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纯碳的研究 Ⅱ.煤和石墨的深度脱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考察了煤和石墨中矿物质组分在含氟酸脱灰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酸和不同脱灰方式对矿物质组分的脱除效果。由此,探讨了煤和石墨中矿物质的 组成和含量对含氟酸脱灰制取高纯碳效果的影响。有明,HF酸对高硅低钙含量的煤和石墨有显著的脱灰交果;而H2Si F5酸对低硅高钙含量的煤脱灰效果较好,但对石墨效果较差。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含氟 酸脱灰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酸洗脱灰及离子交换对低阶煤热溶剂提质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洗脱灰、酸洗和Na/Co离子交换对两种低阶煤(MM和LY)进行预处理,然后以1-甲基萘为溶剂对预处理煤进行热溶剂提质萃取,把煤分成提质煤(UC)、高分子量萃取物(deposit)和低分子量萃取物(soluble)3种主要固体组分,以及少量水和气体产物。结果表明,通过脱灰和离子交换均提高了两种萃取物的收率及碳含量,并明显促进了煤中含氧官能团的脱除。脱灰后MM煤的高分子量萃取物收率从3.5%增加到9.5%,Na离子交换LY的低分子量萃取物的碳含量高达85.3%、氧含量低于6.4%。离子交换对两种萃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明显的影响,Na+的影响尤为显著。酸洗脱灰和离子交换对低阶煤热溶剂提质萃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以氢氟酸(HF)为主体的脱灰剂,在较温和条件下,对大同烟煤进行了连续多步骤和混合酸的脱灰研究。结果表明,用混合酸比单用氟硅酸脱灰效果更好;采用连续多步骤的脫灰工艺可制得灰分≤0.5%的高精煤。对大同烟煤脱灰前后的灰组成分析表明,高精煤中的灰分含量与其所含的硅、铁组分的质量之和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TGA确定胜利褐煤盐酸脱灰煤和添加铁组分脱灰煤的着火温度,在着火温度进行燃烧反应,收集燃烧反应一定时间后的未反应残留物,利用FT-IR、XPS、XRD和Raman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胜利褐煤燃烧过程中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的加入降低脱灰胜利褐煤的着火温度,当添加量为3.50%时,着火温度降低的幅度最大。在着火温度燃烧反应一定时间后未反应残留物的FT-IR表明,其有机官能团结构无显著变化,说明铁的添加并不影响其有机官能团结构特性,有机官能团不会对燃烧性能产生太大的影响。添加铁使SL+在燃烧过程中未反应残留物结构芳香度下降,晶面间距增大,晶体结构中缺陷位相对增加,石墨化程度降低,烷基侧链增多,碳氧结构迅速减少,说明铁组分的加入改变了其燃烧过程中碳氧结构转化特性,抑制了石墨化转化速率与程度,即在燃烧反应过程中改变了其未反应残留物的微结构,从而改变了其反应历程,加速燃烧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酸-碱脱灰处理对鹤壁、淮南和靖远煤的有机组成、表面性质以及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脱灰处理后煤质特性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灰分下降,水分增加,挥发分降低,总碳量和芳香碳增加;氧的质量分数下降,酚羟基氧质量分数增加;硫的质量分数降低。酸-碱脱灰处理后煤的成浆性明显变差,在煤粒度分布、分散剂种类和用量相同时,脱灰处理使鹤壁、淮南、靖远三种煤成浆的定黏(1 000 mPa·s)浓度,分别比相应原煤下降了4.6%,6.6%和4.4%。进一步研究表明,经酸-碱脱灰处理,上述3种煤对所用4种分散剂的吸附量都明显增加,煤粒的Zeta电位也明显增加。酸-碱脱灰处理使研究用煤的成浆性变差,主要是由于煤的有机组成和表面性质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在煤液化过程中,煤中的少量杂原子(如氮、硫等)转移到煤液化油中,严重影响产品的工业应用。一般以加氢精制来脱除杂原子以制取洁净的燃料。根据文献报导,喹啉、喹啉系及其衍生物在煤液化严品的碱性氮化物中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又属于较难脱除的化合物,故在催化剂评选及选择工艺过程最佳条件的研究中往往采用喹啉作为模型化合物,并考察加氢精制过程中氮的分布、脱除效果和脱氮反应机理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煤经热处理以及煤与KOH共炭化地酸洗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经炭化再用盐酸洗涤,可以在缓和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酸洗脱灰率,煤与KOH共炭化后再酸洗,不仅对煤中的粘土,黄铁矿等无机矿物质有很好的效果,还特别适于脱除在一般情况下都难以除去的石英矿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煤经热处理(炭化)以及煤与KOH共炭化对酸洗脱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经炭化再用盐酸洗涤,可以在缓和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酸洗脱灰率;煤与KOH共炭化后再酸洗,不仅对煤中的粘土、黄铁矿等无机矿物质有很好的效果,还特别适于脱除在一般情况下都难以除去的石英矿物。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提出一种先炭化后CO2强化水洗的脱灰方法,选用甘蔗渣考察了生物炭的制备温度、CO2强化水洗温度及时间对脱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升高,脱灰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水洗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则趋势相反,对于300℃甘蔗渣炭,经40℃水洗4 h脱灰率可达57%。与炭化前水洗脱灰相比,先炭化后脱灰使甘蔗渣热解炭的固定碳含量和炭收率分别提高7%和3%。分析认为,在脱灰过程中,CO2通入水中扩散溶解形成碳酸,与部分盐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盐类,K、Na和Ca脱除率超过50%,部分方解石、白云石被脱除。该过程较单独水洗显示出较高的脱灰率和普适性,但是脱灰率与生物炭的灰分组成和类型相关,对花生壳、杨木热解炭脱灰率均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煤直接液化残渣焦CO2气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比较了流化床条件下神华煤及其直接液化残渣焦在CO2气氛中的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添加液化催化剂、脱除矿物质以及脱除重质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比原煤焦好,残渣焦在1000℃和1100℃的气化反应性指数为0.135和0.290,而原煤焦的则为0.118和0.200。脱灰后残渣焦气化反应性低于脱灰后的煤焦,说明直接液化反应后剩余的难液化物质的气化反应性低于煤焦;未经脱灰处理的残渣焦气化反应性高于煤焦,反映了液化过程中富集的矿物质及铁系催化剂的催化气化活性。脱除残渣中的重质油会降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高灰煤中矿物质及碳结构的振动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广西合山煤(GX)和平顶山煤(PD)及其酸洗煤的矿物质组分和碳结构。FT-IR谱图显示,GX和PD原煤的高岭石含量最为丰富,其次是石英和方解石,由二阶导数红外谱图发现,煤中还存在云母、蛇纹石、石膏和碱性长石。此外,从FT-IR谱图出现的三个层间水OH伸缩振动峰(3 695、3 651和3 619 cm-1)判断煤中高岭石的结晶度不高。酸洗煤的FT-IR和XRD分别显示出清晰的芳香C=C官能团峰(1 600 cm-1)和微晶碳(002)衍射峰;原煤的FT-IR和XRD都表明,矿物质完全掩盖了碳的信息。尽管如此,原煤及酸洗煤的拉曼谱图显示出清晰的缺陷碳峰(D峰)和石墨碳峰(G峰),而矿物质的信息完全被信号更强的碳峰掩盖。酸洗处理对煤的碳结构有较弱的影响,酸洗煤的碳结构有序度略低于原煤。  相似文献   

