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L-α-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分子制备脂质体体系,通过监测脂质体内部包裹的对pH变化敏感的荧光指示剂8-羟基芘-1,3,6-三磺酸三钠盐的荧光强度变化实现对脂质体稳定性的表征。研究发现,在脂质体磷脂膜中引入一定比例的胆固醇分子有助于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L-α-磷脂酰胆碱∶胆固醇=4∶1)。利用温水浴-液氮多次冻融循环,在强烈外界温差作用条件下,L-α-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形成的贴壁薄膜重组成内外两侧均为亲水头部而疏水尾部均指向脂双层膜内部的稳定脂质体,在10min内稳定性高达99%,9 200s内稳定性依然可以达到92%。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在脂质体的外部环境中引入K+载体缬氨霉素,结果表明缬氨霉素可以成功的插入至磷脂双分子层膜中并高效运输K+。  相似文献   

2.
通过冻融循环和超声法制备均一的脂质体悬液,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脂质体进行微观样貌的表征,脂质体内部包载对pH变化敏感的荧光指示剂(HPTS),并监测HPTS的荧光强度变化来表征脂质体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与超声法所制备的脂质体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冻融循环所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更好,在11 min内脂质体的稳定性高达99.15%。在恒温震荡水浴的过程中引入不易溶于水的双硫腙染料,利用双硫腙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构建自组装水溶性纳米探针。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和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蓖麻酸对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混合脂质体液晶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蓖麻酸对磷脂胆固醇混合脂质体结构有稳定作用。在含有高效分散剂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的液晶态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由立方六角相构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利用LB技术,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对磷脂酰胆碱单分子成膜质量和分子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础上对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的复合膜的相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AFM对磷脂酰胆碱分子LB膜的分子构象和二维排布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因素温度、pH、浓度及胆固醇对于气液界面上磷脂酰胆碱的分子构象的结构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能够得到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磷脂酰胆碱LB膜.  相似文献   

6.
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相蒸发法和薄膜法两种方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筛选出制备高包封率脂质体的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之比为3:1,温度为35℃,番茄红素与磷脂比例为1:6,旋转速度为200r/min,此条件下番茄红素脂质体的最高包封率可达71.26%.  相似文献   

7.
邵太丽  李萍  赵志刚  宋雪飞  朱昌青 《发光学报》2012,33(11):1187-1191
在油相中成功合成了脂溶性CdSe/ZnS核壳量子点纳米粒,粒径平均为4.5 nm,量子产率达29%,发射波长为540 nm。通过薄膜分散法,以蛋黄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将脂溶性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包覆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层中,由于磷脂分子的两亲性,使得脂溶性的CdSe/ZnS核壳量子点同时又具有亲水性。通过透射电镜对脂质体形态进行了表征,倒置荧光显微镜证实了发光CdSe/ZnS核壳量子点成功包埋于脂质体双分子层中,包裹的发光CdSe/ZnS核壳量子点具有更稳定的发光及抗光漂白性质。  相似文献   

8.
利用拉曼光谱研究了乳铁蛋白及其肽段Lactofcrrcin B4-14和Lactoferrampin与DPPC、DPPG脂质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作用前后两种磷脂拉曼光谱的变化,探讨了乳铁蛋白及其肽段与磷脂的作用模式,为阐明乳铁蛋白及其肽段抗菌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拉曼光谱显示,乳铁蛋白及其肽段加入中性磷脂DPPC脂质体...  相似文献   

