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虞琪 《数学通报》2000,(3):36-39
众所周知 ,祖冲之计算出了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 ,即他得到了不等式 :3 .14 15 92 6<π<3 .14 15 92 7.这是一项正确无误的世界记录 ,保持了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究竟是如何算出这个π值的呢 ?由于没有留下任何数学资料 ,这一直是个谜 .清代的数学史家阮元认为“厥后祖冲之更开密法 ,仍割之又割耳 ,未能于徽法之外别有新法也 .”数学家梅文鼎等人也同意此看法 ,也就是说祖冲之按刘徽的方法接着算下去而已 .不过我们看一看较原始的记载 ,觉得情况并不如此 .《隋书·律历志》中说 :“古之九数 ,圆周率三 ,圆径率一 ,其术疏舛 .自刘歆、张衡…  相似文献   

2.
古代埃及人一直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礼物,因为圆是非常完美的图形.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正由于圆的特殊,所以圆周率也变得非常特殊.众所周知,圆周率是一个常数,通常用希腊字母π表示.关于圆周率的计算问题,历来是中外数学家极感兴趣、孜孜以求的问题.从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便算出了圆周率的第一位,公元前1200年,中国人也算出了圆周率的第一位.到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里已有“周三径一”的记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实际上都长期使用π=3这个数值.只有到了东汉时期才有一位数学家算出圆周率为3.16.  相似文献   

3.
说说密率     
说起"密率",人们自然会想起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π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即3.1415926<π<3.1415927.同时,他也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有趣的数字     
七、π的数值 学过算术的人都知道:π是圆周率的一个符号。但它的数值究竟是多少?却很少有人能说得很清楚。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许多数学家,为研究圆周率的数值,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或更早的时候,我国佚名著撰的天文历书《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即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三比一的关系。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也把圆周率的值定为三。我国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78~139年)发现圆周率不是一个整数,把它的值定为10~(1/2)。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263年)注解中,用割圆术的方法,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得出圆周率的值是3.1416。南北朝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429~500年),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  相似文献   

5.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与其子合著的《缀术》,是古代数学的杰出之著.他计算出的圆周率值已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八位,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1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都知道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他运用割圆术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千年之久.其实祖冲之还是一位天文学家,他经过多年观察、实测与计算编纂出一部名叫《大明历》的历法.和之前的历法相比,《大明历》更加精确,但因保守势力的阻挠,《大明历》的推行却受到很大阻力,在祖冲之在世时未能得到推行.祖冲之去世后,在他的儿子祖暅的不懈努力之下,《大明历》终于在公元510年被政府采用,此时祖冲之已经逝世十年之久.下面我们通过一出话剧来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刘徽割圆术在华罗庚教授所写的“从祖冲之的圓周率談起”一书中指出:在一千多年以前祖冲之就已經知道: (ⅰ) 圆周率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間; (ⅱ) 以22/7作为π的約率,以355/113作为密率。他还提到:“这些結果是刘徽割圓术之后的重要发展。刘徽从圓内接正六边形起算,令边数一倍一倍地增加,即12,24,48,96,……,1536,……,因而逐个算出六边形,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的面积,这些数值逐步逼近圓周率。刘徽方法的特点,是得出一批一个大于一个的数值,这样来一步一步地逼近圓周率。这方法是可以无限精密地逼近圓周率的。但每一次都比圆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中有许多重要常数,其中π是最使人感兴趣的一个.许多数学家为之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众所周知,π表示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最早将这个希腊字母π与圆周率联系起来的是英国的奥特雷德(WiliamOughtred,1575~1660).但这个符号并...  相似文献   

9.
π的历史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人们称之为圆周率.1706年,英国人琼斯首次创用π代表圆周率.他的符号并未立刻被采用.以后,欧拉予以提倡,才渐渐推广开来.现在π已成为圆周率的专用符号,π的研究在一定  相似文献   

