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超细α-Fe粒子对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磁流变性能的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在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中加入球磨超细α-Fe粒子对其磁流变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其动态屈服应力的变化,沉降稳定性的改变以及超细粒子对相变结构的可能影响.超细α-Fe粒子的加入,能使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的抗剪切能力有明显变化,悬浮稳定性增强.对其它几种超细粒子实验结果进行了简要讨论.超细粒子对磁流变性能影响程度取决于加入物与磁性颗粒的重量比例、加入物质的性质以及所加入超细粒子的尺寸.  相似文献   

2.
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沉降稳定性的光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一种新的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沉降稳定性的表征方法.对均匀分散的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采用定时光度测量法对其沉降稳定性进行表征,可以得到一定时间内粒子沉降的定量数据.此方法可用于低体积分数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的表征.同时,对比分析表明,在磁性粒子浓悬浮体系中加入纳米级TiO2粒子,能使制备的磁流变液稳定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
微舍微乳液聚合和纳米反应器两种技术。在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镝铁氧体/聚丙烯酰胺磁性复合微球。通过IR,XRD,TEM,TG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粒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复合微球的磁响应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磁性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和悬浮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丁玲  李曦  张超灿 《化学研究》2010,21(1):19-22
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铁为磁性载体,以苯乙烯为单体,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用荧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研究了磁性微球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磁性微球与BSA结合反应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杜海燕  张军华 《化学学报》2009,67(7):665-670
采用低速搅拌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珠. 分别以聚乙烯醇(PVA 1788)和碱式碳酸镁作为稳定剂和助分散剂, Fe3O4磁流体为磁性物质, 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交联剂. 所有粒子的直径在1~3 mm 范围内, 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反应介质来进行调节. 着重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电解质的用量、聚合反应温度、水油比、碱式碳酸镁及交联剂的用量等反应参数对微球粒径的影响. 利用振动探针式磁强计(VSM)和原子吸收光谱(AAS)分别对磁性PMMA微珠的超顺磁性和Fe3O4含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磁性微球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向悬浮包埋技术和高速匀浆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纤维素磁性微球,扫描电镜和铁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粒径为5.82μm。后采用自行构建并表达的融合蛋白CBD-ProA和沙门氏菌多价抗体对最佳粒径的纤维素磁性微球进行活化,获得免疫磁性微球,其抗体偶联量为186.8mg/mL。最后采用致敏的免疫磁性微球分别对污染沙门氏菌的饮用水、牛奶和花生酱等样品进行免疫磁性捕获及分子鉴定,其检测限均可达10cfu/100mL。本研究开发的免疫磁性捕获技术,具有微球活化速度快、工艺简单、使用便捷等优势,同时,建立的免疫磁性捕获-PCR的方法与国标法相比,检测时间缩短48h,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磁性珠状纤维素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在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制备磁性珠状纤维素的过程中,纤维素的分子量、分散介质的性质、搅拌速度和O/W值等诸因素对磁性纤维素珠体的粒径、粒径分布和磁性材料包封率的影响。得到平均粒径在300微米以下,粒径分布指数小于1.4的磁性珠状纤维素,收率可达90%以上,且磁性材料(γ-Fe2O3)包封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磁性PMMA微球的制备与表面修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了一种制备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喷流式悬浮聚合反应新方法. 在疏水性Fe3O4磁流体存在下,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聚合单体, 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 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 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 采用喷流式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 并对制备的磁性微球进行了表面修饰. 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了磁性微球的磁性能和形貌, 红外光谱检测了微球表面的活性功能基团. 结果表明磁性微球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6.8 emu/g, 表现为超顺磁性, 微球的尺寸为10 mm, 且大小比较均一.  相似文献   

9.
磁性珠状纤维素亲和吸附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制备了粒径小于300um、粒径分布窄和湿态孔度高(85%~90%)的高顺磁性珠状纤维素,经高碘酸钠活化后,与具有生物活性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偶联,得磁性亲和吸附剂(每克磁性珠状纤维素上固载300~4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10.
用于生物探测的PAMAM树形高分子增强免疫磁性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CMM),研究了CMM和CMM-PAMAM(第5代)两者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状况。结果显示;CMM与BSA的结合量为22.2μg/mg。PAMAM偶联在磁性微球表面后,提高了磁性微球表面官能团的密度,因而CMM-PAMAM(第5代)与BSA的结合量可达54.4μg/m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带相反电荷的粘土颗粒和MMH(铝、镁混合金属氢氧化物)颗粒形成的混和悬浮体的流变学性能,考察了盐对混合体系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粘土质量分数为1%时,悬浮体为牛顿型流体;当质量分数升至2%时,悬浮体表现出固体的弹性响应;特定粘土含量的悬浮体中,随着MMH量的增加,混合体系的屈服值和弹性模量亦增加,表明凝胶结构增强.向混合体系中加入NaCl,弹性模量、屈服值和粘度等流变参数均降低.与单组分粘土悬浮体或MMH悬浮体相比,双组分混合体系的结构恢复很快.  相似文献   

