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鼠在分别接种EAC,HAC,ARS,L_(7712),L_(615)和S_(180)瘤细胞后,用剂量为7.5—30μgSe/鼠/次的SeO_2,Na_2SeO_3,NaHSeO_4,H_2SeO_3等硒化物进行抑瘤实验,结果证明,经腹腔注射给药对EAC,HAC,ARS等腹水型肿瘤都有显著的的抑瘤效应,各种硒化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经皮下注射SeO_2对EAC的抑制作用不明显。S_(180)经皮下同位注射较乏对侧位注射的抑制效果为好。据此可以认为硒化合物的抑瘤作用是由于硒对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所致,因此具有广谱的抑瘤效应。根据对实验小瘤的体重、肝、脾重量以及血相变化判断,在实验所用的剂量范围内,硒化物治疗的小鼠没有明显的毒性反应。本文还讨论了硒剂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毛藤多糖的分离和生物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燥白毛藤全草经粉碎、乙醇脱脂后,残渣用热水提取得到2种多糖SL-1、SL-2,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其分子量.生物免疫活性实验证明:白毛藤多糖SL-1、SL-2均在体外具有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胸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其中SL-2的作用要强于SL-1.另外,SL-1对正常小鼠胸腺淋巴细胞的作用在40~80μg/mL达到峰值,而SL-2在80~120μg/mL达到峰值,且均与用药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对文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糖肽MGP0501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和免疫调节功能研究。采用移植性肿瘤研究法接种,考察MGP0501对S180肉瘤、EAC腹水瘤和肝癌Heps小鼠的瘤组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器官组织的毒性实验,考察MGP0501抗肿瘤的可能机制。MGP0501浓度为6mg·kg-1时,对S180和Heps抑瘤率分别为69.72%和66.43%,对EAC瘤生命延长率为15.91%,显著高于Cy抗肿瘤作用;MGP0501浓度为150μg·mL-1时,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是1.21,对移植瘤S180和Heps小鼠的免疫器官有显著增强作用。MGP0501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糖肽,在体内具有稳定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小鼠淋巴细胞自身玫瑰花环(AR)形成试验的条件,证明淋巴细胞与红细胞的比例以7:10,37℃温育后4℃自然沉降,不需加小牛血清,用自体或同种异体红细胞皆较适宜.对比小鼠的胸腺细胞与脾脏淋巴细胞,两者AR形成率无显著差异.检测小鼠带瘤过程中AR形成率的动态变化,证明早期带瘤鼠AR的数量与正常鼠接近;带瘤中期AR的数量显著降低,带瘤晚期AR的数量与正常值之间仍表现显著差异,但不再继续下降,基本保持中期的水平.文章认为,AR可以作为机体带瘤的一个参考性测定指标.文内讨论了AR的形成细胞作为胸腺后前体细胞,它在带瘤时的动态变化与淋巴细胞不同亚群的比势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3H-TdR掺入法测定小鼠胸腺细胞及其亚群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的淋转反应,以及猪胸腹素对带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带瘤小鼠胸腺细胞的淋转反应随着瘤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体外用猪胸腺素与胸腺细胞一起温育,淋转反应有不同程度提高,如先给小鼠腹腔注射猪胸腺素则淋转反应的效果更为显著,说明猪胸腺素对带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用'H-TdR掺入法测定小鼠胸腺细胞及其亚群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的淋转反应,以及猪胸腹素对带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丧明,带瘤小鼠胸腺细胞的淋转反应随着殉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体外用猪胸腺素与胸腺细胞一起温育,淋转反应有不同程度提高,如先给小鼠腹腔注射猪胸腺素则淋转反应的效果更为显著,说明猪胸腺素对带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ifa'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硒化物对小鼠的艾氏腹水瘤有明显的抑瘤效果,并且用血凝试验及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酸性酯酶标记技术(ANAE~ )分别检测硒化物治疗肿瘤过程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实验采用纯系BALB/C小鼠,体重为21±2克;腹腔接种艾氏腹水瘤(EA),数量是4×10~6/0.2ml/每鼠.给硒组小鼠在接瘤后当天注射二氧化硒(SeO_2),剂量为20μg/0.2ml/每鼠,以后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共五次;不给硒组注入同量生理盐水.并分别于6—8天(早期)、10—13天(中期)、15—18天(晚期)处死,同时进行血凝试验和ANAE~ 细胞检测.处死前5天,采用5%绵羊红血球(SRBC)免疫,每鼠腹  相似文献   

8.
构建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及发酵虫草菌粉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发酵虫草菌粉后,CCK-8法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脾淋巴细胞上清IgM、IL-6、IL-10和TNF-α含量,ELISA法测血清IgM,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发酵虫草菌粉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随着菌粉剂量的升高,IgM、IL-6、IL-10和TNF-α的含量均升高,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结果表明,发酵虫草菌粉能有效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用反转录PCR的方法,从BALB/c小鼠脾细胞中扩增出B7-1cDNA后,插入pcDNA3质粒中构建成小鼠B7-1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mB7.1,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此表达载体中插入的B7-1cDNA的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通过脂质体介导将pCD-mB7.1导入B7-1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0)中,经RT-PCR和RNA斑点杂交初步证实B7-1在肿瘤细胞中获得了稳定有效的表达.同源小鼠脾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混合培养后采用LDH释放改良法测定淋巴细胞特异杀伤活性,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和模拟转染的B16细胞相比,B7-1基因转染的B16细胞能较有效诱导淋巴细胞产生针对野生型B16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p<0.02).这说明,将B7-1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表达能提高其免疫原性,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羧甲基茯苓多糖上调HBV转基因小鼠权突状细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羧甲基茯苓多糖(CMP)腹腔注射,摘取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MTT(噻唑蓝粉剂)法观察CMP对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DC),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以及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T淋巴细胞分泌IL-10、IFN-γ的含量.CMP在0~500 mg/L浓度对HBV转基因小鼠无毒性作用,并能显著促进HBV转基因小鼠DC分泌IL-12,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并抑制IL-10的分泌,从而上调DC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