学报》2012,70(14)
研究了双酸催化剂不对称催化烯醚和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反电子Hetero-Diels-Alder(HDA)反应,为手性合成3,4-二氢-2H-吡喃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催化合成方法.InBr3与手性磷酸钙盐Ca(1c)2组合的手性双路易斯酸催化体系能够有效催化3,4-二氢-2H-吡喃和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反电子HDA反应,反应给出优秀的产率(最高达98%),中等到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最高达89∶11)和良好到优秀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4%).并且该双酸催化体系也能成功实现其它烯醚(如:2,3-二氢-2H-呋喃,乙烯基乙醚)的HDA反应,获得优秀的非对映选择性(〉94∶6)和良好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从石竹科植物九子参(Silene rubicunda)根中得到四个糖链上带乙酰基的新的三萜皂苷-九子参苷A, B, C, D(rubicunosides A~D, 1~4)。前文已详细报道了九子参苷A的结构研究, 本文报道九子参苷B, C, D的结构。通过FAB-MS和NMR,分别确定九子参苷B, C, D为糖链上带单乙酰基的三萜九糖苷、七糖苷和糖链上带双乙酰基的三萜八糖苷, 分别命名为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鸡纳糖-(1→2)]-[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B, 2), 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萄淘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4"-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C, 3), 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6'-O-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α-L-吡喃鼠李糖-(1→4)-[2"-O-乙酰基-β-D-吡喃鸡纳糖-(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D, 4)。  相似文献   

5.
罗汉果是广西特产罗汉果属植物[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的果实。本文对已分离纯化的罗汉果有效成分,采用UV、FTIR和ESI-MS-MS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组分A1是罗汉果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24-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组分A2是罗汉果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24-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组分A3是罗汉果醇-3-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24-o-{[β-E-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6.
两头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反相柱层析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两头尖根茎中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MS、^1HNMR、^13CNMR、HMBC、HMQC、TOCSY、DEFT)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I)、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㈣和3-O-α-L-吡喃鼠李糖基-(1→9)-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Ⅲ),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多被银莲花皂苷14(Rad-deanoside 14),多被银莲花皂苷15(Raddeanoside 15)。化合物Ⅲ为已知化合物常春藤皂苷B。  相似文献   

7.
黄芪属植物化学研究 II: 梭果萤芪花A和B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梭黄芪的干燥根中分得胡罗卜芪, β-谷甾醇和两个新黄芪皂芪A和B, 经光谱和化学方法确证, 芪A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木吡喃糖基]-25-O-β-D-葡萄吡喃糖基环黄芪醇花B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3'-O-乙酰基)-β-D-木吡喃糖基]-25-O-β-D-葡萄吡喃糖基环黄芪醇。  相似文献   

8.
吕健  钟兴仁  程津培  罗三中 《化学学报》2012,70(14):1518-1522
研究了双酸催化剂不对称催化烯醚和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反电子Hetero-Diels-Alder (HDA)反应, 为手性合成3,4-二氢-2H-吡喃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催化合成方法. InBr3与手性磷酸钙盐Ca(1c)2组合的手性双路易斯酸催化体系能够有效催化3,4-二氢-2H-吡喃和β,γ-不饱和α-酮酸酯的反电子HDA反应, 反应给出优秀的产率(最高达98%), 中等到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最高达89:11)和良好到优秀的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4%). 并且该双酸催化体系也能成功实现其它烯醚(如: 2,3-二氢-2H-呋喃, 乙烯基乙醚)的HDA反应, 获得优秀的非对映选择性(>94:6)和良好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在生理条件下一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2-氨基-7-甲基-4-(4-硝基苯)-5-氧代-4H,5H-吡喃并[4,3-b]吡喃-3-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求得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微量金属离子对实验体系结合常数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这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测定了这种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能量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用同步和三维荧光技术讨论了其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喃并[4,3-b]吡喃衍生物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二者主要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相似文献   

10.
对离子液体介质中微波辐射下芳香醛、吡啶(喃)酮和丙二腈的三组分缩合反应的研究发现,该反应可快速完成,无需使用催化剂,并以较高的收率生成相应的吡喃并[3,2-c]吡啶酮和吡喃并[4,3-b]吡喃酮类化合物。与文献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效率高、原料易得、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另外,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吡喃并[3,2-c]吡啶酮和吡喃并[4,3-b]吡喃酮-嘧啶核苷杂化体的合成中。  相似文献   

