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与价格波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个股数据资料和非对称成分GARCH-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量价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股价的短期波动主要由非预期交易量解释,即非预期交易量所揭示的新信息是产生价格波动的根源;中国股票市场部分个股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利空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冲击;非预期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冲击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正的交易量冲击(交易量放量冲击)比同等程度的负交易量冲击(交易量缩量冲击)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浪微博2014年数据,运用情感分析技术构建情绪指数,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指数的相关性及其预测能力,并通过加入百度指数平台获取的搜索指数,考察了两种指数共同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搜索指数与创业板指收盘价及交易量均呈正相关,情绪指数与创业板指收盘价及交易量均呈负相关:情绪指数对股票价格有预测作用,仅短期影响显著,对股票交易量预测作用不显著;搜索指数对交易量的预测有显著作用,但无法提升股价的预测精准度:当两种指数同时作用时,股价预测精准度得到较大的提升,交易量未能达到预期的改善.研究证明网络信息中蕴含的有效信息可以有助于预测包括股价、成交量在内的市场变量,有助于投资者更好的利用网络中的有效信息进行金融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证实了投资者关注与股市特征的相关关系(Barber和Odean,2008)~([1]),但并没有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避免"辛普森悖论"现象的出现,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关注理论为基础,选用"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三类概念股,借助倾向得分法设计相应匹配股,对照检验投资者关注与股市交易量和收益率的因果关联模式。经验分析发现:(1)投资者关注显著影响概念股而非匹配股,且具有"板块现象";(2)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交易量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与概念股收益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3)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成交量的关联模式关于"牛熊市"具有不对称性,而与概念股收益率却不存在这种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价格-交易量动态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是否含有预测未来收益变动的有价值信息 .实证结果表明 :交易量和收益序列存在即期的正相关关系 ;过去交易量包含未来绝对收益变动的有价值信息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和收益序列存在双向的线性因果关系 ,交易量不仅传递价格绝对变动量的信息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传递价格变动方向的信息 .  相似文献   

5.
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运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消除其日模式并建立ACD模型.还加入了市场微结构噪声,探讨交易量持续期的信息传递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在选取样本中,价格波动和交易量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显著正相关,交易量持续期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显著负相关,信息交易增加导致流动性降低,进而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投资性商品的价格运行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反映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变量,对传统的蛛网模型加以改进,并据此构建非均衡市场环境下投资性商品价格运行开环系统模型,对非均衡市场环境下投资性商品市场价格运行的稳定性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反馈控制机制进行设计.以我国的住宅市场的价格运行系统为实证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数据对所构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对未来可能出现情况进行预测.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住宅市场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敏感程度以及供应商对商品前期价格的敏感程度均较高,价格运行能自发实现稳定的区域较小;第二,现有调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住宅市场价格正向偏离稳定区域的程度将减小;第三,若政府从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的角度入手对我国住宅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干预,希望我国住宅市场的价格运行能以最快的速度趋于稳态,则设计反馈控制机制时,应重视投资者对商品价格未来的心理预期受商品历史价格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受市场供需的影响程度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鉴于中国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比例相对较高但其理性程度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在拓展Tetlock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资产三阶段的理性期望模型。研究发现:首先,被报道股票的价格受到注意力效应的影响,存在正向注意力溢价;其次,注意力交易者对被报道股票的交易量在媒体报道后放大,且存在买卖不平衡性;最后,作为对有限理性的补偿,注意力受媒体报道的影响程度越高,其收益越低。论文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之内考察了媒体报道对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引发投资者注意力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有助于在理论上为进一步探索媒体报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理、在实践中为监管层更好地利用媒体力量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投资者的心理会影响风险溢价。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构建了证券投资的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非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并利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溢价度量模型,研究了非理性风险溢价对理性风险溢价和市场风险溢价的偏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非理性风险溢价偏离市场风险溢价的程度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市场价值权重。  相似文献   

9.
