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大本(Ohmoto)定量地估算了成矿热液的物理化学状态对矿物硫同位素組成的影响,这种函数关系可表达为:δS_i~(34)=f(δS_(ΣS)~(34),T,fo_2,pH,I)。式中δS_i~(34)为热液或沉淀矿物中第i类含硫原子团的硫同位素組成;δS_(ΣS)~(34)为热液总硫的平均同位素組成;T,fo_2,pH,I分别为热液的溫度、氧逸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胖赜懻摿嗽讦腟_(ΣS)~(34)不变的前提下,T、fo_2、PH、I对硫同位素組成的影响,以及热液总硫浓度m_(ΣS)对矿物稳定場的影响?詍_(ΣS)来說,由于我們必須把δS_i~(34)等值綫位置与矿物稳定場加以对照,才能討論旷物的δS~(34)值。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說,m_(ΣS)也能确定矿物的δS~(34)值。但由于δS_(ΣS)~(34)不变这一前提,m_(ΣS)并不影响上述关系式。大本所指的δS_(ΣS)~(34)不变这一前提,意味着两种情况;或者热液与矿物之間不发生同位素分餾;或者虽然发生分餾,但沉淀所带走的硫与剩余硫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前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克提什坎成矿区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其水的类型,水/岩交换的岩石成分及同位素组成,水/岩交换时的温度及水/岩交换程度(W/R比值大小)等因素有关。应用水/岩交换理论,对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阿克提什坎金-多金属成矿区成矿热液体系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认为成矿热液早期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随着温度降低(330℃→200℃),大气降水比重逐渐增大,及至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简要说明了^13C同位素的用途。详细论述了碳稳定同位素的各种分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POURBAIX首先根据NERNST方程式和物质的水解知识构画了各种元素(M)-H_2O体系的φ-pH平衡图(又称物质优势范围图);并把它应用到金属防护研究中去,将腐蚀科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φ-pH平衡图是多种热力学平衡关系的图象化,直观、易懂,深受化学工作者们的欢迎;应用领域日见扩大。但是,目前流行的φ-pH平衡图制做手续繁杂、平衡线条的取舍、断续尚不尽合理。我们试从“M-H_2O体系是个多电偶平衡体系,各平衡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地”这一基本观点入手,寻求更好的构图方法和使φ-pH平衡图表达内容更加深刻精细。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讨论Mn-H_2O系统的电势pH图的构制及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如氧化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各物种稳定存在的电势和pH范围,歧化反应,及不同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较为突出的是,讨论了某些含锰矿物稳定存在的条件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刘颖  周发 《科技信息》2013,(9):428-428,434
具有明显分馏效应的硫同位素以各种含硫物种广泛赋存于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因此硫同位素成为示踪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应用硫同位素在研究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上的多解性,认为硫同位素示踪应用须在了解热液矿床地质前提下,准确区分成矿期次,判别硫同位素分馏平衡状态,结合Ohmoto模式才可以准确赋予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析了西秦岭地区各类岩石、花岗岩、含铀黄铁矿及早阶段热液石英Pb同位素组成,并将热液石英Pb同位素组成作为联系母源Pb与矿床Pb同位素组成的桥梁,与母源Pb及矿床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花岗岩-石英-含铀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具有线性演化关系,从而提出矿床中的铀来自隐伏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  相似文献   

9.
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出Ni-Co-Mn-H_2O系在298K时的电位-pH图。由图分析可知在溶液pH值大于7.641时可以获得镍、钴、锰共沉淀,如果提高体系的电位,可以在更低的pH值条件下获得镍钴锰共沉淀。由此得出结论,在Ni、Co、Mn元素存在的水溶液体系中通过多因素调控可采用不同的共沉淀工艺制备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是可行的,为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总结近年来传统碳、氧同位素及新兴团簇同位素在湖相碳酸盐中的研究进展,梳理湖相环境中碳酸盐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两种同位素方法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湖相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受温度的影响较小,主要与湖盆水体的蒸发量和大气降水量有关,碳同位素组成则受湖水蒸发咸化作用以及湖泊有机质与无机质相互作用的共同控制;团簇同位素仅受温度单一因素的影响,是良好的碳酸盐温度计。指出湖相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研究的两大方向:一是解决团簇同位素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埋藏改造过程中团簇同位素温度的重置机理;二是将传统的碳、氧同位素指标与新兴的团簇同位素指标相结合,进行多指标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有效地避免二者在地质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综合平衡原理,建立和讨论了一种新型的FeS2-H2O系电势-pH图及该体系中溶液态物质的浓度分布函数单质硫只有较小的稳定区且依赖于溶液中含硫物种总浓度Ct(S)和H2S气体的分压大小,当Ct(S)固定时,分压小于某临界值后单质硫的稳定区将消失Fe2O3(S)和FeS2(S)的稳定区均很大,Fe2O3的稳定性与溶液中含铁总浓度Ct(Fe)有关,而FeS2的稳定性与Ct(S)、Ct(Fe)及H2S气体的分压均有关图3,表3,参4  相似文献   

