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适应光学技术的运用和空间望远镜修复的成功使人们可以观测到更遥远星系中的造父变星,并由此准确地定出这些星系离我们的距离、从这些距离可以推知哈勃常数H的值,从而估计出宇宙年龄。观测的初步结果表明,由此测得的宇宙年龄比由恒星的观测和理论得到的最老恒星年龄还低。这使得长期以来未获解决的宇宙年龄问题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这一矛盾提示我们,在天体物理研究中,我们对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仍缺乏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当代物理学正酝酿新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的组成是什么?在宇宙中,除了人们常见的各种发光的星球、星系、星系团、类星体……等等发光天体,是否还存在着不发光的天体,或不发光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1543年,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著作问世了,这就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天体运行论》建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哥白尼认为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日心地动说”与当时人们认为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与当时作为欧洲天主教神学宇宙观基础的托勒密学说针锋相对,因此,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宣扬哥白尼学说的人受到了严酷迫害和镇压。  相似文献   

4.
楼宇庆 《物理与工程》2007,17(1):10-21,F0003
相传约137亿年前我们的宇宙起源于“盘古开天地式的大爆炸”,能量密度和温度均超高无比,却绝无什么特殊的“爆炸”中心,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均匀且各向同性,一直持续膨胀至今.刚开始的时候,随着宇宙温度的迅速降低,若干基本粒子物质相继浮现,宇宙早期的核合成过程制备形成了宇宙时空中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前的大致原初元素丰度分布.宇宙“大爆炸”发端时空中的能量场应当有量子涨落;耦合演化到后来呈现的物质场中,这些微弱而此起彼伏的涨落逐渐被引力在各种不同层次上放大,从而最终形成宇宙时空中不同尺度的物质结构系统(包括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球状星团、恒星、行星等).伴随着宇宙膨胀,有一个温度不断下降的热电磁辐射场被“捂”在物质场中;大约在389000年以后,这个热电磁辐射场基本不再与物质相互耦合作用,但它依然带有早期物质场中各处涨落的信息烙印.基于Einstein创立发展的广义相对论(1915年),Einstein(1917年)、Friedmann(1922年)、Lemaitre(1927年)、de Sitter(1932年)开辟了近代理论宇宙学的先河.Hubble(1929年)公布了遥远的星系退行速度正比于它们到我们的距离的划时代观测事实.基于宇宙元素丰度和核合成物理,Gamow,Alpher和Herman于1940—1950年大胆设想了宇宙“大爆炸”的物理框架图像.Penzias和Wilson(1964年)在贝尔试验室从事微波天线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2.7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经过多年的精心设计和准备,Mather和Smoot(1989—1994年)领导的“宇宙背景探索器”(COBE)空间试验精确地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和微弱的各向异性涨落;他们俩因此荣获2006年度的物理诺贝尔奖.90年来,科学家们众说纷纭,唇枪舌战,搜索证据,编造理论.随着地面、高空和空间综合试验及理论研究的持续迅速发展,精确宇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家一直认为。早期宇宙是一个浑沌、风暴激烈和彼此被撕裂成碎片的星系王国,而现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天体物理学家阿利斯捷尔·格雷厄姆博士仔细分析了距离我们约1亿光年的许多星系照片,这些照片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Wide Field Planetary Camera 2照相机拍摄的.对天文学家公认的观点提出怀疑。  相似文献   

