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网络大众化的迅猛发展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利契机,又带来了严峻挑战。正确处理网络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牢牢抓住契机,积极迎接挑战,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政治资源是执政党最重要的资源,青年大学生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教育的重要工程,是丰富党的政治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程,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界定,首先必须要解决"用什么"、"怎么样"和"向谁"来进行大众化的三个最基本问题。为此,可以从其内容指向、发展历程和客体指向三方面对其进行深刻把握。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不是一个单向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而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织、发展和完善的互动过程。全面把握和深入领会其内涵界定,还必须厘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来推进,文化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整体风貌。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重大的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通过思想解放,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广大群众中的内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产生实际成效,还必须完成从思想认同到实践认同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由群众掌握再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而要想使这一过程能更好的进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逻辑,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结合好,要从少数精英到人民大众、从抽象理论到客观实践。其路径是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发展、深入科学宣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坚定信仰,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8.
龙金凤 《科技信息》2011,(16):31-31,34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网络灌输是网络时代产生的新传播途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传播优势、必然趋势,它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新机遇。本文在坚持主导性、通俗性、差异性、疏导性、创新性的网络灌输原则下,探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灌输的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王莹 《科技信息》2009,(7):186-186,19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赋予全党、全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结合社会发展目标、体现民族精神、避免庸俗化。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素质基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理论前提;要推进宣传普及工作创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普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样与一元统一、内容与形式结合等方面的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包括理论建构要注重"三个贴近"、制度安排要注重规约、惯例和秩序、教育宣传方式要注重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以校园文化主阵地为平台,以大学生思想内涵提升为重点,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大众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为广大群众理解、接受、掌握并运用,在解读、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语言艺术魅力的运用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魅力集中表现为:科学性与人民性紧密结合的向心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说服力,民族性与时代性高度统一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针对民众的思想状况,新政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民众的结合,新政权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上,整肃与重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上,理论宣传与文艺渗透并重;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方面,针对群体特点,有的放矢进行。经过执政党与民众共同努力,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国网民人数激增,网络正日益成为各国政党活动的新手段和新工具。当前网络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需通俗化、内容需生活化、形式需多样化、管理需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尹文涛 《科技信息》2011,(17):I0153-I0153,I0068
随着我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教育,不仅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因此要积极探索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途径。本文力求为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着现代传播环境、传播体制机制以及传统传播方法的挑战和制约。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清晰把握和着力优化传播环境;研究和掌握受众特征、动机和选择性心理,建立新型的传授关系;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加强传播过程的整体控制;提高传播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树立"把关人"的社会可信度;充分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做好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认识"意见领袖"的存在和作用,特别重视互联网的"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这一理论从理论中心向广大群众传播、扩散,并进而内化为人们行动指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政治前提,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实践前提,发展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前提,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是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实质上是广大群众学习、运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要大力培育广大群众的“理论感”,为提高其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能力奠定思想和精神前提,要引导人们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要引导并推动人们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实际,不断提高广大群众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从存在论角度看,大众与生活世界是相通的,所以,大众化即生活化,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大众化。实践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活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于是,实践、现实生活、大众成为三位一体的东西。由此,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新时空境遇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新变化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挑战。高校必须根据时空境遇的新变化,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积极应对挑战,以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