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根据联通管原理,作者设计了一套固液,液液连续萃取装置(图1)。可封闭,可开放;可热萃,亦可冷萃,还可用磁力搅拌器搅拌。装置说明:图1的装置由两个三颈瓶A、B组成。“1”、“2”为温度计,若不需控温可改为磨口塞。“3”为冷凝管。“4”为带三通活塞的联通管。在固液萃取及萃取剂比重大的液液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6个具有不同烷基结构的新型中性双配位有机磷萃取剂——二烷氧基膦酰乙酸酯(R_1O)_2PO-CH_2-CO-OR_2对镧系元素的萃取性能和规律。该类萃取剂中二个配位基团P=O和C=O附近的酯烷基R_1和R_2的结构变化明显地影响其对镧系元素的萃取能力,分配系数随着镧系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双峰效应,萃取机理与一般中性溶剂化络合萃取相似。萃取配台物中镧系元素与配体的摩尔比为1:3,并用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和红外光谱对二丁氧基膦酰乙酸异丙酯与硝酸镧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酸性磷取剂与金属体系间的平衡计算模型,萃取体系的水相采用Pitzer半经验公式求算γCu^2+,有机相用热力学关系求出了水,正己烷和萃取剂的活度系数,实验结果用Schatchard-Hildebrand模型关系,并经回归处理,得到了萃取反应热力学平衡常数及萃合物的活度系数。  相似文献   

4.
1-苯基-3-甲基-4-酰基-5-吡唑酮对于金属离子是一类优良的螯合萃取剂,其在稀土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已有综述。1908年Michae1is最先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1959年Jensen又合成了一系列1-苯基-3-甲基-4-酰基-5-吡唑酮类化合物并  相似文献   

5.
东北泥炭亚临界—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半连续装置上进行了中国东北几种泥炭非等温亚临界-超临界萃取研究。以甲苯作溶剂时最佳条件是:压力10MPa,温度330—350℃;以甲醇、乙醇作溶剂时最佳条件是:压力10MPa,温度300—320℃。萃取结果表明,生成萃取物的温度范围宽(180—420℃),主要集中在250—320℃温度区。选用灰分低、(H+N-O)/C原子比高的泥炭对萃取有利。动力学处理表明,主要萃取过程可用三级动力学方程描述,表观活化能为50—185KJ/mol。  相似文献   

6.
双(十二烷基亚磺酰)乙烷溶剂萃取钯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焕然  许洪民 《分析化学》1994,22(7):702-705
本文研究用双(十二烷基亚磺酰)乙烷萃取钯的性能,在KI存在下从7mol/L盐酸介质中用含有BDSE的氯仿能定量萃取钯,有机的钯可被硫脲或氨溶液反萃继之用TMK-TritonX-100光度法测定,研究了萃取的最佳条件及干扰情况,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I:BDSE=1:2:1,红外光谱证实萃合物中BDSE的二个亚砜以硫原子与钯配位,萃合物为异位体络合物,提出了选择性萃取分离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硅胶-氧化铝柱色谱预分离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两种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物中脂肪烃馏分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主要成份正构烷烃(C_(13)~C_(33))外,尚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植烷等)和萜烷。其中萜烷以五环三萜为主(C_(27)、C_(29)~C_(32)藿烷类化合物),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和C_(30)藿烯,倍半萜和三环二萜烷含量很少。未检出甾烷。此外,还检出一完整系列的烯烃。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抽提条件对褐煤抽出物各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2—乙基已基)磷酸萃肥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新型无溶剂样品制备方法—固相微萃取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固相微萃取法(SPME)是在固相萃取(SPE)的基础上结合顶空分析(Headspace)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样品制备方法,具有简便,经济、不使用溶剂等优点,并且能做到提取、净化、浓缩和仪器分析同步完成,文中对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萃取条件等、特点,应用及SPME法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作以介绍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乐平煤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金属离子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分离方面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文中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萃取机理及对金属离子萃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烷基双亚砜类化合物(正辛基亚磺酰)乙烷C8H17-O=2-(SH2)2-O=S-C8H17(简称BOSE),研究了BOSE-磷酸三丁酯(TBP)二元中性体系不Pd(Ⅱ)的协同萃取行为。试验表明,在4-7mol/L HCl介质中,该体系能定量地协同萃取Pd(Ⅱ)。还研究了协萃Pd(Ⅱ)的各种条件;Pd(Ⅱ)萃合物的反萃方法,萃取容量;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用本协萃体系对合成样品中的Pd(Ⅱ)进行  相似文献   

13.
14.
样品制备与处理的进展——无溶剂萃取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骏雄 《化学进展》1997,9(2):179-191
本文讨论了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样品制备及前处理技术的进展--无溶剂萃取技术。包括气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方法。简述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探讨了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5.
铀酰萃取剂双亚砜的合成及其微胶囊萃取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质 ,现在国际上一般使用磷酸三丁酯 (TBP)作为铀的萃取剂提取及回收铀。TBP对铀有较强的萃取能力 ,但它耐辐照能力较差 ,有关双亚砜的报道仅局限于n =1 ,2 [1,2 ] 。本文以硝酸为氧化剂 ,采用硫醚氧化法 ,合成了四个新的双亚砜类化合物PhSO(CH2 ) nSOPh(n分别为 2、3、4、6) ,并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为避免萃取过程中乳化或三相的出现 ,采用界面缩聚法[3 ] 以高分子材料包覆TBP和自制的双亚砜类化合物 (n =2 ,4,6) ,制成微胶囊 ,对其在酸性水溶液 (pH =1~1 .5 )中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用PYL新萃取剂从硫酸铈标准液以及某稀土铈矿浸出液中萃取铈。结果表明,分相时间很快,使煤油为稀释剂比用氯化效果好;在较高酸度下具有较高的萃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萃取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的上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报道了将超临界萃取原理与回流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二氧化碳回流中低压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解决了关键实验手段,通过应用证明设备可靠,费用低廉,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萃取光度法研究硫氰酸钼(V)络合物的萃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珍  何钟林 《化学通报》1995,(2):45-45,39
  相似文献   

19.
自制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操作条件的优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林伟生  王国俊 《分析化学》1995,23(7):765-769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本文使用自己研制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对吸附有痕量正构烷烃的Al2O3进行萃取,对各种操作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卢柑皮及生姜样品进行初步的萃取分析。结果证明该仪器设计合理,具有操作简便、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为复杂样品中痕量组分的萃取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