6.
曾琴 《物理》1998,27(2):73-77
原子、分子是物质结构的第一个微观层次,是通向下两个微观层次———原子核和粒子的大门.原子分子物理在宇宙物质和过程的研究中起到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而宇宙物质和过程的前沿研究则向原子分子物理提供了许多新的生长点.天体中有无止境的原子分子物理问题有待于人们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宇宙磁场     
《物理》2020,(6)
磁场在宇宙中无处不在,贯穿各种天体。磁场对天体形成、辐射和演化起重要作用,也是宇宙线研究的基础。以前人们对宇宙磁场的理解主要是来自对地球和太阳磁场的测量和物理解释。近20年来,对宇宙更大尺度天体的磁场测量取得很大进展:发现了银河系具备沿着银河旋臂的几万光年尺度磁场,强度为2—4μG;发现了银河系晕里具有环向磁场,在银道面上下方向相反;发现了银河系中心有极向磁场的观测证据;发现了邻近旋涡星系可能具有万光年尺度磁场的证据;发现了星系团几千万光年范围内磁场存在的证据。宇宙学模拟也显示在宇宙超大纤维结构中应该有磁场存在。这些磁场可能都是宇宙早期产生并在天体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树华 《物理》2012,41(10)
暗物质是神秘的不可见的物质,约占宇宙物质中的83%.暗物质使处于高速旋转的星系免于飞散,对暗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宇宙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天体粒子物理——天文学与粒子物理学的交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以藩 《物理》2002,31(6):377-384
天体粒子物理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中的交叉领域,文章介绍了这个学科的若干近期进展。限于篇幅,选择讨论的内容涉及暗物质与残骸粒子、中微子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宇宙线、宇宙微波背景与暴胀、早期宇宙等。  相似文献   

10.
王进萍 《物理》2006,35(8):707-710
2005年8月17日,天体物理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当John Norris Bahcall病逝的消息传出后,当今国际重要学术刊物《自然》、《科学》以及《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和《泰晤士报》等媒体均以不同的纪念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的崇敬和赞扬.如今,这位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转眼间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值此,本刊编辑通过Email采访了他的夫人——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系的Neta Bahcall教授,谨以此文,表达对Bahcall先生的深挚怀念.  相似文献   

11.
一、黑洞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黑洞的存在,那么黑洞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是宇宙形成时就产生了一些黑洞,再就是恒星的坍缩产物中有一种是黑洞.大恒星的坍缩产物就是黑洞.现在间接观测和推断的结论是:不仅各大星系中都有黑洞,而且在某些星系中心也都有一个大黑洞. 二、暗物质 所谓暗物质就是不能用光学方法直接探测到的物质.理论上认为,暗物质本身既不发光,又不与光发生作用(比如,它不反射光),只存在万有引力.按现有的天体物理理论计算暗物质占整个宇宙质量的90%.而我们能观测到的各星系质量仅占整个宇宙质量的10…  相似文献   

12.
树华 《物理》2004,33(2):154-154
大破裂(big rip)——一种新的宇宙末日图景使当今的宇宙加速膨胀的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极端,Dartmouth学院的物理学家Robert Caldwell和他在Caltech的同事Marc Kamionkowski及Nevin Weinberg提出:如果假设中的使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足够大,它将克服把物体束缚在一起的万有引力、电磁力与强力,不仅星系问的空间继续增加,星系本身也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的宇宙》是徐一鸿在《可畏的对称》成为畅销书之后的又一部科普著作.徐一鸿教授出生在上海,后来移民到巴西,又到美国求学.徐一鸿是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永久成员,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园物理系教授,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他所著作品除本书外,还有《可畏的对称》、《吞云》和《力的统一》等书.本书的译者张礼  相似文献   

14.
戴闻 《物理》2011,(3):197
在宇宙大爆炸的40万年之后,宇宙的充分冷却使得原初氢原子得以形成,这些氢原子充满了早期的宇宙.再经过数亿年,第一批恒星以及星系形成,它们产生紫外辐射,进而将原初氢原子电离成电子和质子.这一过程被称为重新电离,标志着成年宇宙的一次相变.相变何时产生?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相似文献   

