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主要研究RC,RL和RLC串联电路在不同频率的信号下的响应,在双踪示波器上同时观察电阻和电感(或电容)上输出电压幅度和相位差的变化,定量研究了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RL电路的暂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可解的非线性RL电路模型的暂态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非线性RL电路的一些普遍特性,加深了加RL电路中的有关概念的理解,对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演示RL电路暂态过程的常用方法是用示波器演示.这里介绍用大型演示电表显示暂态过程中电流变化的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演示电路如图所示,其中K为一特制的“先通后断”开关(一般电磁学教材上画的都是普通的单刀双掷开关,并说“将开关很快地由b拨到c,……”.这在实际的实验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在通电的RL回路断开的瞬间,电感的储能就以电弧的形式释放掉了,结果后来得到的是一场空.采用“先通后断”开关可以避免这一放电过程,电池由于短路过程很短也不会有多大损害),④为一般的大型演示电表.L为自感线圈,为了使时间常数足够大,要求其自感… 相似文献
7.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LC串联谐振电路是大学物理电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着书上的内容去做会感到疑惑,品质因素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相比总是偏小;谐振曲线也不对称,谐振时电感上的压降略大于电容上的压降等问题.文中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产生的原因,对实验数据进行修正,发现修正后的理论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本刊1961年第1期发表了林万暉同志所写的“正弦脉冲讯号在无经电电路中的过渡”一文后,接刘家松同志来函指出其錯誤之处。經我們认真仔細研究,认为刘家松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为此,分別请刘家松、潘华江两位同志各撰了一文更正上述錯誤。后來,为了节省篇幅,又请刘同志吸取潘同志文章的长处,改写成此文,現在发表于后,請讀者注意!同时,我們向刘家松、潘华江同志对本刊工作的热忱帮助及认真负责态度表示感謝!而对我们在审稿工作中不够认真细致所产生的缺点,除作深刻检查外,还向讀者致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非线性电容RLC串联电路,应用多尺度法,得到非线性振动系统主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动势对主共振幅频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LC串联电路的主共振响应有跳跃和滞后现象;随着电动势的增加,主共振的振幅和共振区增大;随着电阻的增大,主共振的振幅和共振区减小. 相似文献
15.
16.
RLC谐振电路实验中,电路中电流随信号频率改变及信号源存在输出阻抗,导致信号源输出电压随信号频率改变,对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及品质因数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改进实验测量方法,同时测量RLC电路端压和电阻R两端电压,并根据欧姆定律,提出了修正RLC谐振电路实验中端压改变的理论公式,可以推算出谐振电路端电压为任意恒定值时的电流,解决了信号源输出改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免去了实验中对信号源输出电压进行反复调整的步骤。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公式及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衰减系数的谐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RLC串联电路欠阻尼振荡过程衰减系数α的理论值与实验测量值偏离的原因.将阻尼振荡波按傅里叶级数展开为基波与谐波之和,分别以基波与各次谐波代替阻尼振荡波,测出电感和电容上的损耗电阻,从而对衰减系数α的理论值进行了修正,使得α的理论修正值与实验测量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19.
本论文借助于MATLAB软件对RLC串联电路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分别探究了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因子对RLC串联电路充电的影响情况。利用Simulink中的Simpowersystems对RLC串联电路的充电过程进行仿真,探究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因子对RLC串联电路充电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