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海南长臂猿     
阎璐 《科学世界》2007,(6):51-51
中国共有21种灵长类动物,它们部属于IUCN红色保护名录列出的极危或者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 hainanus)在IUCN的红色名录里面被列为极危物种,总数不到50只的现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历史上,海南长臂猿在海南岛地区广为分布,但近年来该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2.
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栖息在昌江县霸王岭的热带原始森林中。海南黑冠长臂猿雄性全身毛色为黑色,雌性为黄色,但头顶有一小片圆形黑毛,与云南及东南亚国家热带原始森林中的黑长臂猿种群的雌性通体黄色稍有不同,故一些专家把在海南栖息的长臂猿称为黑冠长臂猿,列为黑长臂猿的一个亚种。据设在广州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于60年代的调查,海南黑冠长臂猿  相似文献   

3.
GIS技术在海南长臂猿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跟踪观察海南长臂猿时利用GPS对该物种在霸王岭保护区栖息地内的活动地点和采食树种进行精确定位,同时结合其栖息地数字化地形图和卫片进行分析,获得海南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家域面积、活动所集中的海拔高度等重要生态学信息和数据;同时可对海南长臂猿的实际利用栖息地的面积进行精确的估算并进行其栖息地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雨林精灵——海南黑冠长臂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有5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西部黑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栖息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它们天性机警、行动敏捷,而且居无定所,野外观测十分困难。据1998年的普查,其…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者吉廷斯在研究了东南亚各地的灵长类动物的生活规律之后得出结论:猴子是具有相当音乐才能的动物。他认为,长臂猿尤其有音乐才能,它们唱起歌来就象鸣禽一样,非常悦耳动听。在考察中吉延斯发现,雄性长臂猿唱的歌比自己的“女伴”要多得多。每次唱歌的时间从数分钟  相似文献   

6.
马长勇 《科学世界》2022,(12):76-85
<正>中国是长臂猿分布的最北界。我国分布的长臂猿共有6种,总数不到2000只。2022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宣布了其中2种在中国野外灭绝的消息,其余4种亦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划分为“极危”物种。它们比大熊猫更珍稀,鲜少有人见过它们的真面目。这些神秘的类人猿生活在哪里?有哪些特别的行为习性?正面临着怎样的生存挑战?研究长臂猿十余年的灵长类专家带我们一起走进长臂猿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长臂猿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臂猿是较小的猿,无尾、长臂、下地能直立行走.长臂猿仅分布在东南亚大陆与岛屿的热带或亚热带常绿林中,我国云南和广东海南岛均有分布.中国的长臂猿分属三个种:黑冠长臂猿、白眉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 长臂猿的“家庭”长臂猿的生活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为一群.一群一般不超过五只,由一对成猿和三个子女组成,成年雄猿是群中的首领. 长臂猿大约每隔两年产一胎.初生的婴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分类中,长臂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同被列入猩猩科(Pongidae).此科又被人们称为类人猿科.归入此科的动物,尾巴已完全退化而与其他的灵长类动物迥异,它们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等灵长类动物.长臂猿体型纤巧,前肢极长,站立时手垂过膝,而且能够及地.双臂若伸开,可达1.5~1.6米.这对体重仅6~8千克,站高不过75~90厘米的灵长类动物而言,真是不合比例的长度,长臂猿之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7,(3)
正~~  相似文献   

10.
坝王岭原拟建立五个自然保护区,即斧头岭长臂猿保护区,乌烈青皮林保护区,金鼓岭荔枝林保护区,东六南亚松保护区和二林场热林保护区等。其中四个保护区尚未有正式批文。一九八○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斧头岭黑冠长臂猿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广东省十六自然保护区之一;又是热带山地雨林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块天然绿洲,这是热林景观饱满优美,空气新鲜滋润,是黑冠长臂猿生息繁殖理想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12.
长臂猿是高级类人猿,它是人类的远亲,智力发达,两臂与身体等长,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中,靠双臂在树林中悠荡而行,手握树枝,两手轮流倒换,疾如闪电,瞬间即无踪影。我国现存的长臂猿为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为数已很少,现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掌长臂猿也叫白手长臂猿,因其手足均有白色长毛而得名,中文名白掌长臂猿是从英文名White-handed Gibbon 翻译而来。它体长为50—58厘米,后肢长10—15厘米,前肢要比后肢长。没有尾巴。有两种色型:一种是淡色型,奶油白色;一种是暗色型,深黑色。这两种色型与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世界范围内,野生的海南黑冠长臂猿仅在我国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有16只,比“国宝”大熊猫更加珍贵。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博士周江在考察时,发现了长臂猿家族的很多鲜为人知的趣事……  相似文献   

