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聚苯胺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聚苯胺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多巴胺,溴,铊及铁离子的电催化作用。实验分析了影响电催化的几个因素,并通过控制聚合方法,制得了电催化性质相异的聚苯胺修饰电极。 相似文献
3.
在0.3mm直径的铅笔芯上电修饰聚苯胺,封入玻璃毛细管中,并与Ag/AgCl电极组合成复合微型pH电极.经实验测试,该电极的pH响应特性良好,在pH1~11的线性范围内,能斯特斜率为(-56.4±0.5)mV/pH,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6.作为参比的Ag/AgCl电极性能稳定.由于电极是复合微型化的,所以可用于活体微区测定. 相似文献
4.
5.
聚苯胺修饰电极制备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聚苯胺修饰电极制备中尚须引起人们重视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循环伏安法扫描电位上限对聚合的影响,恒电位法最佳的聚合电位,以及仅具200mV和900mV两峰聚苯胺膜的制备,聚合电量对不同制备方法影响的差异性等等。并对制备聚苯胺修饰电极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从而指出了最佳的聚合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化学聚合法合成了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可溶的聚苯胺(PANI)。通过溶液法定量(浓度与体积)制膜,对PANI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CV)性质进行了研究,证实了PANI膜在10.0mol/L HCl的介质中,-0.15 ̄0.65V(vs.SCE)的电位范围内氧化还原单元为八隅体单元。比较了恒电流聚合与化学聚合所得的聚苯胺的CV性质,发现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修饰电极上抗坏血酸与多巴安胺氧化峰的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离抗坏血酸(AA)和多巴胺(DA)氧化峰的新方法。聚苯胺(PA)AA和DA有不同的催化性。因而在PA修饰电极上,AA和DA在不同的电位被氧化,从而解决了二者氧化峰不能分离的问题。实验表明,在PA膜电极上,AA和DA氧化峰可分开约140mV。 相似文献
8.
乙醇对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乙醇对双核酞菁钴(b i-CoPc)掺杂聚苯胺(PAn)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乙醇浓度不同时,玻碳电极(GC)上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的电聚合过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在氧化铟锡玻璃(ITO)电极上b i-CoPc掺杂的PAn膜,研究了乙醇对膜以及该膜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对苯胺的电聚合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加b i-CoPc掺杂量,膜的光谱特性发生变化,表面形貌更加均匀。乙醇存在下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的电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当乙醇含量为10%时,制备的电极催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低电流密度下恒电流法制备的聚苯胺修饰电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低电流密度下恒电流法制备的聚苯(PA)修饰电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低电流密度聚合的PA膜的优点。发现此种条件下聚合的PA膜具有较好的电荷传输能力,它不仅对Br^-,Tl^+/Tl等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对H^+的Nernast响应也更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推导了聚苯胺膜电极上计时电流法和计时库仑法理论公式,并成功地进行了验证,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符合,还测定了扩散系数,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薄膜电极上循环伏安法可逆波理论和验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聚苯胺薄膜电极上循环伏安法可逆波方程式,对伏安曲线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聚苯胺薄膜电极是利用浓度为1.09mol/L苯胺溶液(内含2.0mol/L HCl)在铂电极上用恒电流(0.01-0.1mA/cm^2)使苯胺发生氧化反应进而经聚合获得。结果表明,该法得到的聚苯胺膜具有良好的均匀度和单一性。在10mol/L HCl底液中获得的循环伏安曲线与理论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薄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表明聚苯胺(PAn)薄膜修饰电极对水溶液中的抗坏血酸(AH_2)在较宽的pH范围和较宽的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为EC平行催化过程。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进行了催化过程动力学分析, 求出了催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在抗坏血酸浓度10~(-2)~10~(-6) mol·L~(-1)范围内, 催化峰电流与AH_2浓度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且PAn薄膜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有应用分析抗坏血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聚苯胺修饰电极对金离子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苯胺对金离子的配位富集作用,并用循环伏安、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加以证实。探讨了影响这一作用的几个因素,选择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在5.07×10^-6~5.07×10^-5mol/L范围内,Au(Ⅲ)还原峰电流与金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微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的循环伏安法理论, 它适用于不同厚度的聚苯胺膜电极, 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文中还列出了不同厚度的聚苯胺膜所得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0.
聚苯胺膜电极在苯胺单体聚合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第一个导电高聚物掺碘的聚乙炔问世以来[1],人们又陆续开发研制了聚 苯胺(PAn)、聚吡咯和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 在众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以其原 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便,导电性能优良,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良好等优点而成为最具应用 前景的品种之一. 迄今为止,有关聚苯胺的链结构,掺杂反应,以及导电机理等基础理论方面 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献和综述报道[2~6]. 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为其应用研究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60年代,人们就发现,聚苯胺对氧化亚氮分解及丁二烯异构化反应具有独 特的催化作用;同时,聚苯胺具有超出几何表面的活性表面,故可对某些反应具有选择性的催 化作用.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聚苯胺膜电极对某些电极反应的电催化性能[7~12].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董绍俊等[13]研究了聚苯胺 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罗维忠等[14]研究了聚苯胺膜电极对Fe(Ⅱ) 和Sb(Ⅲ)的电催化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扫描速度、苯胺单体浓度及温度对聚苯胺膜电极在 苯胺单体聚合过程中电催化性能的影响,为利用聚苯胺处理含苯胺废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