股票市场中当交易规模较大时,投资者不仅要预判未来的股票价格趋势从而降低风险成本,也要考虑大额交易指令对市场冲击的成本.在投资者预判股票未来价格趋势的同时,考虑交易量的线性价格冲击,建立一个控制最小交易成本的策略模型,采用随机动态规划方法得出总体执行成本最小的交易策略解析解,进一步利用数值算例对最优交易策略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证券收益率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指标.针对投资者因证券收益率的变化引起的投资心理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熵理论的投资风险决策方法.首先把证券的历史收益率划分为若干个状态区间,将某证券落在某状态区间定义为该证券的状态;然后计算各证券状态的概率及熵值;再利用累积前景理论,将无风险利率作为投资者的目标参照点,计算各证券所有状态相对于参照点的"损益值",得出各证券所有状态的价值,并将各证券所有状态发生的概率转化为投资者的心理概率,计算出各证券所有状态下的前景值,进而得出各证券的累积前景值;最后建立一种度量各证券投资风险的决策模型来确定最优组合.选择沪市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引入收益风险比-sharpe-omega比率,结合累积前景理论,将累积前景理论中带有心理偏差的主观预期收益作为临界收益点,构建出带有主观行为因素的感知收益风险比,用来衡量存在心理偏差的投资者面对某项投资产品时的预期投资成效,并将其运用在结构性产品投资中,通过数值分析表明:面对同一投资产品时,对价值敏感程度越弱,概率扭曲程度越接近于阈值的投资者,其感知收益风险比越大,投资该产品的预期投资成效越好,即该产品更适合该类型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还将文章所构建的感知收益风险比与现有的收益风险比的衡量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心理偏差的投资者采用这两种指标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时的表现具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根据信息的传播理论,从信息传播的实际出发,以股票市场中内部信息的传播如何影响股价的波动及交易量的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从全新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了信息自身的传播过程,预测传播的高峰时刻,分析其过程中股票交易量的变化情况.给出了该模型的两个定理.定理1说明:传播信息的投资者的人数先单调增加,然后单调减少并趋于零;定理2表明总有一部分人在信息公布之前无法得知内部消息.从模型得出的两个定理与信息传播的真实形式相符合,说明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分析:交易量对股价波动的非线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研究股价波动和成交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系统研究中感兴趣的话题.Lamoureux 和 Lastrapes 认为选择日交易量度量每天流入市场的信息量是合理的,但他们假定交易量对波动率的影响是线性的.提出部分非线性GARCH模型分析交易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影响,基于GARCH模型局部线性化非参数似然估计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和交易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交易量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借助Tiling的拓扑图和边邻居图, 给出了正规Tiling 中两个Tiles 拥有相同的邻居系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并利用此条件证明了正规Tiling 中不可能存在三个不同的Tiles 具有相同的邻居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Grünbaum 的一个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交易量与股票日收益GARCH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正红  张术林 《运筹与管理》2005,14(3):131-134,105
本文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48只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对股票日收益的GARCH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交易活跃的市场,股票日交易量可以很好的解释股票日收益的GARCH效应,当在GARCH模型中引入日交易量作为解释变量,我们发现GARCH效应显著降低,但依然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6.
从股票市场整体出发,研究投资者当期损益结果和前期损益结果对风险偏好的影响,以考察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动态特征.主要将GARCH-M模型中的风险补偿系数拓展为随投资者的损益结果发生变化,考察不同时期下投资者的损益状态和损益大小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在当期收益状态下是风险规避的,在当期损失状态下是风险寻求的;而在前期损失状态下是风险规避的,并且不受前期收益状态的影响.同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还受不同时期损益大小的影响,其风险规避程度与当期收益大小成正比,风险寻求程度与当期损失大小成正比;对于前期损益大小,其风险规避程度与前期损失大小成正比,并且其风险偏好也不受前期收益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文针对沪深股市牛熊市中所呈现出的波动非对称性的差异,从牛熊市中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差异角度予以解释。论文以非预期交易量变化率作为投资者对信息冲击反应的代理变量,研究显示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过度反应,是造成沪深股市牛市行情波动正向非对称性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论文通过对比美国、香港和沪深股市上牛熊市波动非对称性差异,进一步验证沪深市场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加剧了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的过度反应,进而导致牛市行情中的波动正向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过度自信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假说。本文以证券市场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估计线性回归模型并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指数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等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过度自信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投资者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且这种心理偏差对其投资行为产生了明显影响;与美国等成熟证券市场不同,中国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在牛市和熊市中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社会互动变得更为频繁和普遍,因此社会互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先通过理论建模提出理论假设:社会互动存在条件下,投资者互动会加剧市场情绪的传染,进而增加资产泡沫;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互动强度显著正向影响泡沫;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投资者互动强度显著负向影响泡沫;受社会互动影响,投资者活跃的交易会加剧市场情绪的传染,进而增加资产泡沫。之后本文基于股票论坛发帖构建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指标,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中本文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社会互动变得更为频繁和普遍,因此社会互动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先通过理论建模提出理论假设:社会互动存在条件下,投资者互动会加剧市场情绪的传染,进而增加资产泡沫;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互动强度显著正向影响泡沫;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投资者互动强度显著负向影响泡沫;受社会互动影响,投资者活跃的交易会加剧市场情绪的传染,进而增加资产泡沫。之后本文基于股票论坛发帖构建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指标,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中本文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