14.
<正>长臂猿(Hylobates)属灵长目(Primates)猿科(Hylobatidae),它和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统称为类人猿,是我国第一类保护动物《尔雅·释兽》:“猱蝯善援.”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长臂者为援.”蝯,援和猿为同义词,指的都是长臂猿.它的前肢颇长,前臂长于上臂,手掌超过足掌,直立时,双手几乎可以达到地面,这是长臂在形态上最大的特点,依此可区别于其他一切猿猴类.  相似文献   

15.
言午 《科技潮》2007,(12):54-54
您听说过“胳臂比腿长,走路不用脚,双臂一晃悠,飞出十来米”的动物吗?它的名字叫——长臂猿。长臂猿真有如此特点和本领吗?  相似文献   

16.
黑长臂猿是目前所有长臂猿中研究最少的一个种,但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种。黑长臂猿是分布海拔最高的长臂猿,其领域面积明显大于其它长臂猿,鸣叫由雄性开始和结束,并且存在独特的一夫二妻群体。为了弄清楚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其行为对高海拔的适应及在系统演化上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的科学家就开始研究黑长臂猿。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从2003年3月开始,我们对在云南无量山大寨子生活的3群黑长臂猿的鸣叫行为进行了一年的研究,并且仔细观察了其中两个群体。后来,我们又确定了一个重点研究群体。通过两年的野外考察,2005年3月,这群黑长臂猿成为第一群习惯化的黑长臂猿群体,并且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群习惯化的长期稳定存在的一夫二妻群体。这为我们进行系统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习惯化”是行为学上的术语,表示研究对象已经习惯了研究人员的存在和观察。习惯化在行为学研究中非常关键,也非常困难。森林里的树高一般在20米左右,即使站在它们活动的树下,与它们的距离也有十多米。现在,我基本上可以在树下自由活动,它们不会有明显的紧张情绪,我还可以在大约3米的地方观察它们。过去,在野生长臂猿的研究中,这个距离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正在对其行为生态学进行研究,并且已经得到了国家“973”重点项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蔺汝涛 《大自然》2013,(1):68-70
神奇美丽的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保存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广阔空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被誉为"高黎贡山舞动的精灵"的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白眉长臂猿隶属于灵长目长臂猿科,因眉毛呈白色而得名。白眉长臂猿为东洋界缅甸—中国亚区的特有种,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和缅甸北部;中国境内仅分布  相似文献   

18.
从分类学的角度看,在动物界之下,最大的一个门叫节肢动物门。在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是昆虫纲。而在昆虫纲里,最大的是鞘翅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几种金龟子,都属于鞘翅目的金龟子科。金龟子是一类很常见的昆虫,在全世界的种类超过30000种,包括花金龟、丽金龟、鳃金龟、彩臂金龟等。  相似文献   

19.
选取在云南高黎贡山赧亢、板场和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公园中录制的东白眉长臂猿3组鸣声,用cool edie pro 2.0软件进行原始数据文件处理,再通过Raven pro 1.4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得到图形化文件.据声谱分析结果,东白眉长臂猿二重唱中,雄性的鸣叫序列包括开始音节、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调节音节根据第二个音节的频率变化分为强调音节和弱调音节.雌性的鸣唱序列分为重复音节和激动鸣叫,其激动鸣叫又可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比较东白眉长臂猿与东、西黑冠长臂猿的鸣声,发现雌性东白眉长臂猿能够发出黑冠长臂猿雌性个体没有的重复音节.此外,雌性东白眉长臂猿失败的激动鸣叫的出现频率非常高,在一次完整的二重唱中都会存在雌性东白眉长臂猿失败的激动鸣叫,而东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中没有.  相似文献   

20.
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现仅存不超过3个群体)仅分布于我国云南澜沧江以西,其中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该亚种最重要的种群分布地.2018年,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次开展了对这一种群2个群体的系统鸣声监测工作(持续1年),结果显示该种群的鸣叫频率平均为0.439次/d(A群0.421次/d;B群0.456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