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之 《现代物理知识》2014,(5):F0002-F0002
<正>休斯敦9月23日,经过两天的飞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于23日飞抵国际空间站,这是"龙"飞船第4次执行空间站送货任务,共携带2268千克的实验用品和生活补给,其中最吸引人关注的是在这批货物中有一台3D打印机。这是人类首次将3D打印机送人太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有了3D打印机就像是把工厂搬到太空,这样可以就地生产所需的物品,从而最终实现在太空中自给自足。3D打印机无疑在太空中应用前景广泛,特别是今后在月球建设以及在征服火星中会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物理通报》2009,(6):27-27
人们经常用以比力气的两项趣味运动—拔河和扳手腕在太空都难以进行。这是正在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的日本宇航员若田光一和同事2009年6月6日晚实验的结论。综合日本媒体2009年6月7日报道,若田光一和加拿大同事在国际空间站日本“希望”号实验舱中进行了几项有趣的实验。在拔河比赛中,他们把毛巾拧成长条形代替麻绳,  相似文献   

3.
树华 《物理》2003,32(7):495-495
宇航员在太空中偶尔会“看到”一种闪光 ,这种现象早在 195 2年就由托比亚斯 (Tobias)预言过 .Apollo 11号上的宇航员最先报道了他们在太空中感觉到的闪光现象 ,而且大部分是在他们闭上眼睛时感觉到的 .人们猜测这些闪光可能是由于宇宙射线粒子与视网膜作用造成的 .但是这种现象的准确起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 .近来 ,科学家们对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实验结果所做的分析显示 ,这种闪光现象是由两种不同的宇宙射线引起的 .地球是被称作磁层的磁场环绕着的 ,磁层保护着地球不受宇宙射线的辐照 .但是在巴西海岸外的南大西洋上的一定区域 ,这种防护…  相似文献   

4.
沈培若 《现代物理知识》2023,35(S1):114-117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把三位航天英雄送回地球,6月5日神舟十四号又把三位英雄送上天宫空间站,浩瀚太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四号,中国航天人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航天之路。神舟二号飞船(简称神二,代号SZ-2)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我有幸参加神二空间天文X射线探测器项目,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5.
 一相对论认为,一切发生在运动物体上的过程,在静止观测者看来,都会变慢,这就是相对论中十分重要的“时间变慢”效应,这一效应的定量关系是:Δt′=Δt1-v2/c2(1)式中Δt′是运动物体上时钟的时率,Δt是静止物体上时钟的时率,v是运动物体的速度,c是光速(30万千米/秒)。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甲和乙,在他们满20岁那天,甲乘飞船离开地球去太空旅行(飞行速度v=0.8c),乙留在地球上。在乙满60岁那天,甲结束太空旅行回到地球,这时地球上的人根据式(1)知道,甲在飞船上才度过了24年。  相似文献   

6.
 一部新型太空粒子物理实验装置--阿尔法磁谱仪(简称AMS,因最终将放置在美国阿尔法空间站上运行而得名),已于美国东部时间6月2日下午6时10分(北京时间6月3日上午6时10分)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发射  相似文献   

7.
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发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是太空中第一个大型高能粒子探测器,用于探测反物质、暗物质和宇宙线。本刊2011年第5期曾有详细报道。AMS先后有2种型号:AMS01和AMS02。AMS01用永久磁铁,场强约0.15T,重3吨,早在1998年已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成功试飞过。AMS02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原计划采用超导磁铁,场强约0.87T,  相似文献   

8.
光学二极管     
太空机器人系统是一种专为协助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设计的。据统计,目前航天员太空行走任务繁重,仅安装国际空间站就需要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160次,在舱外停留时间约1920小时。而在太空中工作使用机器人无疑是最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理知识》2014,26(2):9-9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个外星世界,无论是大小还是位置都更像地球。不过,由于太靠近其恒星,因此酷热如炼狱一般,更像是地球的恶魔表弟而不是孪生兄弟。该天体被命名为Kepler-78b,是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数百颗日外行星之一,开普勒望远镜监测银河系15万余恒颗恒星的亮度变化,以搜寻围绕其运转的行星。这些日外行星多为气体行星,由气体和尘埃构成,半径比地球大几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球能量的驱动机,太阳这颗恒星一直备受关注,它的变化关乎人类命运。比如最近关于"太阳死机"的传言"死灰复燃",并言之凿凿称"我们的太阳正在逐渐停止工作,甚至可以说正逐渐进入暮年!因为不少科学家发现,太阳近期所分泌的太阳黑子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所分泌出的太阳光温度比以往都要变低。如果长期以往这样下去的话,太阳所折射出的太阳光将没有任何的光照作用"。为了证实其权威性,还标注此消息来源为美国太空空间站。  相似文献   

