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半胱氨酸和巯基乙酸的混合配体作为修饰剂制备了高发光水溶性CdTe纳米棒,同时研究了CdTe纳米棒与高半胱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等5种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CdTe纳米棒纵横比和光致发光可以由回流时间来控制. 相似文献
2.
腺嘌呤/金属体系中电荷转移(CT)增强机理的深入认识对理解单分子SERS和TERS中的巨大增强效应意义重大。受激发光波长的限制, 关于CT是否存在的实验证据目前还未见报道。本文在获得钯上UV-SERS的基础上, 借助紫外光激发的优势, 研究了腺嘌呤吸附在钯包金体系中的电荷转移增强机理。通过分析三个激发光波长下(325 nm、514.5 nm 和632.8 nm)的电位SERS 谱, 获得了峰值电位与激发光能量hv之间斜率为正的线性关系, 从实验上首次证实了腺嘌呤吸附在钯上的电荷转移增强机理, 电荷转移方向是从金属到分子。这对深入认识SM-SERS 或TERS 中腺嘌呤在金和银上的巨大增强效应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以均匀有序的聚丙烯腈(PAN)纳米柱阵列薄膜为基材,结合水热法以及离子溅射方法制备大面积有序的Fe2O3@Ag纳米棒复合结构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拉曼光谱仪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罗丹明6G(R6G)和4-氨基苯硫酚(4-ATP)为探针分子,对结构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结构阵列具有较高的SERS活性和信号均匀性,对R6G和4-ATP可以实现10-10 M和10-9 M低浓度探测。以10-6 M的4-ATP为探针分子,计算得到基底的SERS信号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7.5%。所制备的复合结构在SERS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In2O3是一种透明导电氧化物(TCO),因其宽禁带、电子亲和能低、自由载流子密度高等优良性质而备受关注[1]。采用高温热解法,合成了粒径均匀且呈立方晶相的In2O3纳米粒子,并将其作为SERS基底进行探究。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 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表征手段可以得知,In2O3基底与探针分子之间存在着电荷转移作用,使SERS信号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7.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氮/氧物种,具有极强的氧化和硝化能力,能与生物体内的硫醇、蛋白质、脂质和DNA等多种生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一系列有害的生化效应,如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导致细胞死亡和器官损伤。因此,检测生物体内的ONOO-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利用3-甲氧基苯硼酸频那醇酯(3-MAPE)修饰金纳米颗粒(Au NPs)制备了高选择性传感ONOO-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Au NPs/3-MAPE)。该传感器的原理是ONOO-可以将探针上的硼酸基团氧化成羟基,从而引发传感器的SERS光谱改变。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ONOO-的选择性高,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检测限,检测限低至0.48μmol·L-1。该传感器可以满足对ONOO-的检测需求,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位种子聚合构筑了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聚吡咯(PPy)纳米复合物。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形貌、结构、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物中CdTe量子点结晶良好。复合物中两组分间能级耦合相互作用使量子点表面陷阱态钝化, 从而导致对应CdTe量子点带间跃迁的410 nm发光峰的出现, 显示了复合物作为光电器件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其浓度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实现乙酰胆碱的灵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金纳米颗粒修饰的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COF@AuNPs),其具有类似于硝基还原酶的强催化性能以及大量拉曼“热点”的优势,能高效催化对硝基苯酚(4-NPH)还原,ACh作为电子受体能够抑制4-NPH的还原过程。以4-NPH作为SERS标记物,结合SERS光谱,可以对ACh进行高灵敏度检测。本方法对ACh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 pmol·L-1。 相似文献
10.
