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同位素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在同位素分析方面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ICP-TOF-MS),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扇形磁场电磁双聚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SF-MS).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银菊珍珠胶囊中稀土元素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国家一级灌木枝叶标准物质(GBW 07603)和国际柑橘叶标准物质(NIST1572)中的稀土元素,结果与标准值一致。该方法已被用于分析银菊珍珠肢囊样品中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液和精液中的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NO3-H2O2和氨水-甘露醇两种方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液和精液中的硼。Be作内标补偿基体效应,并用标准加入法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标准加入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相吻合。在测定B的同时,还可进行Cr、Cu、Cd、Ba、Sr、Mn、Co、Tl、Li、Pb、Zn、Sc、Ti、V、As等多元素测定。两种样品处理方法的测定值呈显著正相关(r=0.99919)。方法检出限为0.11ng/mL(氨水-甘露醇法),0.06ng/mL(HNO3-H2O2)。已用于测定某硼矿区血液和精液样品中的硼。  相似文献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冰  杨红霞 《分析试验室》2003,22(1):94-100
对1998年以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回顾。内容包括同位素比值分析、双聚焦扇形磁场高分辨ICP-MS、多接收器磁扇形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飞行时间等离子体质谱仪(ICP-TOF-MS)、“冷”等离子体及屏蔽炬技术以及动态碰撞/反应池技术等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同时测定了成品烟烟丝中Cr、Ni、Cu、As、Se、Cd、Pb等7种微量元素。方法的回收率92.8%~120%,检出限25.2~245 n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分析和比较了5种国外卷烟和10种国内卷烟烟丝中7种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粉煤灰漂珠中微量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2~0.01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4%~2.5%(n=10)。用该方法分析了标准物质(GBW 07103)和德州、衡水的粉煤灰漂珠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参考值一致,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9%~105.6%。  相似文献   

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是痕量元素分析中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尽管ICP-MS在元素分析中表现出诸多优势,但其在检测复杂基质样品时,仍会遇到许多问题。复杂基质所引起的基质效应通常会导致分析物信号的抑制或者增强。基质效应影响程度取决于基质成分的绝对浓度,还与基质的种类、分析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仪器条件有关。该文介绍了ICP-MS中几种常见的基质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元素基质、含碳基质、酸基质和仪器条件等,探究了基质效应产生的可能原因,对国内外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如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引入系统、优化仪器参数和校准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对基质效应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基本原理及装置。分别对LA-ICP-MS在飞秒激光器、紫外激光器、固液气溶胶混合进样、集合式小样品标样、原位统计分布技术上的技术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最后对LA-ICP-MS在元素含量分析与空间分布分析中所占的地位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米托坦中的汞,重点从消解方式、酸体系和微波消解程序等方面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kg,6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7.7%,加标回收率为82.3%~85.7%。本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而且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自动消解仪优化程序,以HNO3-HF-HClO4消解体系消解飞灰样品,通过选择合适的待测同位素以及干扰元素校正方程校正质谱干扰,建立了全自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测定飞灰样品中铍、钒、铬、锰、镍、铜、锌、镉、铅等9种元素的新方法。采用嵌片技术和碰撞模式消除基体干扰,采用单一内标~(103) Rh进行信号漂移校正,9种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在0.01~0.3μg/g。用飞灰标准物质SRM1633C进行验证,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2.4%,加标回收率为85%~120%,各元素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垃圾焚烧产生飞灰样品中全量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电泳用于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种元素的生物可给性、环境行为和迁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形态。如不同的键合形式或氧化态,因此,作为元素物种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形态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分离分析技术有许多优点可以满足形态分析的要求。本文从样品的预处理、毛细管电泳的修饰、进样方式、分离模式和检测等几个方面评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流控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脂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一种芯片电泳快速分离脂蛋白的方法. 利用自制的微流控芯片及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电泳分离经硝基苯并噁二唑-C6-酰基鞘胺醇预染的脂蛋白标本, 在40 mmol/L tricine缓冲液(pH 9.4)中加入40 mmol/L甲基葡胺, 在500 V电压下40 s进样, 在2000 V 电压下2 min内完成分离, 可出现低密度脂蛋白(LDL)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两条脂蛋白区带, 5次重复性试验其出峰时间变异系数(CV)为2.6%. 本法为高血脂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重复性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4种食源性致病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了食品中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的Vpara(16S-23S rDNA IGS)基因、沙门菌的invA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O157基因和志贺菌的ipaH基因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对上述致病菌进行四重PCR扩增,采用微流控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食品中4种常见致病菌的多重PCR扩增产物。优化了多重PCR扩增和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的实验条件。当芯片电泳的筛分介质HPMC-50浓度为2.2%、溴乙锭(EB)含量为3.75μmol/L、电场强度为120 V/cm时,pUC Mix DNAMarker-8和待测致病菌的多重PCR扩增产物可以实现基线分离,600 s内即可完成上述4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迁移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74%~2.09%。本方法能够检出1×102cfu/mL的副溶血弧菌、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志贺菌。方法特异性高,所设计的引物在10种非目的菌株体系中均未见扩增的片段。将本法应用于食品中上述致病菌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分析手段,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化学发光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光学构型简单和背景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检测.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已成功地用于氨基酸、蛋白质、ATP、过渡金属离子和镧系元素离子等的检测,对金属离子的检测限达到l012mol/L.  相似文献   

15.
微流控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它的出现使化学检测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成为可能.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核心是微流体操纵和控制,而微流体的驱动则是实现微流控操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has become a powerful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the separation of a variety of analytes ranging from small inorganic ions to large bi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and nucleic acids.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ctor for C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prerequisites for the growth of CE. On-column UV-Vis detectors are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analytes separated by CE. However, these detectors are often not very selective. Other detection techniques such as mass spectrometry,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amperometr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pectrometr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a more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for the target analytes. However, relatively few studie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the use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as a means of detection in CE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17.
在分离领域,纳米技术主要以两种形式改善分离效果,一种是利用金、二氧化硅、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和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二是通过微机电加工、化学方法或者自组装技术构筑纳米障碍物和纳通道等纳米结构。本文对两种不同形式的纳米技术在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生物分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State-of-the-art microfluidic analytical systems are briefly surveyed.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use of microchip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he main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totype analytical system with a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or for electrophoresis on a glass microfluidic chip are presented. Experimental data on electroosmotic flow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ampl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ver the cross section of a microchannel are analyzed. A procedure for the rapid analysis of oligonucleotides on a microfluidic chip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9.
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由于体积小、利于微型化、成本低、耗能少、寿命长、应用波长范围较宽等优点,已备受关注.该文主要介绍荧光检测中所使用的几种光学元件,及由这些光学元件所组成的3种荧光检测的光路结构和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诱导荧光检测在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研究.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20.
微流控芯片NDA在线衍生测定单细胞中谷胱甘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细胞分析对研究细胞内信号传递和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标记是检测细胞内物质的常用技术,为防止衍生时的过度稀释,大多采用柱前细胞内衍生法,衍生后再用微流控芯片分析,此法操作复杂,需多次离心分离,且能透过细胞膜标记胞内组分的荧光试剂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