12.
同位素技术创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1956年,已发展到超微结构水平,能在电镜下观察标记在亚细胞上同位素定位状态,八十年代初已发展到分子水平,能直接分辨出单个标记的核苷酸。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视野,孕育了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现,同位素海洋学即是其中之一。其研究对象包括海洋环境中的水固、生物圈以及大气圈中的天然、人工放射性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它们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大洋缺氧事件的碳稳定同位素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分馏机理出发 ,系统探讨了大洋缺氧事件与海相碳酸盐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分馏之间的关系。缺氧事件期间 ,由于生物大批死亡和快速埋藏 ,其分解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引起大洋水体缺氧 ,富含 1 2 C的有机质从而得以大量保存 ;相应地大气和海水中富 1 3 C,同期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 δ值 (δ1 3C)正偏。在世界各地缺氧事件层内 ,无一例外地碳酸盐岩碳稳定同位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偏 ,Cenomanian- Turonian 界线偏幅达~2‰。海相碳酸盐与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变化不仅可以提供地质历史中有机碳埋藏量的记录。研究全球碳循环变化 ,还可能追溯有机碳风化和埋藏速率的变化 ,定性地恢复大气 p CO2 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生物手性起源和碳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手性起源是很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是:β电子和手性分子的非弹性散射导致的左右不对称性,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手性放大效应和聚合过程中的手性放大效应.如果原始生命并非发生于极低的温度环境,必须考虑非纯手性的可能性,手性的纯化和生命的进化相平行.这一假设可从沉积岩的碳同位素记录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青山铅锌矿床两种热液混合成矿的锶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青山铅锌矿的锶同位素测试表明它的组成符合二元混合模型,通过其他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本区铅锌矿系由两种成矿溶液混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对Cu—Cl~-—H_2O系进行了全面的热力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这个体系在25℃下的各种电位-pH图。分析方法所包括的基本观点和计算步骤,原则上适用于一切有多种络合物形成的复杂体系,可导出一系列有用的结果,这些结果无论对理论研究或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4~5月,在长江流域采集的土壤、植物和南北支流与主流悬浮颗粒物样品,对其进行了有机质^13C分析。结果表明,南北支流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13C值范围在-2.8%~2.4%,而主流的^13C值分布在-2.64%~-2.45%。南北支流的输入对长江主流不同地段的^13C值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对长江流域不同物源的贡献大小进行了估算。研究显示:南部支流中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贡献主要来自高等植物;北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讨论了Fe-H2O系中的相平衡关系,绘制了25℃时Fe-H2O系的电势-pH图.由于溶液中所有金属离子都与相应的固相组分同时保持平衡,因此,电势-pH图中出现了一个完整的液相稳定区,而不存在Fe^3 与Fe^2 之间的平衡线.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各相稳定区的位置和大小仅决定于体系中可溶性组分的总浓度,而与各可溶性组分浓度的相对大小无关.随着液相中铁的总浓度的升高,液相稳定区减小,而固相组分的稳定区相应地扩大.  相似文献   

19.
对贡嘎山东坡不同海拔的主要木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2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变化范围为-3.236%~-2.521%,平均值(-2.957±0.163)%; 不同海拔间植物叶片δ13C值差异显著,随海拔上升叶片δ13C值呈增加趋势; 同种植物(大叶金顶杜鹃、峨眉冷杉、水青树、箭竹)的δ13C值随海拔的增加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值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树种显著高于常绿树种。叶片δ13C值与6—9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6—8月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降水是影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海拔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再建气候环境演化历史的碳同位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碳同位素是再建气候环境变化历史最重要手段。简要回顾了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碳同位素变化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可能关系 ;重点探讨了利用碳同位素再建古大气CO2 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