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龚品林  陈年芳 《贵州科学》1991,9(4):305-313
Cr_(12)MoV钢具有很好的淬透性,淬火后在300~400℃回火仍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和韧性相配合,且其体积变形很小。为此广泛应用于制造形状复杂的模具和量具。但由于钢中存在合金元素较多,加热时,不同淬火温度,奥氏体晶粒度不同,碳化物溶入基体也不同,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针大小和残留奥氏体量也不同,从而显著影响钢的机械性能和工模具的磨损及寿命。不同的工模具对性能要求各异,为此许多资料对Cr_(12)MoV钢推荐的淬火温度范围较宽:950~1000℃、950~1130℃、980~1020、1020~1040℃。随淬火  相似文献   

3.
1Cr18Ni9Ti钢多元共渗层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阮霞  席慧智  徐哲 《应用科技》2006,33(9):25-28
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法对4Cr10Si2Mo气阀钢进行铬钛铈及铝钛铈多元共渗。通过光学显微镜、硬度测量仪、X射线衍射和能谱测量仪对渗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值、相组成和成分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过Cr-Ti-Ce、Al-Ti-Ce多元共渗处理后,均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因此,4Cr10Si2Mo经Cr-Ti-Ce、Al-Ti-Ce多元共渗后,可以部分代替贵重金属材料和提高气阀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体低温稀土多元共渗方法,研究了S_(20)A钢的耐蚀性.盐雾实验结果表明,未渗稀土样品2h出现锈斑,而渗稀土的样品10h也未出现锈斑.其它耐蚀性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Q235钢快速碳氮共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碳氮共渗剂存在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气体碳氮共渗技术对Q235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讨在850℃时不同的保温时间实现快速碳氮共渗处理的可行性。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磨损实验机等检测分析手段对渗层的显微组织、相组成、渗层厚度以及渗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长,显微组织越来越致密;渗层厚度增加,850℃下保温7 h时渗层的厚度达到最大,约为1400μm,显微组织也最致密。碳氮共渗层的相组成主要由碳化物(Fe3C)、氮化物(Fe3N)组成。渗层的显微硬度随着碳氮共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保温7 h时HV0.2最大达到7.97 GPa,是Q235钢的7.5倍。该工艺下渗层的耐磨性能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Cr13不锈钢渗硼层的组织和耐磨性。研究发现,渗硼层由硼化物层和过渡区构成,而硼化物层又由极薄的(Fe,Cr)B层和相当厚的(Fe,Cr)_2B层组成,在硼化物上分布有少量的(Fe,Cr)_3(C,B)。过渡区是在细小弥散的两相基体上分布着块状和网状碳化物。渗硼试样的耐磨性比常规处理试样高出4—5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了石油化工设备中乙烯炉裂解管系用钢Fe_(25)Cr_(35)NiNbW经铝硅共渗后的热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铝硅共渗后的热疲劳性能高于未渗试样,渗层越厚,热疲劳性能越好。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5Cr4Mo3SiMnVAl钢氮碳共渗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Cr4Mo3SiMnVAl钢进行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分析了温度、时间、气体比例等对渗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最佳工艺参数,渗层的组织性能好,并在切边模上进行了生产试验,使用寿命是原工艺生产工件的2倍,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r12MoV钢超塑性压缩变形的力学特性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在温度780~820℃、初始应变速率(1.5~15)×10-4 s-1条件下测得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测量、计算了试样膨胀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压缩后基本保持圆柱状,膨胀系数大于1;在780~820℃,(1.5~15)×10-4 s-1压缩条件下,稳态阶段流变应力低至80 MPa,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约0.23,与其拉伸超塑性m值相近,显示出良好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12.
耐热钢12Cr1MoV蠕变性能的描述和外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泛用于电厂主蒸汽管道的耐热钢12CrMoV的蠕变曲线进行了研究,将恒应力蠕变与恒载荷蠕变进行对比。证明原始的θ-ConceptProject方法可以成功地描述恒应力蠕变,但它不能用于恒载荷蠕变。  相似文献   

13.
长期高温时效12Cr1MoV钢中碳化物组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2Cr1MdV低合金耐热钢在540℃运行20万h后,材料中碳化物的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材料中大量的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并聚集粗化,析出的碳化物主要为M23C6,同时存在少量的M6C,碳化物的沿晶界析出及其粗化是材料结构和性能发生恶化的主要原因;弥散的细小的富Ⅴ碳化物MC(V4C3)在铁素体晶体内沉淀析出,有助于12cr1MoV低合金耐热钢的性能和组织结构的稳定;珠光体组织中Fe3C发生球化和分解,但无明显聚集长大,并由原先的M3C型分解转变为MC型.  相似文献   