在水相中制备了半导体CdTe纳米晶,核 壳型CdTe/CdS和CdTe/ZnS纳米晶(即量子点;QDs).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荧光光谱(FS)对合成的纳米晶量子点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FS的数据进行了量子效率的计算.STM的结果表明合成的量子点直径约为3 nm并且分布良好.为了提高量子效率,对Cd2+浓度和Cd2+∶S2-比例等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时间的增加,核 壳型量子点CdTe/CdS的量子效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CdTe/CdS在pH8.5,Cd2+∶S2-=10∶1(摩尔比)时可获得80.0%的最大量子效率.同时制备了核 壳型量子点CdTe/ZnS,其最大发射波长由551 nm(CdTe)红移到635 nm(CdTe/ZnS)表明量子点的尺寸在增长,但是量子效率下降到14.4%. 当前研究的量子点可适用于生物标记,生物成像,以及基于共振能量转移的生物传感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动态光谱跟踪溶液中金纳米棒的尺度和长径比(AR)的变化,成功地获取粒子的生长过程的动态数据. 该过程分为两步:种子快速形成棒状粒子;棒状粒子在一定AR下的生长. 通过分析体系中的一价金、金粒子和抗坏血酸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建立了金纳米棒生长过程的电荷转移模型,并很好地解释了动态光谱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金属蒸发真空多弧离子源注入机, 将Au离子注入到高纯石英玻璃来制备镶嵌有Au 纳米颗粒的衬底材料, 随后将化学方法合成的CdTe量子点旋涂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Au纳米颗粒和CdTe量子点复合体系. 通过对镶嵌有Au纳米颗粒的衬底进行热退火处理来控制Au纳米颗粒的生长和分布, 系统研究了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CdTe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利用光学吸收谱、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致发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光致发光谱表明, Au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对CdTe量子点的发光有增强效应也有猝灭效应. 深入分析了Au纳米颗粒和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提出了关于Au-CdTe 纳米复合体系中CdTe 发光增强和猝灭的新机理. 该实验结果为利用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高发光性能的光电子器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癌胚抗原(CEA)是医学上使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平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在癌症发生初期、身体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下对体内癌胚抗原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考虑到SERS作为分子指纹光谱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势,同时利用微流控平台使反应集中、快速且节省样品等特点,在此我们研究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与微流控技术结合检测癌胚抗原的方法,以实现对癌胚抗原的实时、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调节纳米颗粒相邻间距和排列方式,可以得到宏观有序纳米结构,其具有新的光、电性质,可作为研究亲脂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首先制备了直径为16 nm的金纳米粒子,通过界面自组装方法制得金纳米粒子膜,并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有两种膜结构,一种是均匀分布的单层膜,另一种是多层膜结构,它们的吸收峰在590 nm处。将其作为SERS基底,研究了相同条件下苏丹红Ⅰ分子在不同膜结构的谱学变化,发现单层和多层膜上苏丹红Ⅰ的SERS信号有明显差异。最后,初步探究了苏丹红Ⅰ分子随浸泡时间的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J.F. Arenas I. LópezTocón S.P. Centeno J.C. Otero 《光散射学报》2005,17(3):240-242
SERSspectraof2,5-dimethylpyrazinehave beenrecordedonsilversurfaceatdifferentelec trodepotentials.TherelativeSERSintensitiesare comparedwiththoseoftheRamanspectrumofan aqueoussolutionandtheselectiveSERSenhance menthasbeenexplainedaccordingtoacharge trans… 相似文献
18.
银纳米立方体的合成及其SERS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二醇还原硝酸银,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表面活性剂合成了银纳米立方体晶粒,并以吡啶和SCN-作为探针分子初步研究了银纳米立方体晶粒组装体系的SERS活性。当探针分子吸附于银纳米立方体晶粒上时,吡啶和SCN-的谱峰强度明显增强,表明银纳米立方体晶粒可望作为SERS活性基底。通过研究探针分子的SERS强度与粒子尺度关系,也有望用于表征银纳米立方体晶粒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Ag2O胶体上SERS增强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分别加入Na2S2O3和NaOH对Ag2O胶体上吸附分子SERS的影响以SERS随时间的变化发现;Ag2O作为SERS的活性载体,化学增强起决定作用,吸附分子与Ag2O胶体表面的小银离子簇(如Ag^4+)形成或强或弱的难溶于水的银离子簇络合物,构成SERS活性中心,它们之间的电荷转移是增强的重要因素,应用激发态电荷转移模型初步估算了D266分子增强因子的量级,得到了与实验值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界面电荷转移(CT)在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中起重要作用,但一直未被充分探索。在这里,构建了TiO2@N719@Ag DSSCs体系,并通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监测了CT过程。同时,作为最常见的外部刺激之一,高压会增加TiO2 NPs的自由载流子密度并导致带隙变窄。在高压SERS实验中,观察到N719染料在TiO2@N719@Ag体系中显着增强至压力达到2.48 GPa,这与电荷转移度(ρCT)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带隙变化会强烈影响CT过程,进一步影响SERS信号强度(或ρCT),从而增加DSSCs的CT概率。最后,为了更清楚地观察DSSCs的CT过程,提出了描述CT机制的模型。SERS光谱有望成为探索DSSCs设备中界面CT行为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这可能会进一步拓宽提高电池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