11.
磁场,我们并不陌生。人类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产生的地磁场就像一把巨大的隐形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使其免遭来自太空宇宙射线的侵袭,而地球上的很多生物也会利用地磁场来辨别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若鹏  孟策  李智  荣新 《大学物理》2023,(11):61-64
<正>简介国际空间站目前保持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最低平均高度为370 km,最高平均高度为460 km,轨道处于热层的中心,相对于赤道的倾角为θ=51.6°.空间站的轨道类似于螺旋形,即空间站到地球表面的距离是缓慢变化的,在一个螺旋周期中,这种高度的变化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发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是太空中第一个大型高能粒子探测器,用于探测反物质、暗物质和宇宙线。本刊2011年第5期曾有详细报道。AMS先后有2种型号:AMS01和AMS02。AMS01用永久磁铁,场强约0.15 T,重3吨,早在1998年已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成功试飞过。AMS02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原计划采用超导磁铁,场强约0.87 T,为此科学家们差不多花了近10年功夫,却在2010年离发射不到1年的时候决定放弃超导方案,仍用1998年已经试飞考验过的、场强较低的永磁方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美国天体物理学专家鲍斯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指出:“距太阳约30光年远处,有约数十个类日恒星,我想其中应有好一部分,大概一半的恒星,周围会有类地球行星围绕.”他确信,类地球行星可以通过过美国太空总署预计今年3月5日发射升空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或是从2006年开始在轨道上运转,配备太空望远镜的COROT卫星观测到.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荧光(XRF)和X射线衍射(PXRD)技术对第4代太空组和地面组白术中元素种类、含量及主要化学组分的微结构进行测定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太空组比地面组白术少了Na和Ti两种元素,K和Mn的含量分别提高到1.16和1.15倍,其他元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Si和P,分别下降了82.1%和71.2%;在地面组白术中鉴别出含有一水草酸钙和菊糖,而太空组白术中不含菊糖,一水草酸钙的含量比地面组明显减小。航天育种有利于选育出变异幅度大的特异质白术新品种。这两种技术配合使用适宜对变异幅度大的航天育种药用植物的元素和主要组分微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俄罗斯科学家正着手尝试将电力从一个航天器通过激光传输到另一个航天器的内部系统,该技术如研发成功将用于在太空向高成本卫星和军用航天器传输电力。据俄罗斯《消息报》近日报道,俄航天署决定将在太空中开展无线能量传输试验。俄罗斯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的科学家正为此进行准备工作,研究人员希望以发射激光的方式从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舱段向距离该空间站约1.5 km远的"进步"货运飞船输电。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人类总是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当你吃到经过太空育种得到的食品,用上航天生物技术研制出的药物时,你还觉得太空真的遥不可及了吗?  相似文献   

18.
流言: 从地球运行轨迹来看,"冬至日"这一天,黑夜最长,也最阴暗;从太空星际天象来看,今年"冬至日"这一天恰逢"日环食",属于"天狗吞日"的"凶相".这一天一定要安稳在家,不要出远门,也不要有太多的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准时光临。当时,金星恰好穿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连线。从地球上看,金星就像是一颗"美人痣",从东向西缓缓地爬过太阳火红的面庞。这是百年未遇的天文现象,可以说,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任何人都未曾亲眼目睹过。天文学家告诫公众,为了避免眼睛受到伤害,观察金星凌日需要用铝膜减光镜。  相似文献   

20.
从太空中观望, 地球是一颗明珠般的蓝色水球, 它的表面70.8%被海水覆盖。现已查明, 在原始海洋中既已聚集了丰富的生命化学物质, 海洋是名符其实的“生命培养汤”。无论是格陵兰、南非地层中三十几亿年前的微体生物化石的发现, 还是近年在南极深海6438 米处上千种新物种的发现, 都一次次告诉我们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