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选用从大鼠胚肝中分离的有核红细胞(中、晚幼成红细胞)与小鼠浆细胞瘤(SP~2/0)细胞杂交,分析自然去核前的红细胞胞质对骨髓瘤细胞核恶性增殖的调控作用,以及晚幼期固缩核重新被激活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1)杂种细胞出现了与网织红细胞杂交同样的恶性表型逆转和去恶性化的特征,验证了我们有关哺乳类红细胞中存在调节恶性分裂物质的论点,这种物质在排核前的中、晚幼成红细胞中早已出现;(2)组化染色及蛋白电泳分析显示杂种细胞中出现正常分化的大鼠和小鼠珠蛋白基因产物血红蛋白,小鼠珠蛋白基因探针的分子杂交试验证明有小鼠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活动;(3)大鼠晚幼期固缩核于杂交后被重新激活而出现大鼠型珠蛋白基因产物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人凝血IX因子cDNA在转基因小鼠内的表达,特别是顺式调节顺序的存在位置,本文将3种具有不同结构的人凝血IX因子cDNA的重组基因导入离体培养细胞,发现外源的人IX因子cDNA都能表达人IX因子蛋白,进而将它们分别作成转基因小鼠,结果发现在转基因小鼠内都失去了表达特性。这些结果证实了在人凝血IX因子cDNA中存在着决定其在转基因小鼠内表达的顺式调节顺序,同时也排除了这种顺式调节顺序存在于3′端非编码顺序中的可能性。作者再结合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认为其顺式调节顺序可能存在于5′端的非编码顺序中。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鱼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本研究运用显微注射方法,把带有小鼠重金属螯合蛋白(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基因顺序的重组DNA片段,注入鲤鱼、鲫鱼和泥鳅等的受精卵内,在由此发育的受体中,50%以上整合了外源基因,成为转基因鱼。其中约有一半左右的转基因个体具有表达外源基因、合成人生长激素的能力,并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快速生长效应。转基因鱼已通过有性生殖将外源基因传递给子代,后者亦具有表达人生长激素的能力。至此,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个高效、简洁而且完整的转基因鱼模型,它为鱼类基因工程定向育种新技术奠定了实验基础。同时,本文还就鱼类基因转移和育种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人体β-珠蛋白基因的5′-旁侧DNA片段(-610bp→+1bp)内的两个负调控区域与HMG蛋白质(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s)结合状况已用近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足印分析法(DNase Ⅰ protection Assay)和凝胶电泳阻抑分析法(Gel MobilityShift Assays)加以分析。用凝胶电泳阻抑分析方法证明了HMG蛋白质(1+2)与两个负调控区域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同时也观察到这两个负调控区域的结合蛋白是各异的。为了进一步检测HMG蛋白质(1+2)与DNA序列的精确结合位点,我们又采用了足印分析的方法,观察到在第一个负调控区内HMG蛋白质(1+2)有一个专一的结合位点(-560bp→-533bp)。在第二个负调控区内,则可以检测到有两个结合位点(-272bp→-252bp和-306bp→-329bp)。另外,我们还证实了HMG蛋白质(14+17)与这两个负调控区都不能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提示HMG蛋白质(1+2)在β-珠蛋白基因表达中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 IR、UV、~1HNMR、~(13)C NMR 和 MS 数据的分析,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 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6.
用花粉管途径获得小麦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将带GUS标记基因的质粒pBI121用花粉管途径转化普通小麦(T. aestivum L)品种小山3号的小花。从结实的106粒种子中,经点杂交初步筛选,再经Southern分子杂交鉴定,选出5株转基因小麦,转化率为4.7%。同时用荧光法和X-Gluc染色法测试,检测到这些植株中有GUS基因的表达产物β-葡糖苷酸酶(GUS)存在,证明GU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植株中,并能在植物体中表达。  相似文献   

7.
应用扩增cDNA的直接序列测定,分析了中国人一种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ⅣS-Ⅱ nt. 654 C→T)的转录产物和mRNA的剪接缺陷,结果表明这一突变基因除了导致β-珠蛋白m RNA的加工错误外,仍然产生少量正常剪接加工的mRNA。从而导致β~+地中海贫血。本文报道的方法为在转录水平上研究基因的表达,以及为遗传性疾病的分子缺陷提供简便和灵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原位缺口平移法测得,体外5—50μg/ml石蒜内铵(LBT)对小鼠肝癌细胞不产生DNA单链断裂,但能程度不等地抑制染色质活性,其作用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LBT对不同活性结构状态的基因作用不同,可使c-myc,N-ras癌基因和β_2微球蛋白基因对DNA酶Ⅰ的敏感性分别从75±6,66±4,70±8%降至28±8,25±5,28±7%。但对c-myb癌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方法首次观察到HMG蛋白质(1+2)和人体β-珠蛋白基因的5′-旁侧DNA序列内的一个负调控区域(NCR1)相互作用的构象,这类蛋白质能将线状的DNA片段(~200bp)折叠起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直径70±6A)和°一条似乎呈现左手螺旋(z-from)的线状DNA尾巴。  相似文献   

