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高观点试题”,就是具有高等数学知识背景的试题 .主要表现为 :或以新符号 ,新概念出现或以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作为依托 .新符号如 aij( i,j∈ N) (见北京卷 2 0 0 3年第 1 0题 )、∑、 等 ;新概念如函数的凹凸性、一致连续等 (见北京卷 2 0 0 2年第 1 2题、2 0 0 3年第 2 0题 ) .近年来“高观点”试题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是因为 :一方面 ,高考改革坚持“三个有助于”: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考要为高校选拔出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就要在高考试…  相似文献   

2.
1 这道“合情推理”高考题是考查探究能力的好题“合情推理”(包括归纳与类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俗称新课标教材)《数学·选修1-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文科使用)及《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下简称《选修2-2》)(理科使用)中的内容,下面以2010年高考福建卷文科第16题来谈谈“合情推理”高考题的答题技巧及师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 ,在高考数学复习教学中我选用了《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2年1、2合刊《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集锦》第 5 9页 1 3题作为测试题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道模拟试题融函数、方程、不等式于一体 ,体现了知识的交汇 ,属考查能力的优秀命题 ,但学生在对题 ( 2 )的求解过程中出现了“怪圈” .1 数学问题已知二次函数f(x) =ax2 +bx + 1 (b是实数 ,a是正数 ) ,设方程f(x) =x的两个实根为x1 、x2 .( 1 )如果x1 <2 - 1 ;( 2 )如果|x1 |…  相似文献   

4.
[复习说明 ]由于平面解析几何中所研究的许多图形是对称图形 ,于是相关的对称变换问题经常在全国高考试卷与各地模拟试卷中出现 ,它是高考复习的一个热点专题 .本专题复习的重点是两点关于直线成轴对称问题 ;难点是两曲 (直 )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问题 .[内容提要 ]1 .点 P(x,y)关于点 M(a,b)成中心对称的点是 P′(2 a - x,2 b - y) .2 .两点 P(x1,y1)、Q(x2 ,y2 )关于直线 Ax+By +C=0 (AB≠ 0 )成轴对称的充要条件是  A .x1+x22 +B .y1+y22 +C =0 ,且 (- AB) .y1- y2x1- x2=- 1 .特例 点 P(x,y)依次关于直线 x =a,y =b,y =x,y =- x…  相似文献   

5.
“解析几何”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必考内容,也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各地都越来越突出对解析几何本质的考查(即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量与几何性质,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图形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考查的形式也呈现出新的背景、新的亮点.笔者以参加基本功比赛为契机,对2013年浙江文科卷的第22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试题研讨(3)     
王勇  黄猛 《中学数学》2002,(9):30-33
题 1  (湖北襄樊市 2 0 0 2年 5月高三质量检测题 )已知二次函数 f ( x) =ax2 ( 2 a -1 ) x 1在区间 [- 32 ,2 ]上的最大值为 3,求参数 a的值 .命题溯源 此题与 2 0 0 1年湖北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题第 1 9题、2 0 0 1年湖北黄冈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第 2 1题类似 .二次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是高考命题中经久不衰的“热点”,是考查学生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一个好素材 .原解思路  ( 1 )当 a >0时 ,由于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 ,则最大值只能在 [- 32 ,2 ]的端点处取得 .1若 f( - 32 ) =3,则得 a =- 23,与 a >0矛盾 ,舍去 .2若 f( 2…  相似文献   

7.
万新才 《数学通讯》2001,(19):41-42
20 0 1年高考理科数学第 (2 0 )题是一道难题 ,也是一道好题 !说其难 ,是指相当多的学生在考试时面对该题 ,茫然无措 ,一头雾水 .待到考试后查对答案估分时 ,又突然恍然大悟 ,同时追悔莫及 !说其好 ,是指该题综合性强 ,有效融入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不等式等知识 ,深刻地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做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问题 ,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命题方向 .例 1  (2 0 0 1年高考理科第 (2 0 )题 )已知i,m ,n是正整数 ,且 1<i≤m <n .1)证明 :niPim<miPin;2 )证明 :(1 m) n>(1 n) m.解  1)需…  相似文献   

