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W/O型微乳液中水的状态和微乳液结构参数的求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对AOT/异辛烷/水形成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峰进行曲线分峰拟合, 确定了W/O微乳液中的水存在4种不同的状态, 即:处于微乳液滴水池内的磺酸基结合水 (bound water)、钠离子结合水(bound water)、自由水(free water)和处于微乳液栅栏层——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间的少量捕获水 (trapped、water); 同时求算了AOT/异辛烷/水W/O微乳液在不同含水量时的聚集数(n)、水池半径 (rw)、磺酸基的结合水层厚度(d1)、钠离子的结合水层厚度(d2)、结合水层厚度(d)和AOT分子的有效极性头面积(AAOT).  相似文献   

2.
在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酯磺酸钠(AOT)油包水微乳液中Calytical脂肪酶催化月桂酸和戊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乒乓(BiBi)机制.表观速率常数km酸=0.13518mol/L,km醇=0.22423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1.3873×10-5mol/(L·min·mg).将该脂肪酶固定于含明胶的微乳液凝胶(MBGs)中,制得固定化脂肪酶,含酶MBGs在非极性溶剂中可作为固相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辛烷中催化酯化的性能.所制得的含酶MBGs物理稳定性好,重复利用10次以上,其转化率仍达初始转化率的90%.  相似文献   

3.
W/O型微乳液活化能和导电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电导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自Lagourette和Lagues发现了W/O型微乳液电导渗透(Percolation)现象后,人们开始了微乳液导电机理的研究。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界面层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阴离子在微乳颗粒碰撞时发生跃迁而使W/O型微乳液具有导电性。  相似文献   

4.
烷基聚葡糖苷微乳液中脂肪酶催化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烷基聚葡糖苷C10G1.54/正丁醇/环己烷/磷酸盐缓冲液体系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中,研究了在较高底物浓度下,脂肪酶催化正己酸和正丁醇的酯合成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正己酸的初始浓度CHA^0较小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己酸浓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正丁醇表观浓度增大而减小;在CHA^0较大时,反应初速率V0随正丁醇表观浓度增大而增大,但随正己酸浓度增大而减小.在正己酸和正丁醇摩尔浓度之比为3.0左右反应速率最大.这些实验结果与传统的米氏反应不符,为此,从界面膜的构成,尤其是两种底物在界面膜上的分布情况人手进行了探讨.考察了C10G1.54浓度、正丁醇浓度和两者总浓度等对反应初速率V0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W/O型微乳液膜的制备及提取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研究了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7)为表面活性剂,正庚烷为油性溶剂的WO型微乳液的形成及提取稀土的行为,确定了制备及提取的适宜条件,在此条件下,稀土离子的提取率可以达到99.3%。  相似文献   

6.
W/O微乳液中CeO2超细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石硕  汪汉卿 《化学通报》1998,(12):51-53
超细粒子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其原子或分子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使得超细粒子在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在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和熔点等方面表现出奇异的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反向胶束或微乳液反应法制备超细粒子,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并且有可能人为地控制颗粒的大小,具有明显的优势.氧化铈是超导体[1],陶瓷[2],气体传感器[3]和均相催化剂[4]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氧化铈的状态对于其材料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对氧化铈超细粒子制备的报道.实验中首次以Triton N-101/n-C8H18/n-C5OH/H2O体系W/O微乳液为反应介质,制备了CeO2的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7.
W/O微乳液体系稳定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表明[1~4] ,一个好的微乳液体系要求具有稳定范围宽阔 ,对pH值和温度的变化不敏感等特点。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适合制备所需功能氧化物粒子的微乳液体系 ,考察研究Tx 6~C4H9OH/c C6H1 2 /H2 O体系W/O微乳液在不同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的组成范围以及温度和不同pH值对该稳定组成区域的影响。1 实验部分1 1 实验试剂本实验以Tx 6(烷基聚氧乙烯酚醚 )为表面活性剂 ,C4H9OH(正丁醇 )为助表面活性剂 ,c C6H1 2(环己烷 )为油相。除Tx 6由上海高桥石化三厂提供外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1 2 实验内容在 2…  相似文献   

8.
O/W微乳液中聚苯胺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合适的SDBS/苯胺/H2O三组分O/2微乳液与苯胺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厂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苯胺聚合,所得聚苯胺粒子大小仅为3m,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AOT/H_2O/油微乳液体系的浊度、密度和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通过精密测量密度、折射率和浊度研究微乳液滴微观性质的方法,获得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分别为10.5和12的AOT/H2O/甲苯微乳液体系液滴的微观结构及相互作用参数,得到AOT分子的长度L=1.07nm,用液滴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相变温度与r的关系.用L=1.07nm,通过密度测量得到AOT/H2O/甲苯和AOT/H2O/环己烷两个微乳液体系不同r值下液滴的微观结构参数,与文献报导的数据吻合得很好.发现在微乳液滴中的水的密度明显大于自由水的密度,并随溶剂变化,而AOT分子的构型不变.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通过精密测量密度、折射率和浊度研究微乳液滴微观性质的方法,获得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分别为10.5和12的AOT/H2O/甲苯微乳液体系液滴的微观结构及相互作用参数,得到AOT分子的长度L=1.07 nm,用液滴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相变温度与r的关系.用L=1.07 nm,通过密度测量得到AOT/H2O/甲苯和AOT/H2O/环己烷两个微乳液体系不同r值下液滴的微观结构参数,与文献报导的数据吻合得很好.发现在微乳液滴中的水的密度明显大于自由水的密度,并随溶剂变化,而AOT分子的构型不变.  相似文献   

