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SmMnO,的清洁表面上吸附Oz后的热脱附谱图中发现,气相氧不仅在SmMnO,表面吸附,而且也大量进入由于高温(820K)抽空而造成的晶格氧缺陷中.实验结果表明,O:在SmMnO,的表面吸附存在着两种化学吸附态,且均为二级吸附,即O}以离解方式吸附在SmMnOa的表面,同时对氧的热脱附谱采用脱附速率等温线法处理,结果得到这两种化学吸附态的平均脱附活化能分别为67. 0和93. 9k1 /mol,其中脱附活化能较大的那一种吸附态仅在较高温度下吸附时才出现,因而该吸附态应具有较大的吸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真空电子束蒸发技术,通过改变Al的蒸发速率在P型〈1 0 0〉晶向的单晶硅片上制备了两种不同平整度的Al膜,在草酸中对它们分别进行一次阳极氧化,研究Al膜平整度对硅基AAO(多孔硅基氧化铝)有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基AAO的有序度对Al膜的平整度有很大的依赖性,硅基Al膜的平整度越高,所获得的硅基AAO的有序度就越好.另外,对平整度较差的Al膜进行二次阳极氧化可以显著地改善硅基AAO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对氧化硅内表面进行了氧含量的深度分析,结果表明:硅内表面层确实存在着氧扩散层,对于不同的氧化方式制备的样品,氧扩散层厚度不一,氧的纵向浓度分布规律也不同,然而,当扩散层厚度大于峰值位置以后,它们的分布规律变得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修饰壳聚糖微球(PMAA-GLA-CTS).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它对水溶液中Zn2+和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H 4.0时,对Zn2+和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9.1,67.8 mg/g.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反应过程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确定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以0.2 mol/L的HCl为解吸剂,Zn2+和Cu2+的二次再生率分别为98.0%和96.0%.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两性半互穿型高吸水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对氯化钙的吸附及解吸行为,并通过热力学对其吸附及解吸过程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低温利于吸附,解吸过程为吸热反应,高温利于解吸;通过不同用量单体合成的树脂吸附行为研究,发现树脂对氯化钙的吸附量与单体丙烯酸用量成正比,与理论值接近.为高吸水性树脂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化交联法,经戊二醛交联包埋自制磁性颗粒,制得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其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表面平滑,粒径均匀.该微球对初始浓度32.28 mg/L的脱落酸吸附量为8.709×10-5mol/g,一次吸附率为89%.其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线性相关系数0.999.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进行了活性炭的氧化改性,以提高活性炭在油品吸附脱氮中的吸附量.利用程序升温分解质谱对改性前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检测.分别使用含有喹啉的模型油品和煤液化油对氧化前后活性炭的吸附脱氮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氧化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浓度由改性前的6.2mmol-O/g-A提高到改性后的25.9 mmol-O/g-A,同时,活性炭改性后其在模型油品和煤液化油吸附脱氮的吸附量也比改性前分别提高了2.8和2.6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达到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可以通过甲苯进行脱附,脱附后的活性炭具有与吸附前基本相同的吸附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高炉冶炼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邯郸钢铁公司2 000 m3高炉采集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回归(PCR)方法研究了各运行参数对高炉铁水含硅量的贡献,实现了高维复杂数据的降维.考虑到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处理多重共线性数据中的优势,利用PLS对高炉铁水含硅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对高炉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具有其独到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氧化锌(ZnO)单晶在室温下注入了能量在50~380keV之间,总剂量为1.25×1017/cm2的Fe离子.利用慢正电子束技术研究了离子注入产生的缺陷.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表明,离子注入产生了大量的空位团.在经过400℃以下的较低温度退火后,这些空位团的尺寸进一步增大,随后在高温退火后空位团开始恢复,经过700℃以上退火后大部分缺陷已经消失,而在1 000℃退火后,所有离子注入产生的缺陷得到消除.X射线衍射测量也表明离子注入产生了晶格损伤,且经过700℃退火后基本得到恢复.另外,在700℃退火的注入样品中还观察到金属Fe的衍射峰,表明Fe离子注入ZnO形成了Fe团簇.磁学测量显示Fe注入的ZnO中表现出了铁磁性.经过700℃高温退火后其磁性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Fe离子注入的ZnO中缺陷对其铁磁性没有影响,铁磁性可能来源于注入的Fe离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仪(HPLC-MS/MS)对二苯基硅二醇缩合得到的低聚物进行分析,优化了色谱条件,组分分离效果良好.对质谱碎片离子进行解析,产物为二苯基硅二醇、1,1,3,3-四苯基-1,3-二硅氧烷二醇(二聚体)、1,1,3,3,5,5-六苯基-1,5-三硅氧烷二醇(三聚体)、1,1,3,3,5,5,7,7-八苯基-1,7-四硅氧烷二醇(四聚体)的混合物.2种催化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组分相同,但主成分不同,盐酸催化下主要得到二聚体,钛酸正丁酯催化下主要得到三聚体和四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