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肼基硫代酸苄酯希夫碱钌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肼基硫代酸苄酯希夫碱配体--4-[(N,N-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L)及其钉(Ru)联吡啶(bpy)配合物[Ru(bpy)2L]PF6(2),其结构经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2的电子吸收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2.
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与丙酮在冰醋酸的催化下合成了丙酮-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配体(HL);HL与氯化铜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2,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HL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52 6(8)(A), b=6.155 8(4)(A), c=16.959 3(12)(A), V=1 243.68(15)(A)3, Z=4, Dc=1.273 g·cm-3, R1=0.032 2, wR2=0.084 1;CuL2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7.440(13)(A), b=18.286(3)(A), c=19.294(3)(A), V=2 607.1(8)(A)3, Z=4, Dc=1.376 g·cm-3, R1=0.044 5, wR2=0.081 7. CuL2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铜离子呈畸变的四面体构型.CuL2通过分子间弱的C-H┈S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个铜单核配合物Cu(HL)2(H2L=(水杨酸乙酯缩水合肼)缩2-吡啶甲醛),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这个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Aba2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2 0(2)nm,b=1.806 0(3)nm,c=1.092 4(2)nm,α=β=γ=90°,V=2.549 0(7)nm3,Z=4,Dc=1.418g·cm-3,μ=0.901 mm-1,F(000)=1 116,R1=0.074 9,wR2=0.164 9.配合物的结构是两个配体夹着一个金属铜原子的十字交叉结构.  相似文献   

4.
刘飞  贺佑丰  罗志福 《化学学报》2002,60(9):1716-1721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ReO(MPMEP)(BMPBA)][ReO(MPMEP)(BMPBA)]配合物,其 中MPMEP = 1-(2-甲氧基苯基)-4-(2-巯基乙基)哌嗪,BMPBA = N,N-二(2-巯 基乙基)苄胺,并在适当的溶剂中培养出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单晶结 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 = 0.93604(19) nm,b = 1.1044(2) nm,c = 1.3823(3) nm;α = 89.19(3)°,β = 74.50(3)°,γ = 75.04(3)° ;Z = 1,V = 1.3281(5) nm~3,μ = 4.836 mm~(-1),F(000) = 677,R = 0. 0403,wR = 0.0673。配合物的两个[ReO(MPMEP)(BMPBA)]部分均采取扭曲的三角双 锥几何结构,基底面由三齿配体的两个硫原子与氧原子构成,三齿配体的一个氮原 子和单齿配体的一个硫原子分别占取两个顶角位置,硫原子的离子化致使配合物呈 电中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希夫碱配体—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三苯胺甲醛(L)及Cu L2配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配体与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剂中有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为0. 30及紫外-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二(o-溴苄基)二溴化锡和二(o-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二(o-溴苄基)锡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和二(o-氯苄基)锡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酯(2)。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827 36(4)nm,b=0.900 60(2)nm,c=1.988 41(5)nm,β=114.878 0(10)°,V=2.968 71(12)nm3,Z=4,Dc=1.690 g·cm-3,μ(Mo Kα)=38.50 cm-1,F(000)=1 496,R1=0.051 6,wR2=0.154 6。化合物2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体学参数a=2.241 28(4)nm,b=0.818 78(2)nm,c=1.542 69(3)nm,β=106.787 0(10)°,V=2.710 37(10)nm3,Z=4,Dc=1.623 g·cm-3,μ(Mo Kα)=14.65 cm-1,F(000)=1 336,R1=0.022 9,wR2=0.056 5。晶体中锡原子呈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分别与对甲氧基苯甲酰肼缩2-丁酮酸或2-噻吩酰肼缩2-丁酮酸酸反应,合成了两个二(2,4-二氯苄基)锡配合物(C1、C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高分辨质谱仪(H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等表征了配合物结构。 两个配合物分子均为双锡核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且锡原子与配位原子形成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 配合物C1、C2在空气氛围,120 ℃以下可稳定存在。 