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动物生殖器官的作用.但是脊椎动物体内存在复杂的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本文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完整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系统途径,影响重要激素或者受体,并最终影响动物的繁殖;也可作用于下丘脑一脑垂体.甲状腺轴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转运、结合等过程,破坏甲状腺激素内环境的稳定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危害.环境污染物也可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途径,即通过非受体途径而发挥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水体缺氧也可干扰鱼类的内分泌系统,因此也是内分泌干扰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组学、转基因技术等不仅可为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的危险评价提供可靠的手段而且也可揭示污染物作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样品前处理技术、检测技术等,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析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引用文献286篇。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干扰物质检测技术与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分泌干扰物质(EDC)又称环境激素是指影响和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有害化学物质的总称.这些物质对生物生殖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引起生殖系统病变.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是21世纪分析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在环境中已被直接或间接证实的EDC已有70余种,其中农药及其代谢物占65%以上.提高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技术,控制内分泌干扰物质的使用,推广环保型、生态型有机农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是保证人类社会安全,也是克服"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种类多样、浓度低且来源广、危害大,对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及时准确检测,能有预防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造成的危害,是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预防和治理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微萃取瓶富集-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邻苯二甲酸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酯(PAEs)常用作增塑剂,在塑料、家具、汽车、服装等行业广泛应用.PAEs有雌激素活性,属内分泌干扰物,含PAEs工业废水的排放可污染水环境,从而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甚至可能阻害生殖机能或引发恶性肿瘤等影响生态和健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谢晓纹  马晓国  郭丽慧 《化学进展》2019,31(12):1749-175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严重危害,发展高效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方法与去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拥有高度的吸附选择性、较大的吸附容量和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去除方面得到了诸多应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固相萃取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灵敏、特异性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技术与其他方法的联用技术用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选择性高效去除,并分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合成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种类多样、浓度低且来源广、危害大,对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及时准确检测,能有效预防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造成的危害,是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预防和治理的关键步骤。因此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己二酸酯类、卤代联苯和烷基酚类)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丙酮-正己烷(1∶1,V/V)超声提取20min后,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二氯甲烷-丙酮(9∶1,V/V)为洗脱溶剂进行洗脱,在合适的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测定。在不同的加标水平下,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80.2%~113%,相对标准偏差为2.7%~14.6%,内分泌干扰物定性检测限在0.001~0.013mg/kg,定量检测限在0.003 3~0.042 9mg/kg。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土壤中内分泌干扰物高效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种类繁多,来源复杂,环境污染普遍,对野生动物与人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暴露。EDCs可通过调控机体内分泌系统,干扰心血管、生殖、神经等多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机体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神经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癌症等的发生发展。污染物调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是当前EDCs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围绕ERs的基本生理特征、ERs表达与转录激活的分析检测技术,及EDCs调控不同组织来源ERs的生物学意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从ERs激动/拮抗效应的角度,为新型化学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筛选及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内分泌干扰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任晋  蒋可 《化学进展》2001,13(2):135-144
内分泌干扰剂(EDC) 正在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前沿课题, 并受到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内分泌干扰剂的危害、作用机理、化合物类型及研究进展, 特别强调了化合物低剂量长期暴露潜在危害的新概念, 详述了传统的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分析化学所遇到的挑战及生物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内分泌干扰剂筛选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紫外辐照接枝改性的方法,将疏水性的单体丙烯酸十八酯(SA)和亲水性的丙烯酸羟乙酯(HEA)分别接枝到聚丙烯无纺布表面,随后采用两步法将SA和HEA同时引入到聚丙烯无纺布表面,构建出双亲性的吸附材料。考察了上述3种材料对于水中不同极性的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效果。实验中研究了单体浓度和紫外辐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枝率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接触角(CA)等表征了吸附材料表面形貌和组分的变化。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实验显示,双亲性材料(PP-g-SA-HEA)同单独接枝丙烯酸十八酯(PP-g-SA)和单独接枝丙烯酸羟乙酯(PP-g-HEA)材料相比,PP-g-SA-HEA具有更优异的吸附性能,对于从水溶液中去除不同极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直接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的健康,对其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卵黄蛋白原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标志物”,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讨论了卵黄蛋白原的分离测定方法及其在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为建立更有效的卵黄蛋白分离测定方法及发展新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一清  郭珊珊  孙倩 《色谱》2021,39(8):827-834
有机新污染物是一类在先进分析技术帮助下新鉴定的、现有法规未管制的、人为源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新污染物主要包括药品与个人护理、农药、全氟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等,其会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诱发抗性基因传播,还对人类和野生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检测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新污染物浓度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有机锡类化合物(OT)属于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国外报道,在TBT、TPT污染严重的海域,尤其是港湾等船运发达且流水不畅的水域,常会发现软体动物假雌雄同体的雄化现象、牡蛎壳的异常增厚现象等[3].  相似文献   

14.
