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章教学目的是要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再用分子学说解释物理现象——物理变化及物理性质;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进一步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再用原子学说解释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及化学性质。所以第一、第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主干,就是以原子分子论为中心而研究物质的变化。本章编排的系统是。  相似文献   

2.
Ⅰ第一章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68~8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章的教导任务是根据学生早在自然课程和物理课程里获得的一些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他们从化学上获得初步的物质概念,还要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界里发生着这样一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以后生成了在成分上和特征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些物质。此后还应当使学生知道,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常常是互相伴随着进行的。在这一章里,应根据学生已知的事实(物体的热胀冷缩,各种物质会扩散和互相混和等等)来讲授分子论,而在后面的各个章节里,应该利用原子——分子论来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以便巩固学生已经学到的有关原子——分子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这些观点直接地向学生硬灌。而必须把化学课的讲授和辩证法则联系起来。例如,在开始讲解物质时,就要广泛地联系实际,使学生深刻了解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然后再逐步深入地研究物质的内部构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等组成。因为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小微粒都是不能直接知觉的。当形成这个概念时,如果不能以生动的事例来证明,就很可能把学生引导到唯心主义的道路上去。例如最初介绍原子-分子论时,有的学生就说:“讲了半天原子、分子,到底什么样谁也没看见过,说不定这是科学  相似文献   

4.
本章教材内容比较多,而且是理论性问题较为集中的一章,通过本章学习是要使同学初步地建立起这样的概念,即:①化合与分解反应的概念;②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组成分子的微粒,并得到关于原子量和分子量的知识;③理解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④在掌握化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子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就是本章的讲授任务,这个任务的确是繁重的,但是由于本章的系统性很强,各节间有机地联系着,所以学生在接受上尚无多大困难。本章从分解反应一节揭露了分子结构的本质。通过氧化汞分解一例,明显地说明了物质是可分的。由于在第一章中认识了物质由分子构成,所以就可从此建立起分子可  相似文献   

5.
本年6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后,总路线的精神照耀着各项工作;在化学课中应该怎样作?同时在化学课中怎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固然这问题关系着全部学校教育,可是在初中的第一节化学课——绪言里,就要注意到这问题,应该十分仔细的备好这一堂课,要使它在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的工作中,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分析课本上“绪言”有以下几个重点:1.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了化学就能掌握物质变化规律,制造多种多样物品,提高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所  相似文献   

6.
一、化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世界上的物质种类繁多,据统计,光地球上的化合物就有近二百万种,动植物也有一百多万种,宇宙间还有无数的天体,在这些星体上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化合物,乃至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如1969年9月在澳大利亚落下的一颗陨石中,发现有18种氨基酸;宇宙航行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样本中也分析出数种氨基酸。甚至曾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星际空间里,也发现二十多种星际化合物,如 CN、CH、OH、NH_3、H_2O、HCN、CH_3OH、H_2N—CHO 等。上述种种形式的物质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呢?从化学观点看,它们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目前人们已知道的化学元素已有106种,从外层空间获得的现有科学资料表明,在别的星体上存在的化学元素也还是这些种类,只不过数量各不相同而已。例如,在太阳上已发现有69种元素。那么,是否可以说世界统一于化学元素呢?不行。因为元素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一些更基本的粒子构成,这一来,是不是世界统一于基本粒子呢?也不。因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它还可以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初中化学“氧化物、碱、酸、盐”一章主要的教学任务是: 通过介绍几种在国民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根据原子-分子学说使学生正确的形成关于氧化物、碱、酸、盐各类物质的概念以及了解其相互反应关系。在形成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如何进行科学上的概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全是新的,要想先了解其中一类物质,必然要牵涉到另一类甚至于另外几类物质。因此氧化物、碱、酸、盐不论哪一类物质的完整概念也不可能一次就建立起来。所以在编写和讲授这部分教材时,除去概念本身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外,对讲授的顺序即如何使学生形成这些概念的方法的逻辑系统还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化合物化学不久以前才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是化学科学中最年青的学科之一。高聚物现代学说的主要内容如:关于高分子化合物是由链式结构的大分子所组成的物质的概念,关于这些物质的形成与破坏过程的概念,以提高分子物质的组成、结构间关系的确定等等,只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形成的。可是,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在技术上的意义及在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9.
初三学生在掌握“物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溶解度”,“干馏”,“酸”……等概念时,是比较困难的。表现在学生不能用简单明确的语言来表达这些概念。即使能熟背化学概念的含意、律文,也没有能力把概念加以概括和灵活应用。要是问学生“元素和单质有何区別?燃烧与自燃有何不同?”就很难得到满意的回答。一般学生,常有下列的错误:“某物质在100克溶液里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叫溶解度。”“电流通过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是我们目前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些不成熟的体会。一、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熟悉教材要从钻研教材中掌握概念体系与概念间的联系,才能有准备地、有诸创地提出逻辑性的思维问题;为学生思维活动指出道路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力的目的。如初中化学课本第一章,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运动快慢产生物质的物理状态的变化。这个概念是与第三章中氧气、空气都可以用加大压力与降低温度方法使之变为液体的概念(不仅氧、空气、一切气体变成液体都如此)成为体系而有内在联系的。因而教师在讲述氧、空气的上述物理性质时,应该避免直接了当地说明。而是要把这两个概念联  相似文献   

