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颗粒移动床过滤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C.Tien等的固定床过滤净床模型及T.Takahasi等的固定床过滤动态模型,通过合理定义移动床过滤对应于固定床过滤模型中的比沉积率σ参数以及对某些系数的修正,建立了模拟颗粒移动床过滤过程包含参数较为完整的数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正确描述颗粒移动床过滤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前文对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分析,进一步建立了逆、并流移动床非催化气固反应器模型方程,对不同操作条件下错流和逆、并流三类移动床反应器的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类不同气固接触方式移动床的行为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进行的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受固剂转化率的影响,当反应属本征动力学或内扩散控制时,错流、逆流移动床的床层利用效率较高,但反应属外扩散控制如在加压条件下操作或所要求的固剂转化可降低时,三 相似文献
3.
移动床热煤气脱硫气固反应过程模拟:Ⅰ.错流移动床反应器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煤气脱硫是IGCC等高效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过程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具有净化(脱硫及除尘)一体化潜力并可实现过程连续操作的错流移动床为热煤气脱硫反应器,通过对其反应过程的分析作出合理假设,建立了描述单颗粒脱硫反应器行为的模型方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的计算结果可较好地解释前人的实验工作,可对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行为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通过对不同停留方式加氢热解过程产物的详细分析,探讨了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停留方式对热解产物的分布及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并使氢气的有效利用率相差很大。停留温度应选在煤热解产生自由基最多的温度范围(350-500℃);于350℃停留段在挥发组分大量逸出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孔隙,有利于后续加氢反应的进行;低温下的停留过程使气相中的氢优先与煤中的含氧官能团结合而生成酚类,从而避免了在更高温度下生成水;加氢热解半焦中化学官能团的断裂主要与热解温度有关,停留过程只是通过稳定热解产生的自由基和较重热解产物的进一步加氢而改变产物的分布和组成。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煤在热载体流化床中的热解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粒在热载体流化床中的热解规律对于设计煤气、热、电三联产的关键装置-热载体流化床干馏炉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建立了煤粒在热载体流化床中的传热和热解反应的微分方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煤粒度、热载体流化床操作速度、热载体流化床床层温度、热载体颗粒粒径等对煤气产率的影响规律,为热载体流化床干馏炉的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离子选择电极法氟测定中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变量代换、回归分析法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一系列标准溶液结果进行回归拟合,建立了关于电动势E、温度T和浓度CF的一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温度对氟测定的影响,且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