配合物C1、C2对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配合物C1略优于C2。 配合物C1、C2通过插入结合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并且配合物C1与DNA的作用略强于C2。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1)2]·2DMF(1),[Cu(L1)2]·THF·0.25Me OH·2.25H_2O(2),[Ni(L2)2]·2MeOH(3)和[Cu(L2)2]·2EtOH(4)的结构(HL1:5-甲酰基-3,4-二甲基-吡咯-2-甲酸乙酯缩硫代氨基脲,HL2:5-甲酰基-2,4-二甲基-吡咯-3-甲酸乙酯缩4-异丙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除溶剂分子不同外,配合物1~4的结构相似。每个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分别与来自2个阴离子L-配体的N2S2电子供体配位,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其配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o-溴苄基)溴化锡与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钠反应,合成了三(o-溴苄基)锡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酯。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0.91354(11)nm,b=1.07313(13)nm,c=1.52677(18)nm,α=75.440(6)°,β=89.499(6)°,γ=72.515(7)°,V=1.3781(3)nm3,Z=2,Dc=1.868 g/cm3,μ(MoKα)=54.43 cm-1,F(000)=752,R1=0.0320,wR2=0.0765。化合物中的锡原子为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配合物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两种新型配体(10-乙基-3-甲酰吩噻嗪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HL1)及10-乙基-3-甲酰吩噻嗪缩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HL2))及其锌、镉配合物的双光子(激发)荧光性质. 入射激光强度与荧光强度关系的实验测定证明了发射光为双光子激发荧光. 比较了它们在800和400 nm激发波长下的双光子激发光谱和单光子激发光谱特性. 在800 nm的脉冲激光的激发下, 它们均显示出较强的峰值位于550 ~ 595 nm的双光子激发荧光. 用开孔Z-扫描装置测得它们在1064 nm处均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种新的N-甲基-N-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Sb(MeBnNCS2)3](1)和铋[Bi(MeBnNCS2)3](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热重对其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0.955 1(7)nm,b=1.357 5(10)nm,c=2.468 1(17)nm,β=104.01(2)°,Z=4,V=3.105(4)nm3,Dc=1.520 g·cm-3,F(000)=1 440,μ=1.314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33 9,wR2=0.083 2,S=1.01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339 0(6)nm,b=0.997 5(5)nm,c=2.426 1(5)nm,β=98.433(7)°,Z=4,V=3.205(2)nm3,Dc=1.653 g·cm-3,F(000)=1 568,μ=5.912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39 8,wR2=0.086 4,S=1.089。在这2个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M(Ⅲ)与来自3个配体中的6个硫原子配位,配合物1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则形成6配位的畸变的五角锥构型。在配合物2中,分子之间又通过Bi…S弱相互作用构成二聚体结构。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4种受试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8-羟基喹啉-2-甲醛和2-肼基-4,6-二甲基嘧啶为原料直接缩合合成8-羟基喹啉希夫碱(QD),以其为活性配体,运用溶剂热法合成8-羟基喹啉希夫碱-锰(Ⅱ)配合物,用X-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果表明,Mn(Ⅱ)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由一个Mn原子、两个氯原子和一个配位QD配体组成。Mn(Ⅱ)配合物中的金属中心Mn(Ⅱ)原子通过QD配体上的N1、N2和N5进行螯合,形成五配位的三角双锥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己二酰肼双缩(溴代)吡啶甲醛Schiff碱配体HLx(x=1,2),合成了2例双核Fe(Ⅱ)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及磁化率测量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每个独立单元中均含有2个Fe(Ⅱ)离子、2个配体单元和4个高氯酸根阴离子,Fe(Ⅱ)离子呈N4O2八面体配位构型。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将配阳离子连成超分子一维链结构。磁性测试表明2个配合物都是高自旋态,同时配合物2呈现弱的分子间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二茂铁硫代甲酸和二正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未见报道的二正丁基锡新型配合物(n—Bu)2Sn(FeCOS)2[Fe=(η^5-C5H5)Fe(η^5-C5H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13C,^119Sn)谱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421m,晶胞参数α=2.3351(7)nm,6=2.3351(7)nm,c=0.5870(2)nm,V=3.2005(18)nm^3,Z=4,De=1.501Mg/m^3,μ(Mo Kα)=1.823mm^-1,F(000)=1464.