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O4超细粒子催化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鲍骏  卞国柱  伏义路 《催化学报》1999,20(6):645-648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O4超细粒子催化剂.使用XRD,BET和DTA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初始溶液的酸碱性、柠檬酸用量及焙烧温度对粒子晶相、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测试了添加助剂钾并经硫化的CoMoO4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制备CoMoO4超细粒子的适宜条件为:初始溶液pH=3.5,柠檬酸/(钴+钼)摩尔比等于0.4.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凝胶经500℃热处理后,粒子的比表面积为29.4m2/g,粒径约为60 nm,在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Ce-Mo复合氧化物超细粒子催化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3.
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雷翠月  陈霄榕 《分子催化》1998,12(5):375-38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氧化铝负载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了氧化铝负载的铜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用TG-DTA,XRD,BET以及TEM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孔结构,粒子形貌以及催化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直接帛备出高比表面积,低堆积密度的纤维状纳米级负载型Cu/Al2O3超细粒子;活性组分以远低于纳米级的微晶粒子簇状态,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氧化铝载体表面上,而且在低于50  相似文献   

4.
王亚权 《催化学报》1999,20(2):103-108
用XRD,FT-IR,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吸附CO的程序升温表面加氢反应等技术,并结合高压下CO加氢反应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铑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中,Rh以极高的分散状态存在。与文献报道了浸渍法催化剂不同,CeO2的加入使甲醇选择性显著提高,但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镍含量对超细粒子负载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朱毅青  林西平 《分子催化》1998,12(6):417-42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镍含量的镍基超细粒子负载型催化剂前体NiO/SiO2-TO2,用氨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TPR技术,考察了活性组分氧化镍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IR、XRD、TEM-EDS等手段,研究它们的物化性质,结构特征,用加压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上苯加氢生成环己的反应,对它们的催化性能进行关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镍基超细粒子负载型催化剂体系中,活性组分氧  相似文献   

6.
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大孔高比表面高发散态Fe/ZrO2气凝胶超细粒子催化剂,研究了在其制备过程中织构性质、颗粒大小、体相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并与普通浸渍法制备的Fe/ZrO2催化剂作了对比。对几种Fe/ZrO2催化剂的F-T反应性能考察表明,Fe/ZeO2气凝胶超细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反应活性;随载体ZrO2颗粒尺寸减小,活性组分铁的分散度变大,其颗粒尺寸变小,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反应活性增大,甲烷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Mo超细粒子氧化物,所得干凝胶分别置于空气和氩气中进行粒烧,然后经K2CO3助化后硫化。2使用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测试和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同时测试硫化态样品的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活性。XRD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焙烧的样品为单一的CoMoO4物种,其晶粒尺寸约为60nm;在氩气中焙烧的样品,柠檬酸的分解对样品起到还原作用,主要物种为CoMoO3 ,同时存在少量的CoMoO4,晶粒尺寸约为20nm。BET结果表明,在氩气中焙烧的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硫化态样品中主要物种为MoS2和Co9S8,此外,还可能存在CoMoS3.13物种,XRD和EXAFS结果均表明,在氩气中焙烧的样品硫化后,其晶粒尺寸相对较小,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晶粒尺寸的降低明显促进了合成醇的活性和选择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反应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细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龙武  朱梅 《应用化学》1999,16(6):25-28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环己烷/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体系的O/W微乳液中,制备了粒径约21nm、平均聚合度为34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细颗粒。研究了影响粒子形态和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ZrO2超细粒子的制备、表征与CO加氢反应性能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液相沉淀法在有机溶剂中制备了ZrO2超细粒子,运用航向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热重(DTA-TG)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粒子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25nm。实验还发现,制备还发现,制备过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并采用低温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溶胶水中的影响,从而大量消作合成粉体中硬团聚体生成的现象,在自制的ZrO2超细粒子和大颗粒的商品ZrO2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调变钴系超细粒子催化剂合成重质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青  钟炳 《分子催化》1997,11(3):203-208
制备了SiO2气凝胶超细粉、ZrO-SiO2超细复合氧化物载体以及Co/ZrO2-SiO超细粒子催化剂,考察了还原温度对Co/ZrO2-SiO催化剂F-T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下,H2还原的Co/ZrO2-SiO2催化剂有最佳F-T反应活性和C5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低碳醇合成Raney Cu—Co催化剂的研究:Ⅰ.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563K、6MPa及H2/CO=2的条件下,考察了Cu/Co比不同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上CO加氢产物主要为C1-C6正构醇及C1-C8正构烃。烃和醇产品的分布均符合Schulz-Flory方程,但醇产品的链增长几率(0.3-0.55)均小于烃产品的值(0.6-0.75)。Cu/Co比不同的催化剂在进入活性稳定区之前。均经过了一个不尽  相似文献   