11.
报告从日本续断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二个新的五糖三萜皂甙,应用一维SEMDY和旋转坐标NOE差谱等NMR新技术互相配合的方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为:3-O-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甙元-28-O-β-吡喃葡萄糖酯甙(1),和3-O-[β-D-吡喃葡萄糖(1→4)] [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结果表明,一维SEMDY和旋转坐标NOE差谱技术互相配合的方法测定寡糖链结构十分有效,高度重叠的糖基1H-NMR信号可按一定规律分离,容易鉴别,糖基之间的连接顺序和连接位置可以准确测定,不需要对化合物进行化学降解或衍生化。  相似文献   

12.
从萝摩科植物华萝摩(Metaplexis hemsleyana Oliv.)的根中分离到四个新甾体去氧糖甙, 分别命名为hemoside A(1), hemosideB(2), hemoside C(3)和hemoside D(4)。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鉴定其结构依次为: 12, 20-O-二苯甲酰肉珊瑚苷元3-O-β-D-磁麻吡喃糖苷; 12, 20-O-二苯甲酰肉珊瑚苷元3-O-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12-O-乙酰-20-O-苯甲酰肉珊瑚苷元3-O-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吉马苷元3-O-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卟啉-螺吡喃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详细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其光致异构与离子响应特征,并提出了一种解释卟啉环与螺吡喃之间耦合行为的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会诱导合成的卟啉-螺吡喃分子产生新的构象,从而影响螺吡喃的光致异构。此外,随着离子半径以及亲电能力的不同,卟啉-螺吡喃衍生物的光学特性也产生明显差异。这种卟啉-螺吡喃化合物为构建新型离子探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萝摩科植物华萝摩(Metaplexis hemsleyana Oliv.)的根中分离到四个新甾体去氧糖甙, 分别命名为hemoside A(1), hemosideB(2), hemoside C(3)和hemoside D(4)。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鉴定其结构依次为: 12, 20-O-二苯甲酰肉珊瑚苷元3-O-β-D-磁麻吡喃糖苷; 12, 20-O-二苯甲酰肉珊瑚苷元3-O-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12-O-乙酰-20-O-苯甲酰肉珊瑚苷元3-O-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吉马苷元3-O-β-D-黄夹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磁麻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15.
邵娜  张向媛  杨荣华 《化学进展》2011,23(5):842-851
螺吡喃作为一种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发生无色闭环体螺吡喃与有色开环体部花菁之间可逆的结构异构化,由于具有特殊的分子识别能力和信号传导功能,已经成为分子探针领域极具吸引力的主体分子之一。螺吡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领域作为分子器件,而且作为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具有不同结构的螺吡喃分子,将其应用于光化学和电化学传感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螺吡喃化合物在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螺吡喃作为光学探针在分子识别(对金属离子、阴离子及有机分子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螺吡喃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NMR新技术用于新的3, 28-双糖链三萜皂苷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缪振春  冯锐  周永新  魏锋 《化学学报》1999,57(11):1262-1269
从中药川续断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个新的三萜皂苷。经过测定,它为:3-O-[α-L-吡喃鼠李糖(1→3)][-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研究表明,采用一维SEMDY、旋转坐标NOE差谱和选择性远程DEPT核磁共振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糖链结构不需要对该化合物1进行化学降解或衍生化,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可靠,每个糖基的信号可以分辨和明确归属。  相似文献   

17.
尹建元  杨晓虹  孟勤  王恩思 《分析化学》2004,32(10):1381-1384
从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七糖三萜皂苷(1),其分子结构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H TOCSY,HMQC,HMBC)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配基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命名为刺皂苷Ⅰ(septemlosideⅠ)。  相似文献   

18.
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海参烷型皂苷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分别为3β-O-{2-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喹诺糖]-4-O-[β-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8),25(26)-二烯-16-酮(化合物1,命名为Holotoxin E1)和3β-O-{2-O-[3-O-甲基-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葡萄糖]-4-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β-D-吡喃木糖}-海参烷-7(8),25(26)-二烯-16-酮(化合物2,命名为Holotoxin E2).采用CCK-8法考察了包含上述2个新成分在内的共6个海参烷型皂苷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除Holotoxin E2外,其余5种化合物对MDA-MB-231(I...  相似文献   

19.
吡喃盐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反应活性和光物理性质的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生物传感和光电材料等许多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α-非活性吡喃盐和α-活性吡喃盐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典型吡喃盐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光敏剂、离子液体和荧光传感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蒺藜草中一个新的六糖甾体皂甙结构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蒺藜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六糖甾体皂甙,利用NMR方法,特别是2D NMR技术,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22-甲氧基-26-O{β-D-吡喃和葡萄糖基}-蒺藜皂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