12.
聚己内酯型超分散剂对磁浆流变行为和分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磁性悬浮体(磁浆)的流变行为和分散稳定性,在磁浆中加入聚己内酯型超分散剂可显著降低体系的剪切粘度,提高分散体的稳定性,超分散剂的分散效果与溶化链分子量和锚固基团种类密切相关,当溶剂化链分子量为700、锚固基团为氨基和羧基混合物,分子结构为“梳状”时,超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磁性珠状纤维素的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制各了磁性珠状纤维素(magneticcellulosebead缩写MCB),并对MCB各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价:湿态孔度高达80%以上,磁化率在10-3emu/g数量级,磁性铁分布均匀,且磁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用悬浮聚合法,将γ—Fe_2O_3加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DVB)中可制得聚苯乙烯磁性树脂。本文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实验制得一批典型树脂的磁粉含量为12.8%,粒度为80目。磺化后得到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其交换容量为3.22mmol/g—R。实验表明,该种磁性树脂有一定的磁化性能,且耐碱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新型磁性葡聚糖亲和吸附剂的制备及在尿激酶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反相悬浮包埋技术合成多分散的粒径在 5 0目~ 30 0目的磁性葡聚糖微球 (MDMS)。MDMS经环氧氯丙烷活化后 ,分别键合氨基乙酸、6 氨基己酸和乙二胺作为间隔臂 ,以碳二亚胺为偶联剂 ,分别偶联L 精氨酸甲酯、对氨基苯甲脒和胍基己酸配体 ,制备了 5种磁性亲和吸附剂。研究了分散介质及其粘度和密度、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球制备的影响。将所制备的磁性亲和吸附剂应用于尿激酶粗品的纯化 ,并讨论了偶联试剂和配体对尿激酶纯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丽芳  王莉  王建伟  王冬青 《化学学报》2011,69(15):1760-1764
研究了荷负电高分子物质黄原胶(XG)及类水滑石HTlc/XG复合悬浮体系的流体类型及触变性. 结果发现, 供试体系流变曲线都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 在0.05~0.20 wt%范围内, 随XG含量增加, XG溶液表现出由假塑性流体到塑性流体的转变, 没有触变性|1.5 wt%纯HTlc悬浮体系为牛顿流体, 无触变性. 当HTlc/XG质量比为29.0~6.5时(复合悬浮体系固含量保持为1.5%), 体系均表现为假塑性流体|除HTlc/XG质量比为29.0体系无触变性外, 其它复合悬浮体系均表现为正触变性.  相似文献   

17.
电击法磁性纳米颗粒作为水稻转基因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以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由电击法介导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优化方法。制备了粒径小于10nm的磁性纳米颗粒,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融合制备基因载体,同时,制备水稻悬浮细胞,加入电极杯中,调节电击条件为:电压分别是800,1000和1200V,电容25μF,电阻200Ω,直径10mm,电击数次。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化后的悬浮细胞,可以明显看到绿色荧光蛋白在水稻细胞内表达。说明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在电击作用下能有效进入细胞,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电击法转化植物细胞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基体中玻璃微球悬浮体系的流变行为吴大诚,陈军武,徐建军,杜鹏,顾群,李玉景(成都科技大学纺织工学院成都610065)关键词高分子流变学,Boger流体,悬浮体,聚异戊二烯悬浮体的流体动力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Einstein“对极稀悬浮体粘度的...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钛微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岳林海  水淼  徐铸德 《化学学报》1999,57(11):1219-1225
研究了不同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的系列二氧化钛样品悬浮体系光催化降解X-3B活性艳红的催化活性。分析了晶粒尺寸、晶相、晶格畸变应力和光催化体系等诸多因素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晶格畸变应力对空穴电子对复合速率的影响在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氧化钛悬浮体系的光催化效能。  相似文献   

20.
徐李梅  章林溪 《高分子学报》2011,(11):1298-1304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外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粒子/高分子刷组成的共混体系的统计构象性质.共混体系受限于两平行板之间,高分子刷—端随机嫁接在乎行板上,另一端自由生长,高分子刷与高分子刷之间以及磁性纳米粒子与磁性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而高分子刷和磁性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所施加的磁场方向与两平行板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