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ltraviolet difference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AMP and dAMP upon binding to snake muscle fructose 1, 6-bisphosphatase showed that both of the ligands interacting with the enzyme generated three positive peaks located at 270 nm, 280 nm and 288 nm. The binding constants calculated from the titration curve of difference spactra by the successive addition of nueleotides were 2.0×10~6M~(-1) and 1.2×10~6M~(-1) respectively. The fact of the same binding constants for the two ligands indicated that the unique inhibition behavior of dAMP differing from AMP was not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binding between AMP and dAMP, but due to the absence of 2'-OH group on the ribose of dAMP. In contrast to the difference spectra of AMP binding, the U. V. difference spectra produced by tryptic digestion of fructose 1, 6-bisphosphatase gave two negative bands at 280 nm and 288 nm and had a close resemblance to that of the enzyme in urea. The opposite signs of the two kinds of difference U. V. spectra produced by AMP binding  相似文献   

2.
铝(Ⅲ)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的紫外差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pH7.4、 0.1mol· L~(-1)N-2-羟乙基哌嗪- N′-2-乙磺酸( Hepes)及室温条件下,使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铝(Ⅲ)对脱铁伴清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铝(Ⅲ)与脱铁伴清蛋白结合后其紫外差光谱在 238nm和 291nm处出现吸收峰。在 238nm处铝(Ⅲ)-脱铁伴清蛋白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是 (1.52± 0.04)× 10~4cm~(-1)· mol~(-1)· L。铝(Ⅲ)可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两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条件稳定常数是 lgK_N=11.21± 0.12,lgKC=9.53± 0.24。 N-端单铁伴清蛋白的紫外差光谱滴定表明,铝 ?优先占据脱铁伴清蛋白的 N端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同步扫描-化学除氧胶束增稳室温燐光法研究了痕量菲和荧蒽的同时测定。考察了菲和荧蒽二元混合物中两组分的相互干扰限量。讨论了在胶束体系中菲和荧蒽相互干扰的机理。实验表明,适宜的△λ为186nm。菲和荧蒽的同步峰分别位于480nm和547nm。该法的线性范围为:菲为2.7×10~7~4×10~(-6)mol/L,荧蒽为2.2×10~(7-)~1×10~(-5)mol/L。检出限为:菲为2.7×10~7mol/L,荧蒽为2.2×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4.
采用乙酸乙酯为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非良溶剂, 确定了Mark-Houwink方程分别为[η]_r=1.91×10~(-2)·M~(0.607)和[η]_l=4.06×10~(-2)·M~(0.572)。研究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激基缔合物的荧光效应。通过稀溶液中环型和线型高分子线团在柔顺性上存在着差异, 解释了二者之间在荧光效应方面的差异, 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I_E/I_M)c→0~M关系式分别为(I_E/I_M)r,c→0=1.91+3.40×10~(-6)M和(I_E/I_M)l,c→0=2.15+3.05×10~(-6)M。  相似文献   

5.
在pH7.4,温度为25℃的条件下,用紫外吸收差光谱进行了Eu^3^+对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滴定。结果表明Eu^3^+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结合后其差光谱在245nm和296nm处出现吸收峰,在245nm处,Eu^3^+-脱铁转铁蛋白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是(2.2±0.1)×10^4cm^-^1.mol^-^1.dm^3,Eu^3^+可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2个金属离子结合部位,Eu^3^+优先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C端结合部位,条件平衡常数是logK~C=8.42±0.12,logK~N=6.03±0.42。Eu^3^+与R~E^3^+(R~E=Nd,Sm,Gd和Tb)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表明,稀土离子占据脱铁转铁蛋白的C端结合部位时受离子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外加水压下作者等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五个分级试样的苯溶液粘度,并用光散射法在丙酮溶液中测定了重均分子量,得到下列特性粘数、分子量关系式(25°)。不加外压时:[η]=3.80×10~(-3)M~(0.79)毫升/克S_R=55达因/厘米~2:[η]_s=12.6×10~(-3)M~(0.70)D_R=5000秒~(-1):[η]_D=8.37×10~(-3)M~(0.73) 适用于分子量范围0.2—4.5×10~6。并指出用实验数据验证性粘数理论时,α值的切变速度依赖性有重要的影响。粘度数据中斜度系数 k′或β值,无论对 S_R 或 D_R 都没有显著的影响,与前人的结果有不同。对光散射测定所用仪器加以叙述并从光散射数据得到了试样的 A_2和<~2>_z 的数值。  相似文献   