11.
自1955年发现1-苯基-3.3-二甲基三氮烯类化合物具有抑止肿瘤的效应以来,不少作者对它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作了研究.这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比较明确的看法:该类化合物的疏水性是必要的;在氮原子上的两个烷基中至少有一个应该是甲基;药性随另一基团R 的增大而减弱;苯基用其它杂环取代,抗癌药性的区别不明显;抑止肿瘤的过程是烷基化的作用;抗癌性和致癌性常伴随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水/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水结构的FT-I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水/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水的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加水量的增大,水分子O-H伸缩振动的红外光谱由3493cm^-1向低频移动至3417cm^-1,微乳体系中,水分子与AOT分子的磺酸基作用的同时,与Na^+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两种离子对水分子O-H键的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磺酸基的作用使水分子中O-H伸缩振动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而Na^+的作用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乳化剂PAG和SPAN复配比例以及某些二价金属离子对W/O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St—DVB水乳液的悬浮聚合条件和白球的孔结构。结果表明,水相中存在微量的Mg~(2+)或Zn~(2+),并用适当比例的PAG和SPAN80配制的W/O型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St—DVB水乳液通过悬浮聚合制得的白球部份地具有类似田垄状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异辛醇/环己烷/水溶液所形成的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出了PbS纳米粒子,考察了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物质的量的比(ω0)、反应物浓度及浓度比、陈化时间等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产物的结构、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微乳液体系中,控制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成功地合成球形、梭形、针状和棒状的PbS纳米粒子,并且粒径分布集中,无团聚现象。论文还对不同形貌PbS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AOT/异辛烷/水微乳液中结晶紫与AOT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了结晶紫(CV)在双-2-乙基己基硫代琥珀酸钠(气溶胶OT或AOT)为表面活性剂的W/O微乳液中的吸光度. 根据结晶紫和AOT在微乳液水滴界面缔合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随着微乳液中水与AOT的摩尔比w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 结晶紫缔合度增大, 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平衡常数计算了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ΔrGm, ΔrHm和ΔrSm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arlipal O13/50、水、环己烷组成的W/O微乳液体系合成纳米Pd微粒, 考察了化学破乳剂作用下纳米Pd微粒的沉积过程. 结果表明, 不同化学破乳剂使纳米Pd微粒沉积的速率顺序为1,4-二噁烷跃四氢呋喃跃甲醇跃乙醇跃正丁醇. 研究了化学破乳剂对微乳液界面张力与两亲因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微乳液结构的破坏是界面张力增大的过程, 同时也是两亲性降低而向Lifschitz线逐渐靠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艾慧  范育波  陶蕾  方屹  陶凤岗 《化学学报》1999,57(4):372-376
利用DFTB3LYP/4-31G^*方法,对2-硝基-5-(N-甲基-N-十八烷基)氨基苯甲酸(NMOB)进行研究。计算结果发现,苯环的5位碳原子、氨基氮原子以及十八烷基链上与其最临近的两个碳原子所组成的两面角(D)约为90ⅲ时,NMOB有最稳构象,在NMOB自交替膜中,NMOB即以这种构象存在;而D=180ⅲ时,体系总能量较最稳构象高出31.57kJ/mol,这种构象存在于NMOB/花生酸镉(CdA)交替膜中,较小的能量差异使NMOB容易在两种构象之间进行转化,在NMOB/花生酸镉(CdA)交替膜中因受到花生酸直立构象紧密排列的诱导作用,NMOB分子以能量相对较高的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相分离工艺制备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微球,微球粒径可控制在40 nm左右;经旋转蒸发制得zein溶胶体系,zein溶胶具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静置数月不聚沉,Zeta电位法测得zein微球在pH值为4.0时分散性能最佳。 以纳米zein微球为固相稳定剂制备O/W型Pickering乳液,考察了zein胶体加入量、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zein胶体加入量的质量分数控制为0.4%,高油水体积比将有利于Pickering乳液的长时间稳定。 基于zein分子的两亲结构和界面组装特点,提出了zein微球稳定Pickering乳液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O/W微乳液中聚吡咯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荣  宋根萍 《应用化学》1997,14(4):18-20
选择合适的SDBS/吡咯/H2O三组分O/W微乳液与吡咯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三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吡咯聚合,所得聚吡咯粒子大小仅为2~3nm,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水相W/O型乳化膏体油膜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财 《应用化学》1998,15(6):83-85
高水相W/O型乳液是指水相体积占74%以上,属于高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1,2].乳化炸药的问世,使这种高水相W/O型乳液有了新的实际应用.这种炸药是90%~95%重的硝酸铵盐(占水相80%~90%重)水溶液高度分散在5%~10%的油相中构成W/O型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