8.
石志群 《数学通讯》2001,(23):24-26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始终以数学科《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 ,在稳定中创新 ,逐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 .其表现是《考试说明》的发展、变化上将原来考试内容中的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分离开来 ,连同新增的“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注意如下几点”统一为考试要求 .根据这一变化 ,我们认为高考复习时对以下几个方面需引起重视 .1 强化重点知识的教学 ,确保基础题的得分率 尽管有“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之说 ,且偶有看似考纲外的内容 (如 1999年的“拟柱体”问题 ,2 0 0 1年的信息传输问题 ) ,但实质上是考纲内必考知识的“最近…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数学高考的立体几何问题中经常出现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由于其涉及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所以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识图及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2009年浙江省数学高考填空题17题翻折问题,是当年试卷客观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2010年浙江卷解答题20题的翻折问题更甚,许多考生无从下手.但从考查能力的角度讲,这两道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的两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李培颖 《数学通讯》2013,(Z1):40-41
2012年高考落下帷幕,笔者在研究高考题的过程中,发现2012年江苏卷第18题第(3)问与2006年湖北卷第10题是一对姊妹题,现给出这两道姊妹题的解法及分析,与大家共赏.题1(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10题)关于x的方程(x2-1)2-|x2-1|+k=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晨旭 《数学通报》2001,(3):24-27
(19)题一道理想的高考数学试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 :形式简洁 ,内涵隽永 ,难度适中 .前两个特点讲的是美学标准 ,反映数学科学的特征 ,第三个特点讲的是实用标准 ,是高考选择功能的要求 .下面围绕三个特点浅析 2 0 0 0年数学高考试卷中一道有关函数的大题 .为讨论方便 ,引述原题为下 :设函数 f(x) =x2 1 -ax ,其中a>0 .(Ⅰ )解不等式 f(x) ≤ 1(Ⅱ )求a的取值范围 ,使函数在 [0 , ∞ )上是单调函数 .先谈试题形式 .这道题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清爽” :函数形式自然简明 ,文字叙述一目了然 .这就是美感 .在纯粹数学领域 ,美学标准是…  相似文献   

12.
贵刊 1999年第 9期“复习指导”专栏新设“连堂讲稿”与“新题征展”两个版块 ,命题新颖独特 ,启迪性强 ,对高三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让教师们耳目一新 .仔细拜读后 ,发现《三个“二次”的等价转化》一文中有一处疏漏和一题错解 .因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故特地提出以引起大家注意 ,避免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疏漏的地方是 :[内容提要 ]2 (2 )二次方程 f(x) =0在区间 (p,q)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f(p) f(q) <0 或 Δ≥ 0p <- b2 a0af (q) >0作者考虑到了下列两种情况 :函数 f(x)的图象为 (图 1) :图 1漏掉了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13.
张忠尧 《数学通报》2001,(12):33-35
20 0 1年高考数学卷 ,再次展示近几年来保持稳定 ,锐意创新的风格 ,把“基础与能力”作为命题的轴心 .充分体现”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本文在分析试题的特点的基础上谈点个人的看法 .1 试题中的显著特点1 1 体现创新特色高考试题力求在“立意、情景、设问”上不断创新 .今年的试题这一特征十分明显 .如理科第(1 1 ) (1 2 ) (1 9) (2 0 ) ,文科第 (1 1 ) (1 2 ) (2 0 ) (2 1 )等都有立意好 ,情景新 ,设问巧的特点 .如文、理中的第 (1 1 )题 :按不同的方法盖一间民房 ,在屋顶斜…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反作用于实践 .也就是说 ,数学不光研究现实生活中现成的问题 ,更要用数学去指导实践和改造生活环境 .2 0 0 3年高考数学 (京卷 )的两道应用题 ,第 10题 (选择题 )与第 19题 (解答题 ) ,其显著特点是将数学知识、方法与实际生活融合一体 ,考查考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创新的能力 .如第 10题 :某班试用电子投票系统选举班干部候选人 .全班k名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他们的编号分别为 1,2 ,3 ,… ,k .规定 :同意按“1” ,不同意 (含弃权 )按“0” .令aij=1,第i号同学同意第j号同学当选0 ,第i号同学不同意第j号同学当选其中…  相似文献   