7.
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法同时测定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原子效应(HAE)的选择性,建立了一种仅用TlNO3和KI为重原子微扰剂(HAP)、Na2SO3为除氧剂的无保护流体室温燐光(NP-RTP)同时测定α-萘乙酸(NAA)和吲哚-3-乙酸(IAA)的方法。吲哚-3-乙酸(KI为HAP)、α-萘乙酸(TlNO3为HAP)和α-萘乙酸(KI为HAP)的最大激发/发射峰分别位于280/448nm、280/490nm和280/490nm,线性范围分别为2.5×10-7~1.0×10-5mol/L、1.0×10-7~6.5×10-6mol/L和6.5×10-7~1.0×10-5mol/L,检出限分别为6.5×10-8mol/L、7.1×10-8mol/L和1.98×10-7mol/L。该方法已用于商品萘-吲可湿性粉剂中α-萘乙酸和吲哚-3-乙酸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5.3%~104.7%和1.8%~4.6%。  相似文献   

8.
嵌入式超薄碳膜电极的伏安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在其表面嵌入碳膜或碳纳米管,制备了超薄碳膜电极,并用于酚磺乙胺(ETA)的测定。超薄碳膜电极对ETA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和增敏作用,与玻碳电极相比,氧化峰电位负移120mV,还原峰电位正移160mV,电流响应明显增大。在最优条件下,ETA浓度在5×10-7 ~9×10-6 mol/L和9×10-6~6×10-5 mol/L之间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67和0. 9979。该电极制备简便,价格低廉,用于酚磺乙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用分光光度法研究[Ir(NO)Cl_5]-与二苯胺的反应。在6M盐酸溶液中,生成1:1及2:1配合物,吸收峰分别在515nm及571nm,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及3.8×10~4。实验表明,新配合物是由[Ir(NO)Cl_5]-的NO~+基在二苯胺氨基的对位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生成。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受阻胺光稳定剂存在下聚丁二烯的单线态氧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粘度法、ESR、IR、GPC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商品高分子受阻胺存在下聚丁二烯的单线态氧氧化,结果表明,高分子受阻胺抑止聚丁二烯的单线态氧氧化,其效率是944>PDS>770>622。用Monroe方法测定了受阻胺对单线态氧的猝灭速率常数,K_q~(-O_2),它们是944(3.2×10~6M~(-1)s~(-1)),PDS(8.2×10~5M~(-1)s~(-1)),622,770为2×10~5M~(-1)s~(-1),ESR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944和PDS能够产生稳定的氮氧自由基No,而622则不产生。用GPC研究还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PDS具有对聚丁二烯的接枝——交联效应,提出了这种接枝交联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广角及准弹性光散射法测定了聚苯醚砜各级分在DMF中和在θ溶剂中25℃时的均才半径R_G,第二维利系数A_2,流体力学半经R_H,扩散系数D_O,扩散系数的浓度依赖性k_F以及这些参数与分子量M的关系。它们的结果如下R_G=0.031MO~(0.55) D_O(θ)=0.906×10~(-4)M~(0.5) D_0=1.445×10~(-4)M~(0.55)A_2=0.033M~(-0.35) k_D(θ)=0.5M~(0.34) k_D=2.3×10~(-6)M~(1.36)α_H=R_H/R_H(θ)=0.63M~(0.05)R_H(θ)=0.0299M~(0.5)R_H=0.0188M~(0.55) 作者讨论了静态与动态两种高分子尺寸之间的关系;三种溶胀因子α_η和、α_H、α_G之间的关系;以及摩擦系数的浓度系数k_F与流体力学体积V_H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结果满足下面各关系式: R_H/R_G=[π(v+1)(2v+1)/3]~(1/2)(2-v)(1-v)/2, α_η~3=α_(G)~2α_H, k_F=1.2A_2M+N_AV_H/M,K_F(θ)=N_AV_H/M  相似文献   