12.
对胜利脱灰褐煤的燃烧反应性进行了测试,并利用FT-IR、XPS、XRD和Raman等对不同条件下的未反应残留物进行了表征,以分析胜利脱灰褐煤在燃烧过程中微结构演变特性。结果表明,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煤样的脂肪族官能团不断消耗,碳氧官能团和芳烃骨架的消耗与生成交替进行,褐煤表面C-C/C-H键合结构所占比例先增加后减少,碳-氧键合结构所占比例先减小后增加,未反应残留物的芳香度不断升高,褐煤的石墨缺陷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而脂肪族侧链指数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表明随着燃烧反应进行对褐煤未反应残留物的石墨化程度逐渐提高,特别是在燃烧反应后期,石墨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SAPO-5 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对氨基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热法在常规无氟和含氟体系中制备了磷酸硅铝 (SAPO-5) 分子筛, 并运用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初始凝胶硅含量及 HF 的加入对分子筛结构、硅插入方式、酸性及其在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 (PAP) 反应过程中催化苯基羟胺重排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 HF 体系中合成的分子筛中 Si 的取代以 SM3 机理为主, 产生了较多的 Si(4Si) 纯硅区, 导致分子筛表面酸量降低, 酸强度增加. HF 的存在提高了 SAPO-5 分子筛晶化的完整度, 抑制了高硅含量条件下凝胶态 SiO2 的产生, 促进了 Si 在分子筛结构中的插入. 在硝基苯加氢合成 PAP 反应过程中, 含氟体系中合成的分子筛催化重排反应性能明显高于无氟体系合成的分子筛样品, PAP 最高收率达 53.2%.  相似文献   

