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过渡金属催化的铃木-宫浦偶联反应是目前构建碳-碳键最为重要的有机手段之一,人们对以水为溶剂的绿色有机反应日益重视,在水介质中进行铃木-宫浦偶联反应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就近年来在水介质中进行均相和非均相催化铃木-宫浦偶联反应的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能非常有效且方便构建碳-碳键并应用于农药、医药、新型材料和有机中间体等领域.多年来,各种不同结构的配体以及新型的催化体系被不断开发出来.其中N-杂环卡宾(NHC)配体毒性低,稳定性好,同时在反应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配位能力,因而被作为新一代催化体系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交叉偶联反应中.根据NHC结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新开发的Pd-NHC催化剂及其在多种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碳氢键直接参与的偶联反应为碳碳键的构建提供了的一种高效便捷途径.过渡金属活化碳氢键产生的碳-金属中间体与有机亲电试剂的偶联反应已有广泛报道和综述,相应的中间体与有机金属试剂的氧化偶联反应在近年来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该综述以C—H及C—M中的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作为分类标准,对近十年来不同类型的碳氢键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偶联反应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低价钒试剂促进的有机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低价钒试剂促进的有机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低价钒试剂促进下的碳-碳键的形成反应,如卤代烃的还原偶联、醛(酮)的还原偶联、羰基化合物的脱氧烷基化及脱氧偶联反应等。另外,还介绍了催化量的低价钒度剂在促进有机反应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Mitsunobu反应是醇与酸性化合物偶联形成新化学键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用来构建碳-氧、碳-氮、碳-硫及碳-碳等化学键,在天然产物和功能有机分子的合成中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Mitsunobu反应的机理及其在构建化学键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该反应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Chan-Evans-Lam偶联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以后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han-Evans-Lam偶联反应作为一类条件温和、高效、官能团兼容性好的偶联方法,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碳-杂键、碳-碳键的形成反应中,也成功地应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综述了近5年来Chan-Evans-Lam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发展的新策略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的液态聚乙二醇(PEG)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有机反应溶剂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PEG具有好的热稳定性、不挥发、不易燃、无毒、生物可降解、廉价易得,以及易于回收和循环使用。此外,PEG可以溶解众多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属配合物。因此,PEG作为有机溶剂的替代品和作为均相催化剂的载体已经成功地应用到许多有机反应中,它们包括还原反应、氢化反应、氧化反应、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Heck反应、Suzuki交叉偶联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不对称Aldol反应、Baylis-Hillman反应、脂肪酶催化的反应和聚合反应等。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乙酸1-(2-二苯膦基二茂铁基)乙基酯与PEG-400衍生的双咪唑化合物反应,制得新型PEG桥连的双咪唑盐-膦配体,其结构经1HNMR,<31>PNMR和MS鉴定.初步催化研究表明,该PEG桥连的双咪唑盐一膦可作为支持配体在有机和水相中高产率地实现Pd催化的溴代芳烃和苯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9.
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方法之一.它以卤化物和有机硼化物作为原料,可以高效地构建碳碳键.有机硼化物不仅具有转金属活性,而且与其它主族金属有机试剂相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安全低毒及合成方法多样的特点.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转化高效和底物普适性广等突出优势,是合成化学研究者构建C—C键的优先选择,而且它已在工业合成领域中被广泛应用.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离不开机理研究的进步.近三十年里,诸多研究者设计并开展了细致的机理研究,揭示了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中更多的反应规律.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催化循环由氧化加成、转金属与还原消除三个过程组成,依次综述了各过程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在最后简单介绍了无过渡金属参与和无碱参与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构建碳-碳键的重要手段.Fe具有储量丰富、价廉低毒、价态多样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催化剂.随着人们对绿色、高效、高选择性反应的重视,铁催化的偶联反应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近10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催化体系,催生出多种反应类型,如氧化偶联、还原偶联和C—H直接官能团化.根据偶联反应的类型,综述了近年来铁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各反应的特点、反应机理和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N-烷基胺的氧化官能团化是形成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最直接和通用的策略之一.近年来,N-烷基胺类作为多功能砌块在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基于N-烷基胺的不同角色,总结了近年来它们在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N-烷基胺的氧化官能团化是形成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最直接和通用的策略之一.近年来,N-烷基胺类作为多功能砌块在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基于N-烷基胺的不同角色,总结了近年来它们在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绿色、高效、安全等优势,已经在有机化学中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基于光催化的偶联/芳构化放氢反应,通过使用光催化剂/催化剂的双催化体系,可用于光催化有机碳-碳和碳-杂原子成键反应,且反应中氢气是唯一的副产物.强调了有机光氧化还原体系的构建与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碳-碳键的构建是有机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类反应, 也是构建有机化合物骨架最常用的手段. 近些年, 通过脱羧反应来构建碳-碳键, 碳-杂原子键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肉桂酸类化合物的脱羧偶联反应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 这类反应一般包括两个过程, 自由基加成和羧基的脱去, 从而得到新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反应的特点是用氧化剂产生自由基, 在反应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为副产物, 相比使用卤代试剂或者有机金属试剂来说, 更为绿色. 作者在之前的研究过程基础上发现, 在无需任何金属催化剂的条件下, 只用过氧叔丁醇(有机溶剂)作为氧化剂, 肉桂酸类衍生物和酰胺类能够发生脱羧氧化偶联反应, 实现C(sp3)―C(sp3)键的生成. 该反应特点是没有用过渡金属盐作为催化剂, 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化学》2008,28(11)
钯催化下有机硅试剂和有机亲电试剂的Hiyama偶联反应是形成碳-碳键的重要方法之一.相较于有机锌、锡试剂和格氏试剂,有机硅试剂易于操作,对空气和水也较稳定,且毒性很低.另一方面,芳基磺酸酯作为交叉偶联反应中的亲电试剂正在受到很大关注.作为酚的衍生物,此类化合物廉价易得,性质稳定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余正坤  王世华 《有机化学》1993,13(6):579-589
本文述评了最近几年来钯催化的有机锡化合物与有机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用于碳-碳键形成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直接交叉偶联反应,CO或烯键插入的交叉偶联反应和机理。  相似文献   

17.
溴代烯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通过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可以有效地形成碳-碳及碳-杂键.本文综述了溴代烯烃在金属催化偶联反应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Suzuki偶联反应是构筑碳-碳单键的重要方法之一。 继有机硼酸后,有机三氟硼酸盐成为一种理想的、具有研究意义和使用价值的有机硼亲核试剂。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有机三氟硼酸钾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机硼试剂问世以来,它在有机合成领域展示了强大的功能.特别是现代合成方法的迅速发展,以钯、镍、铑等过渡金属催化的各种偶联反应极大地推动了有机硼试剂的应用,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是Suzuki偶联反应. 2,4,6-三甲基苯硼酸由于其显著的位阻和电子效应,广泛参与各种偶联反应(包括Suzuki偶联、芳基碳氢键活化、羰基化、去羰基化、光氧化还原及其他碳杂键的偶联),被用于合成配体、药物及各种功能材料等.以它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的偶联反应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及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Fe和Co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晨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2007,27(6):703-723
作为廉价而且低毒的金属, Fe和Co是发展催化剂的理想元素. 同时由于Fe和Co有着多种氧化还原价态, 它们的催化化学应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Fe和Co的催化剂很少得到有机化学家的关注. 直到最近几年, 人们才发现Fe和Co的催化剂可以很好地催化碳-碳偶联反应. 综述了Fe和Co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条件、产率和选择性; 探讨了这些新奇反应的可能机理; 并介绍了这些反应在复杂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