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赛英 《数学通报》2005,44(2):49-52
综览2003年中考压轴题,不难发现命题者在依据《义教大纲》及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指导意见的同时,努力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一批批时代气息浓厚,背景鲜活,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中考压轴题,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映入眼帘.丰富的题型,生机盎然的呈现形式,令人赏心悦目,展示了中考压轴题多姿多彩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错误的解读,致使在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课程专家意识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新课程理念如何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如果广大的一线教师缺少参与意识,对新课程改革持否定态度或反应冷淡,那么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想就会落空.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以数学案例为载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将案例研究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编织而成的,利用课程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对这些片段加以整理和反思,就构成了教师对数学教学特点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课程专家意识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新课程理念如何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如果广大的一线教师缺少参与意识,对新课程改革持否定态度或反应冷淡,那么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想就会落空.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以数学案例为载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将案例研究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之一.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经验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编织而成的,利用课程和教学论的有关原理对这些片段加以整理和反思,就构成了教师对数学教学特点的基本认识.1案例概论1.1案例研究的起源案例研究,是从司法学移植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树成 《数学通报》2006,45(3):8-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存在着错误的解读,致使在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矫枉过正”的异化现象.如  相似文献   

6.
在课改形势下,中考数学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试题内容会着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降低双基能力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下,同时减少死记硬背内容,杜绝设置偏题、难题,注意各种题型的结合和题量的适度等,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数学中的渗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各类学生的数学素质,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具体目标中明确规定,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对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要求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过程,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全等的基本性质1”在学段目标中对初中阶段的目标的一项具体内容是“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和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建立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在近几年的中考当中陆续有体现,已很少出现过去常见  相似文献   

9.
钱锦 《数学之友》2023,(6):16-18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过程、结果,和学生个体展开评价,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教师应使评价结果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并提高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实施的重点包括科学调整评价标准,灵活选择评价方法,保证多元主体参与,并由教师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语言,最终要将评价结果落实在其激励、反馈、决策功能之上.  相似文献   

10.
1解读新课标,立足农村实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部分说明: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中,新的课程观“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也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  相似文献   

11.
翻阅手中的百余份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试卷,真是亮点多多,现就九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归纳如下: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中考的常见题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同学们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二次根式的运算要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作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作为数学兴趣的培养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特别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此,在学习二次根式内容时,我增加了以下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做为"研究性学习"一例。  相似文献   

13.
黄仁寿 《数学通讯》2003,(23):27-28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时 ,高中课改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这样的背景下 ,2 0 0 3年高考数学试卷“考哭优等生” .命题改革的步伐之大 ,由此可窥一斑 .本文用新课程理念审读命题 ,以期为引导中学数学教改抛砖引玉 .1 考查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性能力立意 ,已成为高考数学命题理念的核心 .数学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依托于数学知识的土壤 .在知识的“交汇点”出题 ,一题串联多个知识点 .这种“综合考查”数学知识的命题理念 ,使得对数学知识的要求 ,不能停滞在孤立的对各个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要注重于知识结构的理解性 .例 1  (2 0 0 3年…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课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不足,重视数学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使其自主、和谐发展,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周远方 《数学通讯》2009,(10):33-40
曾几何时,当我们还在为是否进入高中课改徘徊之际,关注实验区的进展,倾听来自实验区的声音,观摩实验区课堂教学的变革,搜索实验区的高考方案,研究实验区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已经让我们的思想有所准备.如今,面对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在今秋启动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今年在我省全面启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正确把握教学观念的转换,成为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这个案例是我们在市数学研讨会上开设的一节公开课,在教法、学法上我们做了大胆尝试,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分强调"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忽视合情推理.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学会用归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分强调“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忽视合情推理.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学会用归纳、类比和演绎进行推理.如今新的高中课程设置把合情推理纳入到选修教材中,无疑把合情推理教学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两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亚峰 《数学通报》2005,44(12):6-8
回顾课程改革与发展史,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实现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面目全非.而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但更多的教师在面对它时却是手足无措、彷徨无计.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与改革的理想,现实的结果与预设的目标之问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增加了教学中的不稳定因素,教学目标由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组成,教学对象不再是统一规格的,而是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加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却未能及时与新课改接轨,也就造成了教学准备与教学实施的脱节.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我国新课程改革所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