最终可靠因子R1=0.0733,wR2=0.1173.配合物中锡原子与2个S原子、2个O原子和2个C原子形成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体外抗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人体的白血病HL-60、结肠癌HCT-8、胃癌BGC-823和鼻咽癌KB等癌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Schiff碱水杨醛缩氨基硫脲 (简写为HL)和二氯化钯合成了配合物 [PdL2 ] + ·Cl-.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 ,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分子式C16H18ClN6O2 PdS2 ,Mr=5 3 2 .3 3 ,晶体学参数 :a =0 .70 0 0 5 ( 2 )nm ,b =1.0 5 813 ( 3 )nm ,c =2 .70 614 ( 9)nm ,β =93 .0 3 6( 1)° ,V =2 .0 0 17( 1)nm3 ,Z =4,Dc=1.766Mg/m3 ,F( 0 0 0 ) =10 68,μ(MoKα) =1.2 95mm-1,R =0 .0 2 5 2 ,wR =0 .0 5 93 ,GOF =1.0 2 0 .在配合物 [PdL2 ] + 离子中 ,钯 (Ⅱ )原子呈扭曲的NOS2 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 ,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 .红外光谱表明 ,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 ,ν(SO) ,ν(CO)和ν(CN)红移 .电子光谱表明存在π π 和d π 的跃迁 .荧光光谱表明 ,配合物金属对配体n π 激发引起的荧光发射峰有较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苄基氧化锡与 2 吡咯甲酸反应 ,合成六聚体一苄基锡氧 2 吡咯甲酸酯簇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 :化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 1,a =1 2 64 4( 3 )nm ,b =1 7416( 4 )nm ,c =1 92 85 ( 4 )nm ,α =90 0 2 1( 4 )° ,β =94 5 85 ( 4 )° ,γ =90 0 2 1( 4 )° ,Z =2 ,V =4 2 3 3 0( 16)nm3 ,Dc=1 715g/cm3 ,μ =1 93 6mm-1,F( 0 0 0 ) =2 13 6,R =0 0 5 2 7,wR =0 0 70 8.该化合物为鼓型簇状结构 ,锡原子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  相似文献   

17.
以5-溴水杨醛和乙胺合成的希夫碱为定向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在乙腈溶液中与硝酸钴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钴(Ⅲ)配合物[Co(HL)3](1),HL=5-溴水杨醛缩甲胺希夫碱,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并通过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936 93(12)nm,b=2.133 86(19)nm,c=1.457 80(14)nm;β=103.432(11)°;V=2.834 8(5)nm3,Z=4,Dc=1.734g·cm-3,R1=0.080 7,wR2=0.218 7,S=1.03.配合物1中Co(Ⅲ)分别与3个二齿配体上的3个O原子和3个N原子配位,形成轻度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通过C—H…Br弱作用相互连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Cu(ClO4)2.6H2O与柔性二齿配体m-bitmb[1,3-二(1-咪唑基-亚甲基)-2,4,6-三甲基苯]自组装合成了新化合物[Cu2(m-bitmb)4](ClO4)4.H2O,并用FAB-MS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一个笼状超分子,两个铜原子和四个柔性配体m-bitmb构成的阳离子笼内包合了一个高氯酸根,另外三个高氯酸根和一个水分子在笼外。阳离子笼通过苯环间的π-π弱作用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a=1.3950(3)nm,b=2.0742(4)nm,c=1.3997(3)nm,β=96.19(3)°,V=4.026(14)nm^3,R1=0.0598,wR2=0.1491.  相似文献   

19.
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对称的均双核配合物Cu2(fsa)2en(H2O).5H2O,其中(fsa)2en为二(3-羧基水杨醛叉)缩1,2-乙二胺的对称双Sch iff碱配体,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1.608 6(3)nm,b=1.336 3(3)nm,c=2.065 0(4)nm,α=90°,β=90°,γ=90°,Z=8,R1=0.048 3,wR2=0.096 8.配合物中两个Cu(Ⅱ)通过酚氧原子桥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Zn(Ⅱ)-双呋喃甲醛缩乙二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伟  张逢星  李珺  李恒欣  霍涌前  杜桂香 《化学学报》2004,62(16):1529-1532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双呋喃甲醛缩乙二胺与Zn2 + 的Schiff碱配合物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结构 .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 1) /n ,a =0 8780 ( 11)nm ,b =1 44 61( 18)nm ,c =1 14 95 ( 15 )nm ,α =90° ,β =94 12 1( 18)° ,γ =90° ,V =1 45 6( 3 )nm3 ,Z =4,F( 0 0 0 ) =712 ,μ =2 0 5 1mm-1,R1=0 0 471,wR2 =0 0 85 7.用Gaussian 98程序计算了该配合物的键长、键角、电荷布局和频率 .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与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