11.
由于物体能膨胀和收缩,我们就可以想到物质是由无数不相连续的小颗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这些颗粒叫做分子,而分子又是由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组成的,所以我们要想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必须先瞭解原子的构造。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在初中化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中提到:“初中全部化学课程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虽然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理论,是通过全部化学课程的学习,随着他们自己知识的积累而逐步进行的。”但由於全部教材都要贯串这个理论,因此对原子—分子论的基本论点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对原子—分子论分做两章叙述,由於要讲清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再讲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把分子论放在前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第一、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基础,则  相似文献   

13.
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二分册),奚尤什金著,第187—188页。第一节“本章的意义和任务”。金属冶炼的科学原理是中等教育里必修的基本知识。对铁、铜、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使他们形成关于金属的一般概念所必需的。关于黑色冶金业(铸铁的冶炼)的简要知识促使学生理解国民经济上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为提高铸铁  相似文献   

14.
本刊3月号(122页)樊桃同志用一个新方法证明“一克分子的任何物质中所含的分子数目都相同”。虽然这篇短文才有十一行,却是错误重重。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樊同志所犯的错误是原则性的,故此不能不加以纠正。 1.原文第一句说“设分子量为M之任一物质,在某体积时之重量为g,在该体积时,该物质之分子数为N,则  相似文献   

15.
毛立新 《大学化学》2005,20(5):56-59
众所周知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所依据的概念,是经过了许多世纪的努力才得到的。由公元前500年认为万物皆由“水、空气、火、土”四元素生成的四物质元素学说一直到18世纪末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被称之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波义耳(R.Boyle)于1661年给元素下了一个定义,并且通过实验证明四元素不能称为元素或要素,他把元素定义为:“元素不能用任何其他物体造成,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所谓完全混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终分解成的要素。”[1]虽然波义耳在著述中对于化学元素的讨论作了相当长的论证,但是在他那个时代没有达到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克分子”的讲解,一般是这样的顺序,先说明“克分子是用克做单位来表示的物质的一定的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分子量”然后再证明“各种物质一克分子里含同数的分子”,这个讲解顺序,是很多同志采用着的,教科书上也是这样。我却采取了另外的讲解顺序,或者叫相反的路线,我首先向学生说明的是:所谓“克分子”,就是“6.023×10~(23)个分子”,一个克分子的水就是6.023×10~(23)个水分子,一克分子可以说是6.023×10~(23)个分子的简称,然后指出:一克分子某物质的重量,正好等于该物质分子量的克数。我认为,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我采取的讲解路线更优越些,主要理由有二:1.教员讲课,必须把主要的本质的教给学生,一克分子的任何物质,重量各不相同,然而,它们都含有  相似文献   

17.
根据Gollnickt的定义,在光照下由物质A与氧分子生成AO_2的反应为光氧化反应。Gollnick等都将光氧化反应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没有敏化剂(用Sens.表示)参加的自由基反应,可表示为第二类光氧化反应是在敏化剂参加下发生的反  相似文献   

18.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9.
极谱分析中若采用物质在电极上的富集,能更进一步地提高测定灵敏度,目前,对此已引起相当的重视。物质在电极上的富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方法是物质以形成汞齐的方式富集于汞电极上。第二类方法是物质以形成难溶解膜状物的形式富集于液态或固态电极上。适合用第一类富集方法的仅限于那些能与汞形成汞齐的金属离子。阴离子、贵金属离子、不能在汞电极上还原成金属的离子和不能生成汞齐的金属就必须以第二类方法进行富集。  相似文献   

20.
王祖浩 《化学教育》1994,15(11):1-3
作为由化学事实、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化学技能等构成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之’‘纽结”。化学概念在引导初中生“入门”和帮助他们全面而又深刻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