13.
14.
15.
鲍骏  卞国柱 《分子催化》1999,13(5):357-36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钼氧化物催化剂,并将其浸渍不同量的K2CO3后进行硫化。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拉曼光谱(LRS)对氧化态及硫化态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同时测试硫化态样品合成低碳混合醇的活性。结果表征的结果表明,不含钾的氧化态样品,以CoMoO4形式存在;含钾样品中,助剂钾与钴钼复合氧化物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多种K-Mo-O物种生成,且使硫化态物种趋于稳定。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应用“原位”发射红外光谱技术,在280℃,0.5MPa反应条件下,对于Cu/ZnO/Al2O3催化剂 CO+H2CO+H2+CO2反应体系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结果表明,CO|H2反应体系中,CO插入表面-烷氧基的金属-碳键可能是生成碳二以上醇的反应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8.
W/O微乳液中CeO2超细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石硕  汪汉卿 《化学通报》1998,(12):51-53
超细粒子是由数目较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其原子或分子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使得超细粒子在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在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和熔点等方面表现出奇异的功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反向胶束或微乳液反应法制备超细粒子,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并且有可能人为地控制颗粒的大小,具有明显的优势.氧化铈是超导体[1],陶瓷[2],气体传感器[3]和均相催化剂[4]中的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氧化铈的状态对于其材料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对氧化铈超细粒子制备的报道.实验中首次以Triton N-101/n-C8H18/n-C5OH/H2O体系W/O微乳液为反应介质,制备了CeO2的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19.
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合成低碳醇用铜钴基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CO加氢合成低碳醇用新型CuCo/ZrO2催化剂, 研究了等离子体气氛氮气、氢气和先氮气后氢气处理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并应用BET、XRD、XPS、TG和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与常规焙烧制得的样品相比, 射频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可有效抑制烃类生成, 提高总醇选择性, 大幅提高反应活性和低碳醇的时空收率. 表征结果显示, 等离子体技术使催化剂前驱体在低温下分解形成活性相, 显著提高了催化剂比表面积, 促进催化剂活性组分晶粒细化并提高其分散度, 催化剂表面的铜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SiO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硝酸镍为硅源和镍源,采用溶胶-凝胶法,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和普通干燥制备了NiO-A-SiO2、NiO-G-SiO2催化剂;以气凝胶和干凝胶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O/A-SiO2、NiO/G-SiO2催化剂。并用XRD、TEM、BET、TPR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织构、结构和Ni物种存在形态的影响,发现NiO-A-SiO2和NiO-G-SiO2催化剂上高度分散的NiO簇团与SiO2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转化率低于10%;NiO/G-SiO2催化剂上,以单一物种形态存在的NiO与SiO2相互作用弱,顺酐转化率为42%;NiO/A-SiO2催化剂上,以多种形态存在的微量NiO与SiO2间的相互作用较复杂,其顺酐液相选择加氢的转化率和丁二酸酐的选择性分别可达100%和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