10.
枸杞叶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枸杞叶是中国传统使用的滋养药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从枸札叶中分离和制备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是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金合欢素-7-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芦丁)(5);并以槲皮素为内标测定了它们在枸杞中的含量,用油脂氧化向往 测定仪测定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木犀草素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1.
从石竹科植物九子参(Silene rubicunda)根中得到四个糖链上带乙酰基的新的三萜皂苷——九子参苷A,B,C,D(rubicunosides A~D,1~4).前文已详细报道了九子参苷A的结构研究,本文报道九子参苷B,C,D的结构.通过FAB-MS和NMR,分别确定九子参苷B,C,D为糖链上带单乙酰基的三萜九糖苷、七糖苷和糖链上带双乙酰基的三萜八糖苷,分别命名为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鸡纳糖-(1→2)]-[3′-O-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B,2),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4″-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C,3),皂树酸-3-O-β-D-吡喃半乳糖-(1→2)-[β-D-吡喃木糖-(1→3)]-[6′-O-正丁基]-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1→4)-a-L-吡喃鼠李糖-(1→4)-[2″-O-乙酰基-β-D-吡喃鸡纳糖-(1→2)]-[3′-O 乙酰基]-β-D-吡喃夫糖苷(九子参苷D,4).  相似文献   

12.
从黄花棘豆的总皂苷中分离出两个新皂苷1和2.经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确证,1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2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  相似文献   

13.
表达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转基因烟草及其对TMV的抗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体外重组DNA技术构建携带烟草花叶病毒(TMV,国内流行的普通株)外壳蛋白基因(CP)的中间表达载体,通过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重组TMV-CP基因被转移至烟草细胞,并获得大量再生的转基因烟草。工程烟草的基因组经Southern印迹法分析证明,CP基因在再生工程株染色体中有1—5个拷贝的插入。分子杂交分析确证TMV-CP基因在转基因株中获得正确表达,其mRNA和蛋白产物的丰度分别达0.005—0.01%及0.05—0.2%。攻毒实验表明90%以上的能表达TMV—CP基因的工程烟草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扩散,并显著延缓,减轻系统病状的发生。有3株工程植株直至花期无病状表现,生长正常。这一抗性作用机制在于转化细胞中的外壳蛋白在病毒侵染早期有效地抑制了入侵病毒颗粒的脱壳,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高效抗虫转基因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苏云金杆菌HD-1的杀虫蛋白基因经5′端改造,3′端进行4种不同长度缺失后插入到含有双增强子的35S启动子,翻译增强子“Ω′”片段的双元载体中,借助土壤农杆菌LBA 4404将在此双元载体上的杀虫蛋白基因及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II)转入到生产品种烟草NC89的染色体上,从而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转化再生烟草植株。用1—3龄烟青虫对这些转化植株进行大量重复虫试结果表明用4种不同长度B.t.基因转化的再生植株中都有抗虫性高的植株,其中以1.8kb的B.t.Cry IA(c)基因转化的植株杀虫效果最好,这一组转基因植株的平均杀虫率在90—100%的约占该组总虫试植株的50%。对高抗虫性植株的子一代(T1)和子二代(T2)进行遗传分析,分子生物学分析和进一步的抗虫试验表明B.t.基因已遗传到子代并初步选到了高抗虫性的转基因纯合株系D8-14和D19-8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酵母接合因子α基因(MFα-1)的启动子、前导肽顺序(α-factor leader sequence)以及2μm质粒复制起始顺序(2μori)构建了一组酵母-大肠杆菌穿梭分泌型表达载体(pYNA,pYNB)。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基因(145肽顺序)融合于这一前导肽顺序的3′端,在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得到表达和产物分泌。表达产物与天然β-hCG全抗体及单克隆抗体都有免疫反应。用β-hCG放射免疫双抗试剂盒测到每升培养物含有45μg产物。对这一产物的部分特性做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6.
黄花棘豆化学成分的研究Ⅱ.两种三萜皂苷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黄花棘豆的总皂苷中分离出两个新皂苷1和2。经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确证,1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2为3-O-[α-L-鼠李吡哺糖基(1→2)-α-L-阿拉伯吡哺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基]-黄豆醇B。  相似文献   

17.
两头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反相柱层析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两头尖根茎中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ESI-MS、^1HNMR、^13CNMR、HMBC、HMQC、TOCSY、DEFT)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I)、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㈣和3-O-α-L-吡喃鼠李糖基-(1→9)-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Ⅲ),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多被银莲花皂苷14(Rad-deanoside 14),多被银莲花皂苷15(Raddeanoside 15)。化合物Ⅲ为已知化合物常春藤皂苷B。  相似文献   

18.
宋纯清  徐任生 《化学学报》1991,49(9):917-920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 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IR、UV、^1HNMR和MS数据的分析, 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1→2)β-D-葡萄吡喃糖苷, 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19.
从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花粉中分到两个新苷, 命名为番红花新苷甲(1)和乙(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IR、UV、^1HNMR和MS数据的分析, 鉴定1为异鼠李素-4'-O-α-L-鼠李吡喃(1→2)β-D-葡萄吡喃糖苷, 2为β-对羟基苯基-乙醇-α-O-α-L-鼠李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方法在海南岛文昌县自然人群中进行异常Hb病普查时,在一汉族家庭中发现一种α链异常的快速血红蛋白变种。先证者男,54岁,血液学检查显示正常。家系调查结果表明先证者之母和他的五个子女中三个亦携带有相同异常Hb,均为杂合子,遗传行为符合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规律。异常血红蛋白含量为29%。异常α链胰蛋白酶酶解物指纹图谱分析显示αT2,αT3基本消失,出现两个主新肽斑α~XT2 3和α~XT1 2 3,以及一个次新肽斑α~XT2 3′。氨基酸定量分析和顺序测定结果确证,α链第11位赖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这种变异体为文献中未报道过的血红蛋白新变种。按其发现地,命名为Hb文昌(Wenchang):α11(A9)Lys→Gl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