14.
用FT-IR和NH_2-TPD研究了稀土含量相同时脱铝程度不同的四种REUSY沸石的酸性质. 并对复杂羟基谱的归属进行了讨论. 同时将酸性质与骨架的Si、Al分布, 非骨架组份以及二次孔相关联, 提出浅、中度脱铝时主要脱除与超笼中HFOH相关联的Si(3Al)和Si(2Al)单元中的Al, 深度脱铝时则脱除与六方柱笼和方钠石笼中LFOH 羟基相关联的Si(1AI)中的铝和少量Si(2Al)中的铝. 另外发现, 非骨架组份使一部分HFOH羟基不能被吡啶分子接近. 而二次孔的形成使一部份LFOH 能被吡啶分子接近. 随着脱铝深度的加深, 总酸、B酸、L 酸量都减少. 但强酸和B酸的强度均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5.
β沸石骨架稳定性与表面酸性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真空热脱附和空气中焙烧两种不同的方法脱除模板剂对Hβ沸石骨架结构稳定性和表面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脱除模板剂,其骨架结构保持完好且质子酸中心最多.而在空气中焙烧脱除模板剂,导致沸石骨架部分脱铝,形成大量的Lewis酸且耐酸性极差.  相似文献   

16.
高钠煤水热脱钠处理及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彩湾高钠煤为研究对象,根据煤中钠的赋存形态,分别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水洗和水热处理两种方式对碱金属的脱除效果,同时考察了水热处理对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彩湾煤中钠主要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单纯水洗对Na的脱除效果不理想,并且工艺耗时长、耗水量大;水热处理脱钠效率高,钠脱除率高达90.5%,处理后的煤灰中Na2O含量降至0.7%,属于低钠煤范围;水热处理后煤样的燃烧速率曲线移向低温区,燃烧特性优于原煤。  相似文献   

17.
煤灰及各种矿物质对SO2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G-DTG采用低加热速率实验研究了煤阶、脱灰及煤中主要矿物质成分对煤燃烧过程中SO2排放特性的影响,并对矿物质成分的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煤中硫质量分数的高低对烟气中SO2的排放有明显影响,排放水平与硫质量分数不成比例;煤中硫向SO2转化率与煤阶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脱灰能较小程度地促进SO2的生成,抚顺煤主要矿物质成分中Na、K、Mg以及Ca等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明显抑制SO2的排放,同时纳米级的TiO2也减少烟气中SO2体积分数,这些成分对SO2抑制作用的顺序为MgNa≈K>Ca>Mg>Ti的次序加速焦炭的氧化;Si和Al属于惰性成分,对煤中硫的迁徙以及煤的燃烧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Si掺杂对TiO2空心微球微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纲  刘昉  阳启华  张昭 《催化学报》2011,32(2):286-292
以葡萄糖、氟钛酸铵和氟硅酸铵为原料,采用一锅水热合成法在葡萄糖聚合形成的胶体碳球表面原位生成了含有Ti/Si物种的前驱物实心微球,再经高温焙烧脱除碳球模板,制得Si掺杂的TiO2空心微球.应用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进入到TiO2的晶格,形成的S...  相似文献   

19.
以纯Fe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XRD、Raman和TPH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碳化程度、还原程度对H_2O氧化过程的影响,获得了H_2O氧化过程与催化剂中碳物种转变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系统考察了典型的费托合成助剂K和SiO_2存在时对催化剂物化性质以及H_2O氧化行为的影响,发现催化剂的碳化程度越高,碳化铁的抗H_2O氧化能力越强,氧化过程使得碳物种的石墨化程度增加。适量K助剂可促进碳化铁和催化剂表面石墨碳的形成,提高了碳化铁在H_2O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SiO_2助剂的加入显著抑制了催化剂的碳化,但可有效提高碳化铁以及碳物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选用三种天然磷片石墨(大同混目石墨固定碳含量为88.78%,内蒙古兴和混目石墨固定碳含量为95.67%,山西芮城-185石墨固定碳含量为86.47%),在不同的条件下,用稀酸和氟化物溶液进行处理,考察了它们脱除矿物质的作用。经100℃用稀酸溶液处理2h,然后用氟化物溶液在70℃左右处理2.5h,大同混目石墨固定碳含量可达99.93%,内蒙兴和混目石墨固定碳含量可达99.80%,芮城-185石墨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