9.
光谱法研究细胞色素c氧化酶CuA结构域蛋白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CuA结构域蛋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CuA结构域蛋白的稳定性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uA结构域蛋白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脱金属形式蛋白的热稳定性减小,表明双核金属铜中心的存在对CuA结构域蛋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山莨菪碱对酸性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酸脂质体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山莨菪碱能增加二棕榈酰磷脂酸脂质体的流动性,降低脂质体的相变温度10℃以上,同时出现分相现象。缓冲液的PH对自旋标记探针渗入二棕榈酰磷脂酸脂质体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图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复合荧光CdSe量子点-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力蕴  孔祥贵 《发光学报》2007,28(3):417-420
通过脂质体方法成功地将三辛基氧化膦(TOPO)包覆的CdSe发光量子点从非极性有机溶剂转移到生物相容性的水溶液中.分别通过透射电镜(TEM)、荧光Mapping图像,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进行表征.TEM照片显示制备的CdSe核量子点为球形,具有良好的单分散特性,平均粒径约为3nm.CdSe-脂质体复合体的平均尺寸大约20nm,TEM清楚地显示了CdSe量子点被诱捕在脂质体中.荧光Mapping显示了CdSe-脂质体复合体的发光强度分布.脂质体方法转移TOPO包覆的CdSe量子点,借助了磷脂的双分子链与CdSe表面的TOPO配体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在CdSe的第一配体层外部形成第二配体层,保留了CdSe的存在环境,光致发光光谱表明,量子点-脂质复合体基本保持了CdSe核量子点的发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脂质溶液pH值对光聚合脂质体的影响.通过水浴超声法制备光聚合脂质体,然后以脂质体的光学特性作为主要指标,利用光谱扫描测量各体系在640nm、540nm处的吸光值,利用比色响应值(CR)来对不同pH值下光聚合脂质体的颜色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光聚合脂质体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深红色.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荧光光谱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金属纳米颗粒的增强荧光技术,探索提高荧光光谱技术检测人全血溶液中胆固醇含量的精度和分辨率的方法。实验研究方面,采用波长为407 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照射加入一定量银纳米颗粒作为荧光增强剂的人全血溶液,研究了银纳米颗粒对人全血溶液在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增强作用。结果表明,胶体状态的银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强低浓度的人全血溶液荧光光谱的强度,且不同位置荧光发射峰的荧光增强效率随银胶加入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不同峰位置的最强增强效率对应的银胶加入量不同。理论分析方面,根据实验结果及胆固醇分子和银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分子间距模型,并根据模型计算得出胆固醇分子和银纳米粒子之间的最佳增强荧光效果间距在12.19~25 nm范围内,这个结果和其他文献中的理论值吻合较好。综上所述,使用银纳米颗粒可实现全血溶液荧光的增强,研究结果为提高检测血液中多种物质的灵敏度和精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盛洁  张国梁  李玉强  朱涛  蒋中英 《物理学报》2014,63(6):68702-068702
利用荧光显微镜研究了极端pH值诱导支撑磷脂双层膜的侧向再组织.结果表明,在强酸/强碱性溶液中,流动性较好的二油酰磷脂酰胆碱支撑膜出现破裂、分离、出芽或生出微管等与细胞内吞和外排相似的现象.基于极性分子与H+/H3O+或OH-的相互作用,以电中性的磷脂首基为核吸附溶液中的H+/H3O+或OH-.当磷脂膜上下叶吸附的电荷量不同时,引起两叶有效面积差,即磷脂膜曲率不对称,从而诱发磷脂膜出现各种结构和动力学的响应.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极端环境对生物膜的影响,为研究生物膜的形变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热解石墨为原料,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荧光碳纳米颗粒。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浓度、时间、pH值、温度等条件下,Pb2+离子对碳纳米颗粒荧光发射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b2+离子不改变光谱形状,但可以降低荧光峰值强度;Pb2+离子作用荧光碳纳米颗粒的时间越长,猝灭效率越低;pH值不同,猝灭效率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Pb2+离子对碳纳米颗粒荧光的猝灭效率逐步提高。其猝灭机理可能为电荷转移猝灭和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16.
磷脂在膜结构间的交换:温度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中英  张国梁  马晶  朱涛 《物理学报》2013,62(1):18701-018701