12.
以电化学法和光度法对酸性橙Ⅱ(AO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pH 7.2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AOⅡ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Ep约为-0.69 V(vs.SCE),加入BSA后AOⅡ还原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SA的电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下降值与BSA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r=0.9900~0.993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8mol/L。测定了AOⅡ与BSA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并对结合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时失活和构象变化的速度。1mol/L,2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为1.62×10~(-2)S~(-1)和2.05×10~(-2)S~(-1),但是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3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2.56×10~(-2)S~(-1),而变性速度常数为3.72×10~(-3)S~(-1)。失活速度比构象变化速度快大约一个数量级。在4mol/L,5mol/L,6mol/L脲溶液中变性时,酶分子快速失活,而其构象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5.27×10~(-3)S~(-1)。5.47×10~(-3)S~(-1),5.56×10~(-3)S~(-1)。可见,在相同浓度的脲溶液中,氨基酰化酶的失活速度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上述结果表明,含有辅基金属离子Zn~(2+)的氨基酰化酶的活性部位较酶分子的整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柔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尼古丁对胆碱氧化酶(CHOD)的抑制作用,将胆碱氧化酶电极用于微量尼古丁的测定。酶电极制作中,先在铂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壳聚糖膜,再用戊二醛交联CHOD。采用这种酶固定化方法,电极在4. 0×10-6 ~ 3×10-3 mol/L胆碱的浓度范围呈线性关系。探讨了工作电位、pH、底物浓度等实验条件对酶电极性能及抑制过程中响应电流的影响,测定了电极的重现性、干扰及使用寿命。电极检测尼古丁的线性范围为1. 5×10-5 ~3×10-3 mol/L;检出限为1. 25×10-5 mol/L。将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烟草中尼古丁回收率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钒-络蓝黑R(EBBR)络合物在碳糊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在pH4.7的0.2mol.L-1HOAc-NaOAc缓冲溶液,于0.4V富集,从0.4~1.4V以300mV.s-1的速率线性扫描。在1.17V(vs.SCE)的二次导数氧化峰电流与钒的浓度在9.0×10-10~6.0×10-8mol.L-1(1.2×10-6mol.L-1EBBR)和6.0×10-8~6×10-7mol.L-1(3.0×10-6mol.L-1EBBR)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富集450s,检出限为4.0×10-10mol.L-1(S/N=3)。该法用于花生仁和自来水样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测定痕量硅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研究了在阿拉伯树胶存在下,硅钒钼蓝-罗丹明B水相光度法测定硅的新方法.四元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9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10~6·L·mol~(-1)·cm~(-1),Sandell灵敏度为2.25×10~(-5)μgSi/cm~2。硅含量在0~0.7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水中痕量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左旋多巴在单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层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左旋多巴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在pH4.6的0.1mol/LHAc NaAc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峰形很好的氧化还原峰。电极反应受扩散控制,反应过程中电子的得失伴随着等量的质子参与。氧化峰电流与左旋多巴浓度在2.1×10-4~5.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6mol/L。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量的I~-(1×10~(-3)-4×10~(-2)mol I~-/mol AgBr)进行表面掺杂的正八面体AgBr乳剂的介电吸收频谱, 并用强X射线光源相应作了多晶X射线物相分析。当I~-的加入量小于1×10~(-2)mol/mol AgBr时, 介电吸收峰随加入I~-量的增加而逐渐向高频方向位移。吸收峰弥散, 分布很宽。当I~-的加入量大于1×10~(-2)mol/mol AgBr时, 样品的介电吸收峰不再明显向高频方向移动, 峰形亦相对比较尖锐。已有证据表明, 在掺杂I~-以后, 在AgBr微晶的表明层内除生成Ag(Br, I)混晶外, 还附生有一薄层β-AgI。分散相颗粒表面层大约2.0 nm范围内的组成与结构对非均匀电介质中的界面极化效应有重要影响, 此外, 对界面极化效应应用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PH7.6的10%三乙醇胺溶液中,用快速扫描伏安法,可获得茜素S以及铝-茜素S配合物的吸附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63V和-0.74V(vs.SCE)。起始电位置于-0.65V时,只出现配合物的还原峰,其导数峰的高度与铝的浓度在1.2×10~(-9)-1.0×10~(-7)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6×10~(-10)M。电极反应是吸附于电极表面上的配位体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  相似文献   

20.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同时检测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在0.66 mol/L KCl(pH 7.20)底液中,氯霉素和哌拉西林钠在汞电极上均有一灵敏的导数还原峰,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的峰电位分别为-1.230 V和-0.638 V,检出限分别为4.5×10-8和8.2×10-9mol/L,峰电流与浓度分别在9.0×10-6~7.0×10-8mol/L和4.0×10-6~4.0×10-8mol/L范围有良好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8。将该法应用于氯霉素滴眼液和注射用的哌拉西林钠中氯霉素及哌拉西林钠的测定。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哌拉西林钠和氯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体系为一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