10.
158个字符算出π的2400位数430012武汉铁路成人中专学校解惠自德国数学家兰伯特(J.H.Lambert,1728-1777)1771年证明π是一个无理数之后,我们知道π后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我们还知道π是一个超越数。即不是一个整系数多项式的解...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若正方体边长为3,则它的外接球的体积为().(A)273π(B)2732π(C)2734π(D)2738π(2)圆锥轴截面的顶角θ满足π3<θ<π2,则其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是().(A)(π,2π)(B)(π6,π4)(...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自豪地表示,中华民族是有数学天赋的民族.在数学王国,有许多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数学成果,在科学的征途上矗起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积的理论,在数学史上称“刘徽原理”;他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 祖率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把π计算到小数后第七位,领先国外1000多年,被推崇为“祖率”. 祖暅原理祖冲之儿子祖暅提出的“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定理,即两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这个成就比外国同样结果早1200多年,被数学界命名为“祖暅原理”.  相似文献   

13.
祖暅是祖冲之之子,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曾提出“夫叠蓁成立积,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公理,也即“等高处截面积都相等的两个立体,必有相等的体积”.祖暅利用这一公理导出了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公式V=4/3πr3.  相似文献   

14.
谈相似形——中学数学笔谈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次和几位中学生在一起,我问起“π是什么?”有一人回答说π≈3.1416,显然答非所问;另一位回答说“是圆周率”.我又问“什么叫圆周率?”答道:“是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我又问:“一个圆大,一个圆小,你怎么知道其周长与直径的比是相等的呢?”他们答不...  相似文献   

15.
<正> 刘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于公元263年注《九章算术》,在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对我国古代这部最著名的数学著作中正确的解法进行了全面论述和创造性证明,并对其中某些错误给予驳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的理论基础.刘徽创立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指出解决球体积的正确途径,从而为祖冲之父子在数学上的贡献提供了方法,指出了方向;刘徽论述了分数四则运算、比例和比例分配问题;他论述了开方问题,提出开方不尽求“微数”,促进了十进小数的诞生;又全面论证了勾股问题,发展了重差术.他在这些方面的重大贡献,许多学者都作过详尽的论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6.
割圆术如所周知,是关于圆周率计算问题的讨论.该术载于“九章算术”第1章方田第32问之后.在我国古代,有一个较长的时期,认为圆周长和直径长之比是“周3径1”.即认为π=3,圆面积等于圆径平方的3/4,这当然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合于“周3径1”的不是圆周长,而是圆的内接正6边形的周长.刘徽指出了这个错误,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他的方法就是:从已知的圆内接正多边形每边的长,用勾股弦定理求出内接边数加一倍的正多边形的边长.他从内接正6边形做起,依法求得正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1777年,Buffon提出了著名的投针问题。二百多年来,许多作者重复了这项实验,在不同程度上确定了圆周率π值,同时逐渐地发展了几何概率的概念。 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准确得多的方法来确定π值,例如采用电子计算机可以得到π值的十万位小数。因此,对于计算π值,设计实验实际上只具有历史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即建立一个概率模型,它与某些感兴趣的量如常数π有关,然后设计适当的随机试验,并通过这一试验的结果来确定这些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何概率的概念已经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8.
"圆"来是3.14     
三月已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数学日.2011年,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国际数学协会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圆周率日".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全体大会上通过了将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的决议.这个由国际数学联盟发起和领导的提议,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众多国家和地区组织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有关圆的计算问题,无论是求圆的周长或面积,都少不了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圆周率。圆周率用符号"π"表示,π是一个无理数。S=πR2、C=2πR(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R表示半径)。圆是几何图形中的一个基本图形,它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所以,世界各国曾争相研究。我国对于圆周率的研究,有过辉煌的成就,早在南北朝时代,我国数  相似文献   

20.
千古绝技“割圆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史料和数值实验证明,刘徽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开创了组合加速方法的先河,并由此引发出祖冲之的“缀术”文末以混沌学的倍周期分叉计算为例,说明这种技术在今日非线性科学的研究中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