15.
丁林恺 《物理》1991,20(7):407-411
本文在介绍宇宙线物理研究的一般情况之后,侧重介绍近年来对超高能粒子物理、甚高能和超高能的宇宙γ源、宇宙中微子和宇宙暗物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21,(8)
60年前,里卡多·贾科尼团队用探空火箭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X射线辐射,从此打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全新的窗口。与我们所熟悉的可见光天空不同,在"看不见"的X射线宇宙,明亮的发光天体涵盖了黑洞、中子星、白矮星等致密天体,星系团和星系中弥漫的大量不可见的高温气体,以及各种剧烈的灾变事件。它们代表着宇宙中最为奇特的天体和极端的物理条件,如极强引力场、极强磁场和极高温。文章重点介绍最有代表性的X射线源,包括中子星和黑洞X射线双星、超大质量黑洞和活动星系核、星系团,以及伽马暴、超新星和潮汐瓦解恒星事件等爆发天体。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天文学家宣布观测到暗物质.人们相信暗物质这种神秘的物质在宇宙中的总量约占宇宙总量的1/4,是“明物质”(普通物质)的5倍,在遥远的30亿光年之外有两个巨大的星系正在发生碰撞,美国NASA的钱德勒X射线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超大望远镜和麦哲伦望远镜都在观察着这个壮丽的宇宙奇观,碰撞的能量非常巨大,以致使暗物质和明物质发生分离,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暗物质的机会,虽然科学家们至今仍在研究神秘的暗物质究竟以什么形态存在,但有确凿的证据显示这个宇宙中的物质大部分是暗物质。(相关论文将于近日在《天体物理杂志》发表)  相似文献   

18.
莱曼α森林     
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人类还无法探测到分布在遥远星系际空间的物质.而对这些物质的密度、成分和分布的探测对于了解星系的形成和宇宙演化都是极为重要的. 类星体及其光谱中吸收线的发现为研究星系际物质物理学提供了重要的手段.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因而也是可被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迄今观测到的谱线红移最高的类星体.其红移值为Z=4.43,相应的到我们的距离约为宇亩半径的93%.从如此遥远天体发射的光,将通过广阔的星系际空间才能到达地球.星系际空间的物质对光的吸收.将在类星体光谱上产生一系列的吸收线.对这些吸收线的分析研…  相似文献   

19.
陈学雷 《物理》2023,(5):297-308
宇宙黑暗时代是指宇宙大爆炸刚刚结束,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尚未形成的时期,这时的宇宙“鸿蒙未开”,蕴藏着宇宙起源阶段所遗留的大量宝贵信息。这一时期宇宙中性氢气体产生的21 cm信号为观测宇宙黑暗时代提供了探针,但这一信号现已红移到米波、十米波甚至百米波频段,在这一频段有其他天体特别是银河系产生的巨大前景辐射,在地球上的观测还受到地球电离层的吸收、折射以及多种电磁干扰,因此其观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利用月球背面或月球轨道进行观测具有优越的条件,可以避免电离层和电磁干扰对低频射电观测的影响。随着重返月球热潮的兴起,美国、欧洲、印度等国和中国都在积极酝酿月基天文特别是低频射电天文研究,打开低频电磁观测的新窗口,实现对宇宙黑暗时代和宇宙起源的探测。文章将介绍关于宇宙黑暗时代、宇宙黎明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月球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动向,并简要介绍中国提出的鸿蒙绕月卫星阵列计划。  相似文献   

20.
 大部分宇宙学家认为,宇宙─-它目前的膨胀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缓慢─-最终或者会逐渐地实际上停顿下来,不再膨胀;或者膨胀停止后会重新开始收缩。现在,两位研究人员表明,根据来自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卫星(COBE)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判断;宇宙将会无限期地膨胀下去.微波背景辐射存在的踪迹遍及整个宇宙,它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在天空的不同区域,这一辐射的温度有着轻微的差别,其数值为十万分之一左右.人们认为,这种差别为星系的形成──当宇宙处于青的期时──提供了线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宇宙会拥有三种可能模型中的一种,每种模型同时也决定了宇宙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