磷脂跨膜交换对生物膜功能与药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石英电子微天平及耗散系数测量仪被用于研究囊泡与支撑膜间磷脂的交换行为.研究表明:首先,在磷脂跨膜输运过程中,热力学环境和离子强度对支撑膜表面吸附囊泡的形变程度影响较小,囊泡与支撑膜的总接触面积直接取决于囊泡的吸附数量;其次,交换过程中膜结构间最大总接触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离子强度的降低而增大,温度和离子引起的囊泡吸附速率和跨膜交换速率的变化在其中发挥着关键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磷脂在生理条件下跨膜输运过程的理解,并为基于脂质体的药物载运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烟草中CuZnSODⅢ的荧光光谱及pH值和H2O2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烟草中CuZnSODⅢ在不同pH值和H2O2加入量前后的荧光光谱。用同步荧光技术区分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进一步结合荧光猝灭现象和三维荧光特征,探讨发色团微环境及蛋白质分子构象行为,推断得出H2O2对荧光的猝灭属于氧化还原猝灭和双分子碰撞猝灭双重机制,及色氨酸残基对pH值和H2O2更为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银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在医疗材料、摄影、电子、成像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然而,银离子被列为最具毒性的重金属离子之一,会对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灵敏、特异性的检测水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利用纳米金的优良光学猝灭性以及双链核酸适体捕获银离子能力更强的优点,结合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原理,提出一种用于检测水环境中银离子浓度的荧光适体传感器。将修饰SH键的核酸适体与纳米金混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结构,并加入标记有FAM的核酸适体,形成检测银离子浓度的工作溶液。当不存在银离子时由于不匹配碱基C-C之间的排斥力导致两条核酸适体不结合,反应体系中具有较强的荧光;当存在银离子时,双链核酸适体中不匹配的C-C能与银离子通过金属离子-碱基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C-Ag+-C碱基对,这种复合结构的产生会拉近纳米金和荧光基团之间的距离,使得荧光信号随着银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根据加入银离子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可实现银离子浓度的检测。同时,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实验优化了工作溶液中纳米金与核酸适体的浓度比、氯化钠浓度、缓冲液的pH以及培养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当浓度为0.012 5 g·L-1的纳米金与5 μmol·L-1核酸适体的体积比为5∶1,NaCl浓度为260 mmol·L-1,缓冲液pH 7,培养温度为30 ℃时,工作溶液初始荧光强度最强,银离子检出限为10 nmol·L-1,相关系数为R2=0.99。此外,该传感器对银离子的浓度检测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和不引入有毒溶剂等优点,在水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检测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并结合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大豆硒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结构区别,并用荧光相图法分析了脲诱导下两种蛋白的去折叠过程。考察了温度、pH值对大豆硒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同时对其乳化稳定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硒蛋白分子中的共价二硫键受到破坏,分子内氢键作用减弱,疏水相互作用增强,蛋白质分子发生伸展。大豆硒蛋白在溶液中只呈现“折叠”和“松散”两种状态,与大豆蛋白相比更容易被水解变性。升高温度,大豆硒蛋白溶液存在明显荧光热猝灭效应,疏水性逐渐增强,蛋白质分子趋于折叠。在pH值2.8~8.0的范围内,大豆硒蛋白的Trp残基主要分布于其分子外部的极性环境中,并随pH值变化在等电点两侧呈现不同的构象变化。在酸性环境中大豆硒蛋白较易发生从松散到折叠的构象转变,碱性条件则较有利于大豆硒蛋白以松散的结构存在。此外,基于紫外光谱数据分析了大豆硒蛋白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降低温度有利于增强大豆硒蛋白的乳化性能,但使其稳定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脂质体结构形态与染料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脂质体的三种特定结构:胶束,层状相,反六方相与染料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的变化可检验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筛选出4种可用于检测不同脂质体结构的染料。初步探索出一种利用染料检测脂质体结构相态的方法并探讨了染料与脂质体不同相态的作用机理。该方法有望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在分离天然磷脂及生产过程中控制脂质体形状结构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