对载钛羟基磷灰石(TiHAP)进行了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和Zeta电位表征,并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比了TiHAP和P25 TiO2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性能,探讨了富里酸和Fe3+对TiHAP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HAP和TiO2粉体对BPA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且前者吸附性能更大.TiHAP薄膜光催化降解BPA的性能优于TiO2薄膜;富里酸和Fe3+对TiHAP和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趋势不同,从能带结构、电子转移和吸光性等角度分析了性能不同的原因.本结果可以为应用TiHAP降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菁豪  童裳伦 《色谱》2020,38(5):522-528
制备了十二胺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磁固相萃取。在对磁固相萃取材料合成与萃取条件以及液相色谱分离等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磁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对环境水样中7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17α-乙炔基雌二醇、己烷雌酚和雄烯二酮7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检出限在0.10~0.23 nmol/L之间。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废水样品和湖水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3.9%~112.9%和74.9%~114.7%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成本较低,可为环境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二噁英类物质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主要产生于垃圾焚烧、金属冶炼、含氯化学品生产等过程.该类物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一旦进入环境,就将长期存在.光解、微生物降解等自然作用对其分子结构影响较小[1-2].为明确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污染源排放的烟气和周围环境空气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曹慧  张慧  杨春  姜侃  王瑾 《分析测试学报》2022,41(8):1207-1213
建立了磁性氧化石墨烯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PVC儿童用品中14种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人工模拟汗液和人工模拟唾液浸泡,以磁性氧化石墨烯为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富集迁移液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磁性氧化石墨烯用量10 mg,吸附15 min,采用3 mL含1%甲酸的丙酮洗脱15 min,可实现14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富集与净化。14种内分泌干扰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0 1~0.999 2,检出限为0.1~0.5 μg/L,定量下限为0.3~1.5 μg/L,加标回收率为80.2%~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6.8%。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PVC儿童用品中内分泌干扰物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黄渤海近岸海域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渤海近岸海域采集了34个水体样品,利用HPLC-MS/MS分析了双酚A、辛基酚、壬基酚、2,4-二氯酚、对叔丁基苯酚和对特辛基苯酚等6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并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中国北部近岸海域6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范围在5.25~1351.20ng/mL之间.结合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渤海、黄海近岸海域中酚类化合物主要以辛基酚、壬基酚、2,4-二氯酚为主,局部海域伴有双酚A的高残留;从整个海域范围看,黄渤海近岸海域水体中酚类化合物污染状况具有区域特征,整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且酚类物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特性,一定程度上具有聚集性;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黄渤海近岸海域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9.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载体蛋白,它是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存放和转运蛋白~([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有农药类和重金属类,它能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和动物体内,模拟或干扰正常激素内分泌调节功能~([2]).  相似文献   

2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简称为EDCs)由于能够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和持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而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鉴于人工合成化学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发展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的快速筛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量结构一活性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雌激素的研究,并对不同的方法作了一些比较,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