14.
对采用"EBT→LF→VD"工艺路线生产50Cr5Mo V锻钢轧辊炼钢过程全氧和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F精炼后钢液中ω(T[O])平均为47×10-6,VD出站为14×10-6,中间包为15.5×10-6,铸坯为18×10-6.LF精炼初期,钢中夹杂物主要是不规则的Al2O3夹杂,96.75%的夹杂物尺寸小于10μm.LF精炼后,大量夹杂物为Ca O-Al2O3-Si O为主要成分的0~10μm复合氧化物夹杂.钢水向中间包转移过程中保护性浇注不理想,二次氧化严重导致钢水夹杂逐渐增多,主要为球形m Ca O·n Al2O3的复合夹杂物.铸坯中99.81%的夹杂物尺寸小于10μm,其中大部分为球形钙铝酸盐夹杂,还有少量球状硅铝酸钙复合夹杂.全过程的工艺优化是控制夹杂物(主要是氧化物)的合理途径,可确保实现50Cr5Mo V合金铸钢的冶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求Cr12MoV合金工具钢实现超塑性的预处理工艺以及最佳超塑变形温度和速度条件,并就各主要因素对超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淬火处理、奥氏体化固溶—低温循环淬火处理均可使Cr12MoV合金工具钢在一定变形条件下实现超塑性,且经后一种工艺处理后,其延伸率超过了210%。  相似文献   

16.
在役12Cr1MoV钢管材的性能劣化及其损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热电厂在役主蒸汽管母材12Cr1MoV试样进行了短时力学性能测试,对试样的金相和断口进行了电子显微图谱分析,评价并研究了管材在高温下的蠕变损伤及断裂失效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管常温冲击韧性的剧减可归因于微裂纹的迅速扩展;应变率较小的失效过程则由孔洞的聚集生长和管材有效截面的减缩机制机制;Cr,Mn等合金元素在晶界碳化物中的富集度可作为表征材料损伤形核程度的参数,并用以估算损伤孕育时间。  相似文献   

17.
耐热钢12Cr1MoV高温时效中的耗散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现象和耗散结构,概述了珠光体耐热钢12Cr1MoV原始组织结构非平衡状态的特征、高温时效后成分和组织结构变化的主要结果,并对材料发生自组织行为的条件作了具体分析.指出12Cr1MoV钢在高温长时时效中产生的3类耗散结构特征是:合金元素、碳的晶界偏聚及脱溶沉淀;碳化物由晶内无序分布状态到晶界上的有序分布;位错数量减少及有序的特征形态.  相似文献   

18.
Cr12MoV模具钢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等实验设计方法研究Cr12MoV模具钢的电化学特性.利用Tafel曲线等常用电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和讨论Cr12MoV模具钢的腐蚀速度和钝化等电化学腐蚀特性,为Cr12MoV模具钢耐蚀性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高电位阳极极化曲线发现Cr12MoV模具钢在硫酸腐蚀介质中,当腐蚀电位处于30~35V之间时有一个稳态腐蚀区,在这个区域内进行抛光时电流相对稳定,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处理 ,对于珠光体型耐热钢 12Cr1MoV ,确定了能够综合描述耐热钢高温运行时温度 时间共同作用的Larson Miller参数 (P =T(C +lgt) )中的C值 ,并且设计了模拟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用本研究所确定的C值以及P参数 ,无论是对于系列高温时效实验的结果 ,还是对于文献中 12Cr1MoV的组织退化行为以及力学性能的分析 ,均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  相似文献   

20.
针对提高20Cr13不锈钢的表面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基体表面制备M2铁基和Ni60A镍基合金熔覆层;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以及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种熔覆层进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性能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铁基、镍基熔覆层与基体结合界面均有明显的白亮带,无气孔、裂纹等缺陷;铁基涂层微观组织主要由等轴晶和胞状晶组成,镍基涂层微观组织主要由和树枝晶组成;铁基涂层的显微硬度为5417 HV,镍基涂层的显微硬度为5923 HV,约为基体显微硬度(2207 HV)的2~3倍;铁基、镍基涂层均与20Cr13钢基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的冶金结合,二者表面硬度均有了有显著提升,在熔覆区采用Ni60A镍基材料时的显微硬度要比采用M2铁基材料时的显微硬度高,而在热影响区部位两者显微硬度相差不大;铁基涂层的自腐蚀电位(-021 V)略高于镍基涂层的自腐蚀电位(-023 V),铁基涂层的耐腐蚀性优于镍基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