15.
抽象函数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对题目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类比联想寻找具体的函数模型 ,再由具体的函数模型的图象和性质 (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 )来指导我们对抽象函数问题的解决 .2 0 0 1年全国高考试题的第 (1 0 )、(2 2 )题都是抽象函数题 ,大约占总分的 1 2 .67 ,以往这类试题是作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偶尔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而今年高考的最后压轴题也以它为背景 ,这势必会引起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但是 ,抽象函数问题往往不是以单一的个别概念为基础 ,而是通过多个概念、原理及大量的经验为背景的共同作用 .学生对于抽象函…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 2009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20题是这样一道题:过抛物线y2=2px(p>0)的对称轴上一点A(a,0)(a>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自M、N向直线l:x=-a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略 ) .  教学重点、难点 (略 ) .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  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1 )什么叫开平方 ?( 2 )什么叫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 ?( 3)负数为什么不能开平方 ?( 4 )如何对实数进行归类 ?  这是本章的基本问题 ,从提问开始也是复习的基本方式 .请注意这里的逻辑思路 :由“开平方”问及“平方根”,再追问“为什么负数不能开平方”,这与新课的顺序是不同的 .2 典型题分析例 1 解答下列各题 (每个小组做一题 ) :( 1 ) 3- 8 1 6 532 ;( 2 ) - 4 0 .0 0 81 30 .34 3 2 50 .0 0 0 0 1 ;( 3)已知 :2 =1 .4…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上海市高考数学理科第22题是一道难得的好题.本题有多种解法,几乎涵盖函数、解不等式的重要知识点,可谓“一题考尽函数”.笔者给出多种解法,并结合本题作出对高三的复习建议. 试题 已知a∈R,函数f(x)=log2(1/x+a).  相似文献   

19.
胡桂荣 《数学通讯》2000,(18):18-20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平均不等式是不等式中的重要不等式 ,这“重中之重”决定了它是永不衰退的高考热点 .事实也正是如此 ,近三年高考题中 ,1997年全国文、理第 2 2题 ,1998年全国文、理第 2 2题 ,1999年全国文、理第 2 0题都涉及到平均不等式 .因此正确理解、灵活运用平均不等式 ,掌握平均不等式求最值的技巧 ,将会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正确理解平均不等式高中《代数》(必修 )下册P15第 11,12题所示两不等式稍作变形并结合起来是a2 b22 ≥ a b2 ≥ ab≥ 21a 1b(a ,b∈R ) .其推广…  相似文献   

20.
1  2 0 0 0年高考数学试卷 (江西、天津卷 )的特点1 1 试卷的形式和结构有所创新2 0 0 0年高考数学试题 (理工农医类 )全卷三个大题 ,2 2个小题 .选择题有 1 2个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 60分 ,比 1 999年高考数学试题减少了两个小题 ;解答题有 6个小题 ,共 74分 ,其中 (1 8)题 (立体几何题 )有 (1 8甲 )、(1 8乙 )之分 ,考生在 (1 8甲 )、(1 8乙 )两题中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 ,只以 (1 8甲 )计分 .试题题量的减少 ,有利于试题思维量的增加 ,有利于对考生的数学能力的考查 ;1 2个选择题给分一致 ,可以减少累分的差错 ;(1 8)题采用 (1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